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元力

作品数:26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篇角膜
  • 8篇手术
  • 7篇屈光
  • 6篇内障
  • 6篇近视
  • 6篇白内障
  • 5篇准分子
  • 5篇准分子激光
  • 5篇激光
  • 5篇分子
  • 5篇LASIK
  • 4篇原位
  • 4篇原位角膜磨镶...
  • 4篇准分子激光原...
  • 4篇准分子激光原...
  • 4篇准分子激光原...
  • 4篇像差
  • 4篇磨镶术
  • 4篇晶状体
  • 4篇激光原位

机构

  • 26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世纪坛医...
  • 2篇中华医学会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元力
  • 13篇何燕玲
  • 11篇黎晓新
  • 9篇鲍永珍
  • 3篇曹晓光
  • 3篇胡亦文
  • 2篇唐芹
  • 2篇肖林
  • 2篇侯宪如
  • 2篇万博
  • 1篇纪立农
  • 1篇贾园
  • 1篇蒋晶晶
  • 1篇陈适
  • 1篇安媛
  • 1篇吴夕
  • 1篇张学武
  • 1篇栗占国
  • 1篇苏茵
  • 1篇余盈盈

传媒

  • 7篇中华眼科杂志
  • 4篇眼科研究
  • 3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发明与创新(...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第十七届亚非...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少年儿童近视不能治愈
2021年
乐乐和圆圆既是同学,又是邻居。周末,旅游归来的乐乐在小区门口碰到圆圆,兴奋地跟她分享旅途中的趣事。然而圆圆却一脸愁容,根本没有兴趣听乐乐说话。"怎么啦?圆圆,什么事情令你这么不开心?"乐乐察觉到圆圆的不悦,关切地问道。圆圆揉揉眼睛,带着哭腔说道:"我近视啦,而且近视度数不低。我不想戴眼镜,可不戴眼镜又看不清,在生活中会有诸多不便!"
元力肖林唐芹
关键词:近视度数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优于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虹膜固定被引量:3
2015年
后房型IOL睫状沟固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无囊膜支撑IOL植入方式[1-2]。由于无囊膜病例多为眼外伤或手术所致,接受后房型IOL睫状沟固定的手术病例本身的个体差异大,至今为止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但其在眼科临床应用的时间更长,适应证范围广,临床效果肯定,相对于虹膜固定前房型IOL,眼科医师受众面更大,临床经验更丰富,因此,后房型IOL睫状沟固定技术在目前的眼科临床实践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鲍永珍元力
关键词: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虹膜眼科医师IOL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对近视眼眼前节的测量被引量:34
2007年
目的分析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对近视眼眼前节各部位的测量结果,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50只正常眼连续进行3次Pentacam检查,评价该系统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523例(1024眼)按等效球镜分为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别测量眼前节各部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0只正常眼各部位测量结果的变异系数由小到大依次为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后表面屈光力、角膜顶点厚度、前房轴深、角膜容积、前房容积、前房角度和瞳孔直径。1024眼测量数据显示:随着屈光度增加,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增加,而瞳孔直径逐渐减小,其余指标均与屈光度的变化无关。结论用Pentacam系统进行眼前节各部位测量,结果准确全面,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何燕玲元力黎晓新胡亦文
关键词:眼前节屈光度PENTACAM系统近视
全氟己基辛烷、硅油、全氟丙烷气体作为长期玻璃体替代物眼组织耐受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了解作为长期眼内填充物,F6H8的眼组织耐受性情况,并与硅油、12%C3F8相比较.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行玻切或晶玻切后,眼内分别注入F6H8、硅油和12%C3F8,进行临床观察,并分别于术后4,8,12周眼摘后行...
元力
关键词:硅油全氟丙烷玻璃体切割术
ORK-CAM非球面切削的多中心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德国ESIRIS准分子激光非球面组织切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来自三个不同医院的拟行 LASIK的300人(60...
何燕玲金敏元力黄勇王小园徐珰
关键词:LASIK
文献传递
无屈光参差近视患者双眼周边屈光度分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探讨双眼无屈光参差近视患者的周边屈光度分布状态.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4月拟行准分子激光矫治的屈光状态稳定且无屈光参差的成年近视患者153例,睫状肌麻痹下使用Grand Seiko WAM5500型红外验光仪测量视网膜中心凹0°以及鼻颞侧15°、30°、45°的屈光度.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各项数据分析.结果 无屈光参差近视患者右、左眼球镜度、柱镜度、等效球镜度(SE)在视网膜中心凹0°以及鼻颞侧15°、30°、45°各对应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左眼鼻侧15°的球镜度和SE与颞侧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t=5.31、4.51,P<0.05;左眼:t=3.39、2.54,P<0.05),并且颞侧45°的柱镜度明显大于鼻侧45°的柱镜度(t=4.95、3.74,P<0.05),其他各对应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左眼鼻侧15°与视网膜中心凹0°球镜度、柱镜度、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部位屈光度与视网膜中心凹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8.70,P<0.05),越到周边,球镜度和SE出现远视性离焦,柱镜度逐渐增大.结论 无屈光参差近视患者周边屈光度的分布在右、左眼相对应部位具有对称性;旁中心部,颞侧视网膜远视性离焦;越到周边部,远视性离焦程度越高;颞侧周边散光度明显大于鼻侧.
何燕玲元力英鑫
关键词:近视成人
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正视是否为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的最佳选择被引量:7
2020年
自人工晶状体(IOL)问世以来,IOL屈光度数测算的精确性问题备受关注。随着眼科生物测量设备的不断发展及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多元化,IOL屈光度数测算的精确性越来越高,IOL的功能不断完善,屈光性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理念深入人心。然而,临床也存在一种现象,即过于追求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屈光度数的正视化,因而导致患者出现视觉不适。本文通过分析何种情况下预留屈光度数应为正视、近视状态、远视状态,指出白内障摘除手术IOL预留屈光度数应进行个体化选择。
鲍永珍曹晓光元力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正视眼
角膜像差引导与传统切削模式近视LASIK手术的比较研究
元力何燕玲黎晓新
5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特点及分析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分析5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群角膜散光与年龄、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6年2至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的5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53例(1906只眼)的检查资料,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及白内障摘除手术前IOLMaster测得的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数及轴向结果。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角膜散光度数与年龄的相关性,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眼轴长度组或角膜散光度数分组中角膜散光轴向的分布情况。结果953例(1906只眼)患者中,男性410例,女性543例;顺规散光570只眼(29.91%),逆规散光1005只眼(52.73%),斜轴散光331只眼(17.37%);年龄(72±9)岁;眼轴长度,右眼中位数为23.49 mm(19.83~33.89 mm),左眼中位数为23.41 mm(17.54~32.09 mm);角膜散光度数,右眼中位数为0.97 D(0.06~4.65 D),左眼中位数为0.92 D(0.11~4.88 D)。角膜散光度数≥0.75 D的比例分别为右眼64.95%(619/953),左眼61.59%(587/953)。65岁以上人群及眼轴长度为22.00~25.99 mm时双眼角膜散光度数与年龄呈正相关(r=0.186~0.279,均P<0.01),其中逆规散光度数与年龄正相关(右眼r=0.278,左眼r=0.225;均P<0.01),而顺规散光度数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右眼P=0.335,左眼P=0.633)。随年龄增大,双眼顺规散光比例减少,右眼由43.81%(46/105)降至20.73%(51/246),左眼由40.00%(42/105)降至24.80%(61/246);逆规散光比例增加,右眼由38.10%(40/105)增至61.38%(151/246),左眼由33.33%(35/105)增至58.94%(145/246);而斜轴散光比例基本不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眼χ2=31.986,左眼χ2=27.686;均P<0.01)。双眼不同眼轴长度组的角膜散光轴向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眼P=0.497,左眼P=0.897)。角膜散光度数越大,双眼斜轴散光比例越小,右眼、左眼分别由25.45%(85/334)、29.78%(109/366)减少至0和1.35%(1/74);逆规散光比例越大,右眼由39.82%(133/334)增加至79.27%(65/82),左眼�
庞仪琳元力曹晓光侯宪如鲍永珍
关键词:白内障散光年龄因素
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眼部生物结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眼部生物结构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118例病程超过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全身和实验室检查情况、眼底改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相干光生物测量仪及屈光检测资料。同时以50例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根据病变程度,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0组无DR,1组轻中度DR,2组威胁视力DR。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控制来自同一患者双眼数据的关联性,将眼部生物结构指标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直径、角膜曲率及屈光度数等变量指标分别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除外全身因素,眼部各变量因素分析,显示118例糖尿病患者的眼轴长度为(23.22±1.46)mm,前房深度为(3.01±0.42)mm,角膜直径为(11.60±0.48)mm,角膜曲率为(44.844-1.44)D;与对照组眼轴长度(23.87±1.55)mm、前房深度(2.59±0.41)mm、角膜直径(11.59±0.41)mm及角膜曲率(44.54±1.71)D比较,其中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58,5.955;P〈0.05)。糖尿病患者3组间比较,显示眼轴长度越短、前房深度越浅,DR发生和发展的危险性越大(OR=16.869,7.248,6.577;P〈0.05),其中DR分型和黄斑水肿类型的危险性尤为突出。远视眼发生严重DR病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1.301,95%CI=1.044~1.621,P〈0.05)。结论病程10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眼部危险因素主要为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其具有促使DR发生及病情进展的作用。(中华腰科杂志,2012,钳:898-902)
蒋晶晶黎晓新元力吴夕纪立农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房角膜生物统计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