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明珠

作品数:36 被引量:463H指数:1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环境保护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生物学
  • 8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壬基酚
  • 7篇南黄海
  • 7篇浮游
  • 6篇星斑川鲽
  • 6篇植物
  • 6篇浮游植物
  • 5篇生态风险
  • 5篇夏季
  • 5篇近海
  • 4篇生态风险评估
  • 4篇环境因子
  • 4篇海域
  • 3篇养殖
  • 3篇远缘
  • 3篇远缘杂交
  • 3篇杂交
  • 3篇水团
  • 3篇浓度分布特征
  • 3篇群落
  • 3篇烷基酚

机构

  • 24篇国家海洋局第...
  • 15篇中国海洋大学
  • 11篇国家海洋局海...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荣成市海洋与...
  • 1篇德州学院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日照职业技术...

作者

  • 36篇傅明珠
  • 13篇王宗灵
  • 9篇王波
  • 8篇姜美洁
  • 8篇李正炎
  • 8篇李艳
  • 7篇孙萍
  • 5篇蒲新明
  • 4篇韦钦胜
  • 4篇屈佩
  • 4篇李瑞香
  • 4篇张学雷
  • 3篇谢琳萍
  • 3篇高会旺
  • 3篇刘振华
  • 3篇孙丕喜
  • 3篇范士亮
  • 2篇卫东
  • 2篇葛人峰
  • 2篇庞敏

传媒

  • 11篇海洋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齐鲁渔业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河北渔业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岸工程
  • 1篇2010’全...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黄海夏季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分布被引量:8
2010年
2008年8月中韩合作对南黄海生态系统进行了整体调查,调查站位共计37个。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南黄海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结合理化环境因子,分析了它们在夏季南黄海的分布特征。所测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1.9×103个/mL,最大值为2.4×104个/mL;聚球藻丰度平均值为5.3×104个/mL,最大值为5.1×105个/mL;从河口近岸到南黄海中部的宽阔海域,随着环境因子的变化,微微型浮游植物在各海区的分布明显不同,表现为河口近岸区域丰度大,离岸丰度小的特点;各站位丰度垂直分布主要趋势是上大下小,在跃层突出。根据分布趋势,聚球藻可分为两种垂直分布类型,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分为三种。这些分布差异源于长江冲淡水和黄海冷水团的影响。
屈佩张学雷王宗灵庞敏傅明珠李曌
关键词:聚球藻南黄海流式细胞仪
环境因子对星斑川鲽呼吸频率的影响
呼吸是鱼类代谢活动的重要特征,反映了鱼类在外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本研究通过测定星斑川鲽的呼吸频率,旨在发现养殖条件下星斑川鲽的呼吸行为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温度、盐度和pH 3项理化因子对星斑川鲽幼鱼呼吸频率的影响作测定和...
王波谢琳萍傅明珠孙丕喜姜美洁
关键词:星斑川鲽环境因子
夏季江苏近海水文化学要素特征及其对沿岸水东北向扩展的指示被引量:10
2012年
1引言江苏海域地形特殊,特别是中部近岸浅海区,水浅流急,又有多股入海径流在此交汇并与沿岸海水混合,形成了颇为复杂的水文动力状况。先前大多研究认为,苏北沿岸水往东南方向流动。对该海域沿岸水北向流动的认识并不多见且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韦钦胜葛人峰李艳范士亮傅明珠
温度、盐度与pH对星斑川鲽呼吸频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为探讨星斑川鲽的呼吸行为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研究了温度、盐度与pH对星斑川鲽呼吸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适宜温度范围星斑川鲽呼吸频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4~26℃范围内,其呼吸频率Vf与温度T基本呈线性关系Vf=1.8168T+27.23(R=0.9376);在盐度5‰~31‰范围内其呼吸频率变动幅度小,呼吸频率的改变量只有10次/min,为广盐性鱼类;高pH(10.15)和低pH(3.0)情况下,星斑川鲽鱼的鳃盖张合大,鳃盖外缘外翘;30min后表现出不适应,上下窜动,而在pH=3.0中的鱼1h50min全部死亡,可见星斑川鲽耐酸性不如耐碱性。
王波谢琳萍傅明珠孙丕喜姜美洁
关键词:星斑川鲽温度
冬季胶州湾及其周边河流中酚类环境激素的分布特征被引量:36
2006年
分析青岛胶州湾及其临近河流中丁基酚、辛基酚、二氯酚和双酚A等环境激素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水体中上述4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别为〈1.2-28.0,〈1.2~16.1,〈2.7-9.5和〈3.8~161.5ng/L;胶州湾沉积物中上述4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别为〈1.0~1.4,〈1.0-2.8,〈0.8~1.6和〈0.7~5.4ng/g。胶州湾内上述污染物均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说明湾内污染与沿岸工业分布和河流输入密切相关。胶州湾周围河流中上述污染物浓度远远高于湾内,其中墨水河污染最严重。文中同时讨论了酚类环境激素对当地生物的潜在危害。
李正炎傅明珠王馨平高会旺
关键词:辛基酚二氯酚双酚A环境激素
胶州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及固碳能力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根据2006年3月—2007年2月逐月对胶州湾浮游植物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海湾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粒级结构特征以及碳流途径,计算了胶州湾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量以及其对富营养化物质氮、磷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胶州湾的初级生产力平均为408.8 mgC.m-2d-1,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phytoplankton)对总初级生产的贡献率最高(42.14%),小型浮游植物(Microphytoplankton)和微型浮游植物(Nanophytoplankton)贡献率相当(分别为27.81%和30.03%);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超过50%通过微食物环再向高营养级传递并入经典食物链,微食物环在胶州湾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胶州湾海域每年通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量为52 809.1 tC,按照Redfield比值(C∶N∶P=106∶16∶1)每年吸收N和P的量值分别为9 299.7 t和1 287.0 t,浮游植物对大气CO2的吸收及对富营养化物质的净化均具有重要作用。
傅明珠王宗灵李艳李瑞香吕瑞华孙萍夏滨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固碳能力
环境因子对星斑川鲽呼吸频率的影响
2009年
研究了温度、盐度与pH对星斑川鲽呼吸频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适宜温度范围星斑川鲽呼吸频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4~26℃范围内,其呼吸频率Vf与温度T基本呈线性关系:Vf=1.8168T+27.23,R=0.9376;在盐度5~31范围内其呼吸频率变动幅度小,呼吸频率的改变量只有10次/分,为广盐性鱼类;高pH(10.15)和低pH(3.0)情况下,星斑川鲽的鳃盖张合大,鳃盖外缘外翘;30分钟后表现出不适应,上下窜动,而在pH=3.0中的鱼1小时50分钟后全部死亡,可见星斑川鲽耐酸性不如耐碱性。
王波谢琳萍傅明珠孙丕喜姜美洁
关键词:星斑川鲽温度盐度PH
黄河入海口壬基酚污染分布特征被引量:17
2007年
黄河口表、底层水体和沉积物中壬基酚的浓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为15.7~148.6ng/L,平均值为47.5ng/L;底层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为15.8~52.7ng/L,平均值为31.0ng/L;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浓度为2.3l~5.47ng/g,平均浓度为3.87ng/g.黄河口水体中壬基酚浓度呈现由河道向出海口外逐渐降低的趋势;河道中表层沉积物壬基酚含量高于出海口外.黄河口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低于文献中报道的海河口水体中的浓度,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含量低于珠江口文献报道值.水体中壬基酚浓度超过押制藤壶附着浓度(10ng/L),河道最上游的站点水体中的浓度超过影响太平洋牡蛎幼苗的发育并增加幼苗死亡率的浓度(100ng/L).
孙培艳李正炎王鑫平崔文林傅明珠
关键词:壬基酚内分泌干扰物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6
2007年
2006年6月采集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的含量,探讨其可能的来源,并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总浓度在99.6~684.4ng/g之间,平均浓度为395.7ng/g。菲/蒽和荧蒽/芘比值显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与其他海区相比,多环芳烃含量相对较低,但个别站位的多环芳烃(芴和二氢苊)超过了其生态效应区间低值(ERL),可能对当地的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王波李正炎傅明珠丁秀蓉
关键词:多环芳烃沉积物长江口生态风险
壬基酚对牙鲆肝脏EROD和GST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07年
乙氧基-异酚恶唑脱乙基酶(ER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解毒酶,在外源毒物的转化和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牙鲆肝脏组织中的EROD和GST酶活性作为生物标志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壬基酚(0,0.10,0.33和1.00 mg·L^(-1))活体暴露下2种酶的活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暴露于低浓度(0.10和0.33 mg·L^(-1))的壬基酚中,EROD和GST酶活性均被诱导,暴露4 d后0.33 mg·L^(-1)的壬基酚处理组中EROD和GST活性的诱导率分别为99.2%和127.5%。暴露于高浓度(1.00 mg·L^(-1))的王基酚中。2种酶的活性均被抑制,4 d后EROD和GST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62.0%和37.3%。该试验表明,EROD和GST酶活性的响应可用来评价环境中壬基酚的污染效应。
丁秀蓉李正炎王波傅明珠
关键词:壬基酚牙鲆ERODGST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