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小一

作品数:1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宜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宫颈
  • 3篇子宫
  • 3篇子宫颈
  • 3篇子宫颈癌
  • 3篇细胞
  • 3篇宫颈癌
  • 3篇病理
  • 2篇增殖
  • 2篇胃癌
  • 2篇细胞增殖
  • 2篇教学
  • 2篇RAC1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西他赛
  • 1篇形态学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机构

  • 14篇宜春学院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作者

  • 14篇傅小一
  • 8篇张子雯
  • 2篇张鹏
  • 2篇易少波
  • 2篇苗玉荣
  • 2篇谢敏娟
  • 1篇付南燕
  • 1篇黄少敏
  • 1篇周复辉
  • 1篇廖兵荣
  • 1篇徐娟
  • 1篇陈希

传媒

  • 6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市场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2011年
巴氏细胞学、宫颈细胞学诊断方法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对子宫颈癌的筛查与诊断,在不同的时期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子宫颈癌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所需设备价格低廉、操作方法简捷,在基层医院子宫颈癌筛查与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除合格的细胞学或病理学医生外,已经毫无障碍。
傅小一廖兵荣张子雯徐小玲
关键词:子宫颈癌
宫颈病变中CD147、MMP-3及TIMP-9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究宫颈病变中CD147、MMP-3及TIMP-9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病变样本110例,宫颈上皮病变(CIN)72例,其中CINⅠ16例,CINⅡ21例,CINⅢ35例,宫颈浸润癌3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样本切片中CD147、MMP-3及TIMP-9的表达量。结果:宫颈癌组CD147 MOD值均明显高于CINⅠ、Ⅱ组和CINⅢ组(P<0.05);宫颈癌样本MMP-3、TIMP-9蛋白含量MOD值与MMP-3/TIMP-9比值均高于另外两组宫颈病变样本(P<0.05);但CINⅢ组与CINⅠ、Ⅱ组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47蛋白对早期宫颈病变预测、诊断及治疗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在宫颈浸润性癌病例中,MMP-3、TIMP-9等生物学指标可能对宫颈病变有效预测。
傅小一张子雯
关键词:宫颈病变CD147MMP-3
Rac1对胃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及相关分子病理学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Rho家族在细胞的一些基本功能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参与了细胞运动与迁移、肌动蛋白重组、肿瘤的演进、侵袭转移、血管的生成。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Rac1)是Rho家族成员之一。现有一些文献报道在胃癌、前列腺癌、结肠癌、乳腺癌、肺癌、睾丸细胞癌和胰腺癌等有Rac1表达的异常增高[1-2]。但由于Rac参与的信号途径的种类繁多,其完整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傅小一尹丽华缪雨
关键词:RAC1GTPASE细胞增殖胃癌
Rac1蛋白表达与胃癌及其浸润转移关系的荟萃分析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Rac1蛋白表达与胃癌及其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依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取关于Rac1蛋白表达与胃癌关系的相关研究,并提取对应实验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分别对正常组与胃癌组、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TNM Ⅰ,Ⅱ期与Ⅲ,Ⅳ期中组织Rac1蛋白表达率的差异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篇文献纳入此次荟萃分析,包含896例,其中胃癌组520例,正常对照组376例。总体效应表明胃癌组织中Rac1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OR=11.27;95%CI5.03~25.29;P<0.01);存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Rac1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OR=10.99;95%CI 6.35~19.00;P<0.01);Ⅰ,Ⅱ期胃癌标本组中Rac1蛋白表达率低于Ⅲ,Ⅳ期胃癌标本组(OR=0.29;95%CI 0.17~0.51;P<0.01)。结论:Rac1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预后等生物学行为存在相关性。
徐石张陈希傅小一谢敏娟
关键词:RAC1胃癌
“信、达、雅”在医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4年
随着教育改革、科技创新发展,中国迫切需求越来越多具有与世界交流能力的医学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对外交流及创新能力,是当前医学教育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长期双语教学体验拟从"信、达、雅"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对外交流能力。
张鹏傅小一苗玉荣张子雯
关键词:医学双语教学
基于DNA倍体的子宫颈癌初筛阳性人群年龄分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以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为子宫颈癌初筛方法,分析初筛结果阳性者的年龄分布,探讨此筛查方法在资源匮乏地区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某县所有适龄妇女为筛查对象,以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对所获宫颈细胞进行DNA定量分析,在系统设定的标准下系统自动确定阳性患者。结果:15611名筛查对象共筛出阳性者558人(3.57%),45-49岁所占比例最高(4.38%);阳性构成大于3%的年龄分布存在二个高峰,分别是29-53岁和57-63岁。结论:作为一种初筛方法,结合阳性患者的年龄分布和系统自动判定阳性的能力,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应用于资源匮乏地区子宫颈癌初筛也许是适宜的。
傅小一陈秋兰鲍文珑郭斌陈娇喻璠
关键词:子宫颈癌初筛年龄分布
改进病理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
2006年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包括理论与实验教学。只有将理论与实习观察紧密结合才能达到融会贯通。
傅小一张子雯周复辉
关键词:病理形态学病理解剖学病理教学病理切片病案教学
沉默1型免疫缺陷病毒短转录诱导物连接因子-1对乳腺癌细胞多西他赛耐药性的逆转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沉默1型免疫缺陷病毒短转录诱导物连接因子-1(FBI-1)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多西他赛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用梯度浓度递增法建立MCF-7多西他赛耐药(MCF-7/DR)细胞株,并设置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组不作任何转染处理;对照组转染空载体;实验组转染FBI-1特异性siRNA干扰序列载体。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FBI-1和B细胞特异性moloney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mRNA的表达水平,用噻唑蓝法检测MCF-7/DR细胞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 nmol·L^(-1)多西他赛作用24 h后MCF-7/DR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m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多西他赛抑制空白组和实验组MCF-7/DR细胞增殖的耐药指数分别为33.08±2.33和5.24±0.35。干预24 h后,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97±5.96)%,(7.69±1.92)%和(5.25±1.78)%,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67.23±5.89)%,(58.97±5.24)%和(56.28±4.86)%,Bmi-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14±0.02,0.65±0.08和0.63±0.05,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沉默FBI-1表达可引起MCF-7/DR细胞G1期阻滞,促使细胞凋亡,同时通过下调Bmi-1蛋白的表达,逆转MCF-7/DR细胞对多西他赛的耐药性。
徐娟付南燕傅小一崔家骏
关键词:多西他赛耐药性
老年急性胰腺炎误诊为肺部感染一例
2019年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胰腺炎特异类型,探讨其发病特点。方法:对1例老年急性水肿坏死性胰腺炎导致死亡的患者临床及尸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例61岁,因上咳嗽伴气急、胸闷5小时急诊求治,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冠心病史诊断为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呋塞米静脉注射,症状缓解。后予以布地奈德1mg雾化吸入,症状加重,于次日凌晨死亡。病理解剖证实死因为急性胰腺炎。结论:急性胰腺炎病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变,以咳嗽、胸闷为首发表现的老年患者可无消化道症状,病程进展快,极易与心肌梗死、心绞痛、肺炎等相混淆,应提高警惕。
张鹏苗玉荣易少波傅小一张子雯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误诊肺炎
液基细胞学在子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与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对在医院或社区保健机构妇科就诊患者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的价值。应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和TBS诊断系统对在医院妇产科患者进行子宫颈癌筛查,以子宫颈活检进行确诊。结果:1042例筛查对象TCT标本满意度为96.6%,共筛查出上皮内瘤变(CIN)13例(1.25%),腺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0.1%)。在CIN患者中,子宫颈光滑2例;轻度糜烂5例;中度糜烂4例;重度糜烂2例。在14例阳性患者中,无临床表现12例(1.15%),接触性出血1例(0.1%),分泌物增多1例(0.1%)。结论:作为一种初筛方法,TCT和TBS诊断系统能反应子宫颈病变的情况,监测HPV感染情况,阻止CIN升级,对预防子宫颈癌有重要意义。
傅小一李娟张子雯付美生
关键词:机会性筛查液基细胞学CIN子宫颈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