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方波
- 作品数:40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61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驻莱姆病高发地区某部莱姆病流行病学调查
- 1997年
- 对驻莱姆病高发地区某部官兵莱姆病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应用IFA法检测530人抗B.B螺旋体抗体,感染率为7.17.%。传播媒介为长角血蜱,与当地优势蜱种相一致。应用PCR法检测抗体阳性者B.B-DNA,阳性率为42.11%。对莱姆病患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结合对症治疗,效果良好。
- 吕天增冯方波冯方波谢明周国萍唐兰
- 关键词:莱姆病流行病学
-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T细胞亚群分析被引量:5
- 1996年
- 应用OKT系统McAb、ABC法对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中T细胞亚群表型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中CD_3(总T细咆),CD_4(T辅助/T诱导细胞,T_H),CD_8(T抑制/T杀伤细胞T_8),CD_4/CD_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免疫调节功能障碍。
- 冯方波刘平周飞高金来唐军民唐岩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脊液T细胞亚群
- 黄芫花乙醇液的毒性及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11
- 1999年
- 对本院用于抗生育的自制制剂黄芫花乙醇液进行了毒性及质量标准研究。测得其LD50为2.16g/kg。以河朔荛花素为对照品,苯乙酸乙酯(1∶0.5)为展开剂,在GF254薄层板上分离,定性了黄芫花乙醇液。以HPLC,采用外标法测定黄芫花乙醇液中河朔荛花素的含量;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为254nm,河朔荛花素在1.02~5.1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9.13%,相对标准偏差为0.63%(n=9)。
- 鱼爱和范武峰冯方波刘振英张兰华
- 关键词:毒性中药
- 莱姆病螺旋体中国分离株外膜蛋白C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6
- 1998年
- 目的了解引起我国莱姆病的伯氏疏螺旋体外膜蛋白C(OspC)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从2株莱姆病螺旋体中国分离株BT01和BJ-9011全基因组DNA中将OspC基因调出,并插入质粒pGEM-3ZF(+)中,构建重组质粒pGEM-3ZF(+)-OspC,经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并将之与国外其它分离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除信号肽序列外,2株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BT01和BJ-9011的OspC基因依次为579bp和576bp,分别编码193和192氨基酸,两者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6%和83%,与国外分离株(PBi、PKo及B31)的同源性均较高,其中BJ-9011株与国际标准株B31株之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达99%。结论伯氏疏螺旋体Os-pC基因在国内2个分离株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 佟玉品杨新科冯方波汪治清汪治清
- 关键词: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克隆
- 精神分裂症循环免疫复合物M_r 187000蛋白质组分的鉴定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电泳图谱与正常人差异,并鉴定其差异成分。方法应用聚乙二醇6000沉淀法提取患者和正常人的CIC,然后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并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LC-ESI-MS/MS)鉴定目的条带。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CIC电泳图谱有特异性条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其成分经鉴定为补体C3。结论精神分裂症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补体C3可能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某种作用。
- 郭静邱锦云任小平冯方波郑乐民牛晨光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C3
- 精神分裂症脑脊液细胞产生IL—6的研究被引量:6
- 1998年
- 本研究在精神分裂症脑脊液细胞微量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患者脑脊液中及培养的脑脊液细胞产生IL—6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细胞在PHA刺激下,产生IL—6的能力明显增强,且与脑脊液细胞产生IgG的功能密切相关。提示增高的IL—6引起的免疫调节紊乱和促发免疫损伤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致病因素之一。
- 周飞刘平李立青胡友吉冯方波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脊液细胞白细胞介素6
- 自由基在亚急性酒精中毒中的损伤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4
- 1994年
- 自由基在亚急性酒精中毒中的损伤作用实验研究阎月,葛蒙梁,王清娟,李向红,冯方波,段绍瑾(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1医院,北京,100094)AnExperimentalStudyontheRoleofFreeRadicalinsubacuteAlco...
- 阎月葛蒙梁王清娟李向红冯方波段绍瑾
- 关键词:自由基乙醇醇中毒
- 精神分裂症患者Ig/C_3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Ig/C3-TCIC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捕捉法ELISA,检测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g/C3-TCIC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gG/C3-TCIC含量2.909±0.803,阳性率67.69%;IgM/C3-TCIC含量1.424±0.292,阳性率24.62%;IgA/C3-TCIC含量2.104±0.549,阳性率19.46%,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Ig/C3-TCIC是精神分裂症免疫性脑损伤的重要介质,可作为评价患者免疫状态的重要参考指标。
- 郭静邱锦云王晓玲冯方波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与临床的关系被引量:9
- 1997年
- 为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学改变的细胞学基础,应用粟秀初细胞涂片机制片,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对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脑脊液中出现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其中以转化型淋巴细胞最为明显,高达86.1%,而浆细胞的检出率达16.7%,特别是病程较长(≥4年)的患者浆细胞检出率达33.3%。患者自身的血液细胞学检查和对照组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查却无此异常改变。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系统已被激活,由免疫活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了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病理过程。
- 冯方波唐军民刘平周飞郑梅荣唐岩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脑脊髓液细胞学改变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β1,4半乳糖转移酶的定量检测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定量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β1,4半乳糖转移酶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免疫学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了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4例对照组血清中β1,4半乳糖转移酶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β1,4半乳糖转移酶水平(407.85±121.5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58.34±84.40)pg/mL水平(P<0.05);不同性别、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间β1,4半乳糖转移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β1,4半乳糖转移酶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β1,4半乳糖转移酶水平增加可能是诱发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过度半乳糖基化并造成患者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清除障碍的病理机制之一。
- 郭静邱锦云席朝运孙琦冯方波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