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 作品数:18 被引量:63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诊科与感染疾病科资源调配在呼吸道传染病就诊量激增时的救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通过分析医疗数据,对比北京市某三甲综合性医院急诊科与感染疾病科独立运行的常规模式与联合开诊特殊模式的救治能力变化,为再次发生类似重大传染病疫情导致医疗资源供需失衡时,整合并优化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信息系统调取三个时段的总接诊量、总输液量、重症救治量,以急诊和感染疾病科联合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且接诊高峰时段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18日共30d医疗数据为合并组,上一年度急诊和感染疾病科分区开诊时期为同比组,以及同一年度前30天医疗数据为环比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科和感染疾病科统筹联合开诊同比、环比急诊科和感染疾病科分区单独开诊在总接诊量、总输液量及重症救治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疫情全面暴发出现早期医疗资源供需失衡的情况下,急诊和感染疾病科在人力和区域进行统筹安排、合并开诊可优化医疗资源,提高接诊能力、重症抢救能力。 柳石磊 刘婷 陈威 朱战涛 王紫云 刘亚华关键词:急诊科 传染病防控 移植前肺部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观察移植前肺部感染对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2012年3月我院21例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例,1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肺部感染均为深部真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抗真菌治疗后病灶消失或缩小至稳定时进行移植,肺部还有残存病症移植期间持续抗真菌治疗,病灶消失的预处理后给予抗真菌次级预防。结果 21例移植后28 d骨髓均增生活跃,骨髓像完全缓解,其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体均为100%供者型。移植后14例未出现新的肺部感染,其中1例因白血病复发死亡;7例肺部感染加重,考虑为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经抗真菌治疗1~2个月后痊愈2例,显效3例;肺部感染恶化死亡2例,其中1例白血病复发。结论肺部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经有效抗感染治疗,依然可以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肺部真菌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无明显影响。 刘婷 李红华 王书红 黄文荣 赵瑜 薄剑 王全顺 高春记 于力关键词:血液病 肺部感染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间链球菌合并侵蚀艾肯菌致肺脓肿1例报告 2023年 目的归纳总结1例由中间链球菌同时合并侵蚀艾肯菌引起的肺脓肿患者的诊治情况,复习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肺脓肿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诊医学科收治的1例中间链球菌合并侵蚀艾肯菌感染致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用描述性方法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实验室、影像学资料与治疗方案分析总结,对肺脓肿的流行病学特征、易感人群、临床特征与治疗进行探讨。结果中间链球菌和侵蚀艾肯菌合并感染,并含有耐药基因。遂根据耐药基因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静滴抗感染治疗,换药后患者体温当天正常,分别于2023年2月2日及2023年2月13日复查胸部CT,肺脓肿消失,胸腔积液较前逐步吸收。结论对于肺脓肿等感染性疾病,宏基因二代基因测序技术较传统微生物培养,更易于快速精确锁定致病微生物,并能根据耐药基因检测调整抗菌药物,有效缩短病程造福患者。 柳石磊 刘婷 陈威 汪茜 朱战涛 王紫云 崔晓莉 马佳佳 刘亚华关键词:肺脓肿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202例临床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2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状况进行分析,探讨该病的治疗策略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对2005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202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 马超 薄剑 刘婷 姚盛 赵瑜关键词: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预后因素 分子生物学 文献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我院确诊并接受HSCT治疗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T)的预后价值。结果:HSCT的患者中auto-HSCT 31例,allo-HSCT 22例,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62个月(1-174个月),auto-和allo-HSCT组各有1例植入失败,allo-HSCT组有4例在移植后1月内死亡。两组生存曲线无显著性差异,3年总生存分别为42.3%(95%CI 24.1%-60.5%)和42.9%(95%CI 21.7%-64.1%)。两组分别有11例和3例死于疾病进展,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22.6%(95%CI 6.1%-39.0%)和48.7%(95%CI 26.8%-70.7%)。初诊时骨髓受累是预后不良因素,根据PIT评分allo-HSCT患者中无或仅有1个危险因素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显著优于伴有3-4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结论:复发难治患者自体移植后复发风险仍较高,allo-HSCT早期移植相关死亡率高但有望获得长期生存,PIT评分系统有助于判断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行HSCT的预后。 周颖 张松松 赵瑜 马超 陆晓林 刘婷 于力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分析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20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本研究通过对202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分子生物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状况分析,探讨该病的治疗策略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对2005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202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及基因异常、治疗及预后状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以Ann Arbor分期、B组症状、国际预后指标(IPI)、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及MYC、HXO11、BCL-2基因表达作为研究参数,运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全部病例5年的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与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率分别为61.9%和53.9%;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的患者与使用单纯化学疗法的患者相比,OS率及EFS率均显著提高,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携带BCL-2基因表达将明显降低患者的OS率和EFS率,该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模型多变量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BCL2基因高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放-化疗综合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方法;Ann Arbor分期、BCL-2表达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马超 薄剑 刘婷 姚盛 赵瑜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 分子生物学特征 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肝移植术后肝癌早期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索基于CT影像组学技术构建的模型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31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92例)和验证组(39例),术后定期随访,了解是否发生早期复发。通过逐层勾画肿瘤边缘对肿瘤进行三维分割并进行特征提取,共提取1218个影像组学特征。具有潜在预测价值特征的筛选选用LASSO算法。基于筛选出的特征,logistic回归应用于肝移植术后预测模型的构建。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对模型预测患者是否会早期复发的效能进行评价。结果筛选出8个具有潜在预测价值的特征,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AUC为0.82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4%、74.7%;在验证组中AUC为0.85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7.8%、86.7%。结论术前增强CT影像组学技术构建的模型,对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具有一定价值。 赵经纬 陈晓霞 郭晓东 何绪成 韩文娟 姚鼎铭 刘婷 王贵生关键词:肝移植 早期复发 肝细胞癌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0例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治、疗效、生存情况。结果:临床表现头痛、偏瘫、癫痫、头晕、智力减退等;脑内单发病灶7例,多发病灶13例;病理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9例,均为非生发中心来源;细胞增殖指数Ki-67>75%11例,50%-75%6例,25%-50%2例,10%1例;18例接受治疗的患者治疗后评价CR 10例、PR 2例、PD 6例;治疗过程中是否联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以及颅内病灶数多少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相关(P<0.05);Ki-67(+)<75%病例生存时间长于Ki-67(+)>75%病例(P=0.042);年龄和脑脊液蛋白高低对疗效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NSL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影像学特点均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要有病理活检;年龄>60岁、脑脊液蛋白>600 mg/L、发病时有颅内多发病灶、Ki-67(+)>75%是预后不良因素。PCNSL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大剂量甲氨蝶呤(HD-M TX)为基础的化疗(其中DLBCL患者联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并在完全缓解后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PCNSL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 刘鸿良 刘婷 马超 赵瑜 周颖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预后分析 霍奇金淋巴瘤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报告1例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霍奇金淋巴瘤病例。方法以持续高热起病的1例初治霍奇金淋巴瘤,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予ABVD(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瑞滨、达卡巴嗪)方案化疗后体温一度控制,后又出现高热,伴进行性全血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恶化,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明确为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加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结果患者噬血得到有效控制,相关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十分少见且预后不佳,其最佳治疗方案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周颖 赵瑜 陆晓林 刘婷 于力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人工气腹造影CT成像在腹腔内粘连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人工气腹造影CT操作方法及技术要点,为临床规范化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01至2019-11行人工气腹CT造影检查的患者331例,均行规范化人工气腹造影后对患者腹部进行平卧位,左、右侧卧位及俯卧位CT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结果331例患者均能较好地显示腹腔内脏器与腹膜之间的关系,其中影像诊断结果中正常43例,异常288例,术后结果中正常28例,异常303例,经Kappa一致性检验,气腹造影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765,P<0.05)。结论人工气腹造影CT技术方法安全可靠,实用性高,熟练掌握可获得较好的显影效果,为腹腔内疾病诊断尤其是腹腔内粘连提供了很好的影像学依据。 张智猗 陈晓霞 漆雪婷 刘婷 赵经纬 王贵生关键词:CT扫描 肠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