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英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定量组织速度
  • 3篇定量组织速度...
  • 3篇心动图
  • 3篇组织速度成像
  • 3篇左室
  • 3篇AMI患者
  • 3篇超声心动图
  • 3篇成像
  • 2篇定量组织速度...
  • 2篇心内膜
  • 2篇心内膜炎
  • 2篇赘生物
  • 2篇组织速度成像...
  • 2篇内膜
  • 2篇急诊
  • 2篇急诊PCI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心内膜...
  • 2篇成像技术
  • 1篇等容舒张时间

机构

  • 5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刘俊英
  • 4篇纳丽莎
  • 2篇刘蕊
  • 2篇徐艳萍
  • 1篇王竞靖

传媒

  • 3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后左室心功能变化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后左室局部、整体与收缩、舒张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时应用传统超声心动图来测量左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并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探...
刘俊英
关键词:左室心功能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及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基础病因、致病微生物、超声心动图(UCG)表现和临床特征等,旨在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I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98.4%)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VE),1例(1.6%)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19例(30.6%)无基础心脏病变,43例(69.4%)患者存在各种基础心脏病变。发热为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41例(66.1%),43例(69.4%)UCG检查确诊瓣膜有赘生物,赘生物附着于主动脉瓣最多见,其次为二尖瓣。有19例(47.5%)细菌培养阳性,其中9例(47.4%)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IE病死率的关键,UCG对IE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徐艳萍刘俊英刘蕊纳丽莎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赘生物
QTVI技术评价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 I)术治疗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首次确诊为AM I的患者30例,且住院期间均行急诊PC I术,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应用QTVI技术测定各室壁二尖瓣环、基底段及中段3个位点在纵轴上的运动速度峰值(Sa),术后1、3个月随访资料完整,同时测量30例正常人相同室壁节段的相同参数作为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 I组术前各室壁均有明显减低(P<0.05);PC I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较,前间隔中段、前壁中段、下壁基底段及中段Sa提高(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较,除了侧壁中段Sa未见提高,其余室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较,除侧壁中段、前间壁中段、正后壁的基底段和中段未见提高,其余室壁Sa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术后3个月时,后间隔中段、正后壁中段、下壁二尖瓣环及中段、前间隔的基底段和中段以及前壁S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室壁局部心肌收缩功能仍较低(P<0.05)。结论 QTVI作为一项定量分析室壁运动的技术,是评价PC I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3个月时,梗死相关血管供血区域室壁局部收缩功能得到恢复。
刘俊英纳丽莎
关键词: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左室收缩功能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AMI患者PCI术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2011年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行皮冠状动脉介入(PC I)术前、后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30例首次确诊为AM I患者,行PC I术前及术后1个月和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QTVI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频谱,并分析左室舒张功能评价资料。结果 30例AM I患者术后1、3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左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及其与左室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比值E/A、二尖瓣环平均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m)及其与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m)比值Eam/Aam增高,心率(HR)、E/Eam显著减低(均为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E、Eam、E/A、Eam/Aam增高(P<0.05或P<0.01),E/Eam减低(P<0.01),HR未见明显变化(P>0.05)。本组AM I患者舒张功能异常以充盈迟缓型为主,少数为假性正常型,未见限制型。等容舒张时间在舒张功能充盈迟缓时延长,假性正常化时缩短至正常范围(P<0.01)。年龄、HR都是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年轻AM I患者的舒张功能在PC I术后显著提高,QTVI所测E/Ea可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异常,Ea、Ea/Aa E/A联合及IRT可更准确地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程度,估测AM I后左室心肌缺血受损程度。
刘俊英纳丽莎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左室舒张功能等容舒张时间
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诊断心脏赘生物和瓣膜损害,由此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方面的重要价值。方法应用TEE观察33例IE患者赘生物附着部位、形态、大小、回声、活动情况,瓣膜返流及其程度,有无脱垂及其程度,有无腱索断裂和瓣膜穿孔,有无瓣周脓肿和瓣周漏等,并将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TTE诊断瓣膜赘生物31例,提示2例赘生物;手术证实31例赘生物(诊断符合率93.94%)。超声和手术证实赘生物附着部位完全一致:主动脉瓣8例(25.81%),二尖瓣10例(32.26%),联合附着6例(19.35%),三尖瓣4例(12.90%),肺动脉瓣3例(9.68%)。超声和手术证实瓣膜损害:中度以上返流(20例/60.61%,vs 20例/64.52%)、穿孔(5例/15.15%,vs6例/19.35%)、脱垂和/或腱索断裂(7例/21.21%,vs 7例/22.58%)、瓣周漏(1例/3.03%,vs 1例/3.23%)。结论 TTE能够敏感发现赘生物以及附着部位瓣膜的损害,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IE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纳丽莎王竞靖刘俊英徐艳萍刘蕊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经胸超声心动图赘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