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燕明

作品数:35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清远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新生儿
  • 9篇血清
  • 9篇缺氧
  • 8篇血性
  • 8篇缺血
  • 8篇缺血性脑病
  • 8篇缺氧缺血性
  • 8篇缺氧缺血性脑
  • 8篇缺氧缺血性脑...
  • 8篇脑病
  • 7篇新生儿缺氧
  • 7篇新生儿缺氧缺...
  • 7篇小儿
  • 6篇新生儿缺氧缺...
  • 6篇新生儿缺氧缺...
  • 5篇蛋白
  • 4篇血清瘦素
  • 4篇婴儿
  • 4篇窒息
  • 4篇瘦素

机构

  • 17篇暨南大学第五...
  • 14篇清远市人民医...
  • 5篇暨南大学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作者

  • 35篇侯燕明
  • 24篇林冬云
  • 8篇李敏遐
  • 7篇钟国权
  • 7篇李伟明
  • 6篇徐辉
  • 5篇戴汝均
  • 4篇郭晓燕
  • 3篇钟苏梅
  • 3篇廖永华
  • 3篇钟惠珍
  • 2篇关永东
  • 2篇杨彩娴
  • 2篇卢志权
  • 2篇李介华
  • 2篇冼英杰
  • 2篇周秀琴
  • 2篇李玉权
  • 1篇刘杰雄
  • 1篇肖昕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小儿急救医学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山西临床医药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10篇200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3年
为了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 (CSF)的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1(sICAM -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在进行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的基础上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在不同时期 (急性期、恢复期 )的脑脊液进行sICAM -1水平的测定 ,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的sICAM -1水平(4.16±1.9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24±0.11ng/ml) ,P<0.001 ,且脑脊液WBC数与sICAM -1水平呈正相关 (r=0.842,P<0.001) ;sICAM -1水平与病情危重评分得分呈负相关 (r= -0.991,P<0.001)。恢复期脑脊液的sICAM -1水平(1.55±0.52ng/ml)明显低于急性期(4.16±1.98ng/ml) ,P<0.001 ,但与对照组(1.24±0.11ng/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提示病情越重 ,脑脊液sICAM -1水平越高 ,随着病情的恢复 ,脑脊液sICAM -1水平含量逐渐降低 ;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的sICAM -1水平对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林冬云侯燕明周伟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探讨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有效方法 ,阻断SIRS的发展放大 ,减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及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方法  对 112例中、重度SIR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地塞米松、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结果  两组在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时间 ,白细胞恢复正常所需时间 ,治愈出院所需时间进行对比 ,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 (P <0 0 5 ) ,MOF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加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中、重度SIRS效果良好。
林冬云侯燕明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儿童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07~2009年儿童保健连续1年或1年以上均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儿保的、年龄3岁以下150名小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家长问卷及儿童保健记录资料进行出生史、喂养史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的调查,同时抽血检测血清微量元素:铁、锌、钙浓度,研究血清铁、锌、钙浓度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早产出生儿高于足月出生儿;剖宫产出生儿高于经阴道分娩出生儿;0~6月非母乳喂养儿高于0~6月母乳喂养儿。同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锌、铁、钙浓度的合格率均低于健康组儿童,(P<0.05)。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早产、剖宫产、非母乳喂养为可能危险因素,锌缺乏、铁缺乏、钙缺乏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对预防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采取综合预防及治疗措施。
林冬云侯燕明甘美英钟苏梅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
思密达、黄荆叶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观察
2001年
目的 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方法 .方法 将轻度、中度轮状病毒肠炎的两组患儿 2 2 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治疗、治疗I组加口服思密达、治疗Ⅱ组加服思密达及黄荆叶粥 .结果 止泻时间及病程 ,治疗I组治疗Ⅱ组均短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Ⅱ组短于Ⅰ组 (p <0 .0 1) .结论 思密达、黄荆叶联合治疗有良好效果 。
林冬云侯燕明
关键词:思密达轮状病毒肠炎腹泻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45例急性期HIE患儿随机分为Ⅰ组 (n =2 2 ) ,Ⅱ组 (n =2 3 ) ,两组均经一般治疗的同时 ,Ⅰ组加用GSH治疗。在急性期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作为观察指标。并以 2 0例正常新生儿血浆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Ⅰ组 :GSH -PX和SOD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Ⅱ组 :GSH -PX和SOD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后Ⅱ组和Ⅰ组比较 ,GSH -PX ,SOD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结论 GSH对HIE新生儿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最重要机制可能是提高氧化酶活性的作用 ,从而抑制氧自由基。
李敏遐侯燕明徐辉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新生儿HIE
急性沙葛子中毒12例
2001年
侯燕明
关键词:误诊急救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4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部及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以及本地区的流行特点,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4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3岁占21.8%,~5岁占29.6%,~14岁占48.6%,婴幼儿多表现为发热、喘憋,年长儿除肺部表现外,常有肺外表现,同时在本年度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2004年占1.5%,2005年占4.7%,2006年占12.5%。结论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林冬云侯燕明廖永华白剑虹戴汝均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
小儿危重病例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35例小儿危重病例入院第1天、第7天及20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β2-MG、血清尿素氮(BUN)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极危重组、危重组血清β2-MG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极危重组高于危重组,极危重组血清BUN水平高于危重组及对照组,而危重组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危重病例血清β2-MG异常发生率高于BNU异常发生率。结论β2-MG异常早于BUN,血清β2-MG是早期反映小儿危重病例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同时可评价病情,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林冬云廖永华侯燕明朱冬卉钟国权
关键词:小儿危重症血清尿素氮
1岁以下婴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1岁以下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51例1岁以下婴儿MP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51例1岁以下婴儿MP感染临床表现有比较特异的下呼吸道感染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气促.肺部体征大部分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湿罗音,胸部X线大部分以肺纹理增粗、增多,双肺小斑片影.12例有并发症.结论 1岁以下婴儿肺炎支原体病原学诊断有重要意义,应用大环内酯类及第3代头孢菌素治疗有效.
戴汝均林冬云侯燕明
关键词:婴儿肺炎支原体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90例不同病变程度(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0例)的HIE患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对患儿组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动态测定(分别于治疗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IE患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病变程度越重下降越明显,其中轻度组下降至(9.97±0.97)mg/L,中度组下降至(9.01±0.32)mg/L,重度组下降至(6.34±1.5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变程度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过程中,随病情的好转,血清脂联素水平有上升的趋势,在治疗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与第1天相比,脂联素水平持续上升(P<0.01),且在治疗第30天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与中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和炎症存在状态呈明显的负相关,连续测定HIE患儿血清脂联素水平,对病情估计、用药指导、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卢志权侯燕明林冬云杨彩娴冼英杰李玉权邓惠燕李介华
关键词:脂联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