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
- 作品数:17 被引量:40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如何理解环境治理的“地方分权”悖论:一个推诿政治的理论视角被引量:24
- 2019年
- 分权式环境治理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地方分权可以产生更好的环境绩效。然而,中国的环境治理中存在着明显的“地方分权”悖论。一方面,建立了高度地方分权的环境治理体系;另一方面,又将环境治理失效的责任归咎于地方政府。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文章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考察了地方分权作为一种制度性推诿工具,如何塑造环境政治过程中的推诿链及其行动者。研究发现,嵌入在中国环境治理分权系统中的权力等级结构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行动者之间的角色转换路径和责任推诿的生态链条。
- 冉冉
- 关键词:环境治理地方分权
- 合法性与环境治理:研究议程、范式与来源被引量:4
- 2019年
- 作为实现环境善治的必要条件之一,合法性问题却被长期忽视。本文努力构建一项将合法性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的研究议程,提出了将环境治理与合法性研究结合起来的五大研究议题、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和三个层面的合法性来源。文章的核心观点是,第一,环境治理的有效性有可能是其合法性的来源之一,但无法替代合法性。合法性有助于建立一个稳定、可持续、可复制的环境治理模式,从而获得公众的信任和认可。第二,环境治理需要专门的合法性支持,政府的整体合法性无法自动转化为公众对环境治理权威的认可。第三,环境治理合法性的不同来源不仅互相补充和支持,而且有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
- 冉冉
- 关键词:合法性环境治理
- “压力型体制”下的政治激励与地方环境治理被引量:241
- 2013年
- 环境的恶化及其衍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被广泛视作中国崛起道路上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现有的研究倾向于将中国的环境危机归结为地方环境治理的失败,认为地方政府及官员应对其负主要责任。这种研究思路对导致地方环境治理失败背后的制度性原因和中央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责任研究不足。文章旨在讨论中央政府的政治激励与地方环境治理的关系。根据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的结果,笔者认为:干部考核指标体系是目前中央政府鼓励地方官员进行环境治理的一种制度性政治激励模式,带有明显的"压力型体制"的特征。实践中,环境治理绩效与官员的仕途升迁没有实质性联系,未能起到有效的政治激励作用。这种以指标和考核为核心的"压力型"政治激励模式,在指标设置、测量、监督等方面存在着制度性缺陷,导致地方官员将操纵统计数据作为地方环境治理的一个捷径,从而造成了政府在环境治理上的公信力流失,这也是地方环境治理失败的根源之一。
- 冉冉
- 关键词:政治激励压力型体制
- 过去20年各国政府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被引量:26
- 2005年
- 本文从六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过去20年世界各国政府创新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应该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分别是低成本政府、优质政府、专业政府、电子政府、较少管制的政府、廉洁和透明的政府。作者认为,这些层面的政府改革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 伊莱恩.卡马克冉冉
- 关键词:政府创新政府改革透明政府
- 参与式透明治理:从第六届全球政府创新论坛透视全球政府创新的主要趋势被引量:11
- 2005年
- 本文介绍了第六届全球政府创新论坛的概况,并从论坛的主题及讨论内容中分析、概括了目前全球政府改革与创新的主要趋势。它们分别是:(1)治理已经取代统治成为公共管理的流行范式;(2)倡导治理的参与性、透明性和责任性;(3)强调通过合作来实现善治;(4)注重发挥地方政府在改革和创新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 冉冉
- 中国环境政治中的政策框架特征与执行偏差被引量:32
- 2014年
- 中国环境政治中的执行偏差一直是困扰环境治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以政策执行的模糊—冲突模型为概念框架,结合田野研究的经验数据,分析了中国环境政策框架的特征对政策执行偏差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环境政策框架表现出的冲突性与模糊性相结合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策执行者将其解读为"象征性政策",选择"象征性执行"模式,从而产生了执行偏差。
- 冉冉
- 关键词:环境政治
- 政体类型与环境治理绩效:环境政治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文章通过"环境民主"与"环境威权主义"两个概念框架梳理、分析了环境政治学的核心议题:不同政体类型对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文章还区分了理论叙事和经验验证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主要结论是:环境威权主义理论对环境民主理论的批判主要是理论叙事层面的,得不到有效经验验证的支持;经验研究仍然显示,民主政体的环境治理绩效好于威权政体。
- 冉冉
- 关键词:环境政治学环境民主
- 环境议题的政治建构与中国环境政治中的集权——分权悖论被引量:25
- 2014年
- 在讨论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时候,政策制定者们强调要改革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生态文明制度;日常生活中也流行着"环境问题也是一种体制问题"的说法。但是,对于这种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建构缺乏理论资源挖掘和研究性分析。本文通过梳理环境政治学和中国环境政治研究,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层面考察了中国环境政治中的集权—分权悖论:(1)党在环境政治系统决策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地位;(2)环境行政过程中权力与职能的碎片化;(3)环境政治地方分权的困境。改革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建立生态文明制度需要首先克服目前中国环境政治中的集权—分权悖论。
- 冉冉
- 关键词:环境政治学
- 美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本文研究了促进或妨碍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各项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领导公信力既对地方政府创新的发起和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决定具体政府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议会冲突对地方政府改革的成败不起关键作用;议会—行政机关关系的融洽有利于地方政府创新的成功开展。
- 道格拉斯.M.艾赫克冉冉
- 关键词:地方政府创新
- 协商民主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吉登斯悖论”被引量:3
- 2016年
- 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突破全球气候治理的"吉登斯悖论"的主要作用可以总结为对"绿色公共领域"的激活。作为一种公众参与方式,协商民主有利于为普通公众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营造参与平台;作为一种民意收集和聚合的方法,协商民意测验方法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应用有利于克服传统民意测量方法中民众消极被动的角色;作为一种社会学习模式,公共协商讨论平台(小组)可以成为气候变化话语和知识的一种互动式传播方式,破除气候变化科学专业知识的壁垒。因此,协商民主可以为突破全球气候治理的"吉登斯悖论"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的范式选择。
- 冉冉阎甜
- 关键词:协商民主全球气候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