刘婷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赋能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主要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主要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能够为改善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医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主要照护者6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赋能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家庭照护者的照顾能力和患儿术后主要并发症状况。结果实施赋能教育前,两组患儿主要照护者照顾能力的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需要、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调整个人生活与照顾需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赋能教育后,观察组患儿主要照护者照顾能力的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处理个人情绪需要、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调整个人生活与照顾需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主要照护者实施赋能教育,能够增强患儿主要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刘雄远宋青青刘婷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发症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主要照顾者积极感受与照护能力现状调查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积极感受、照护能力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134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家庭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以及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积极感受得分为(27.56±5.39)分,照护能力得分为(34.82±7.96)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的积极感受与照护能力呈正相关(r=0.725,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积极感受以及照护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照顾者的积极感受水平越高,其照护能力则越强。医护人员应关注照顾者的应对方式以及照护能力,积极采取措施以提高其照护水平。
- 刘婷宋青青肖云彬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照顾者
- 适应行为训练管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适应行为训练管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6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适应行为训练管理,干预3个月。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心功能,采用儿童应对量表(KIDCOPE)评定两组患儿干预后应对方式与策略,依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量表自制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患儿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应对方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积极应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各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应行为训练管理能有效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对方式,稳定其心理状态,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儿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 唐丽琼邓婧刘婷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生活自理能力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父母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术后患儿其父母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优化CHD患儿延续性护理及居家康复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11月收治的202例CHD术后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居家康复护理需求问卷、中文版父母感知脆弱程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CHD患儿术后父母居家康复护理需求总分为(75.34±9.8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年龄、家庭月收入以及感知脆弱水平是CHD患儿术后父母居家康复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HD患儿术后父母居家康复护理需求较高,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年龄较小、家庭月收入较低以及感知脆弱水平较高的患儿父母。
- 刘婷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影响因素
- 川崎病患儿延迟就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了解川崎病患儿延迟就医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医院治疗的118例川崎病患儿及其监护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川崎病患儿及监护人一般资料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18例川崎病患儿中28例(23.73%)出现就医延迟现象,单因素分析显示,川崎病患儿性别、家庭平均月收入、监护人教育程度、居住地以及社会支持为患儿及家属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川崎病患儿家庭平均月收入、监护人教育程度、居住地以及社会支持为影响其就医延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就医延迟现象严重,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农村地区、家庭平均月收入较低、监护人教育程度较低以及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川崎病患儿出现就医延迟的风险越大。
- 方莹宋青青刘婷
- 关键词:川崎病就医延迟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