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庆锋
- 作品数:16 被引量:22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京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产水气井高效廉价排水采气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为解决苏里格气田不断出现的井筒积液难题,根据其气藏特点,研制出一种新的高效廉价泡排剂配方体系KPJ-15.测试结果表明,在煤油浓度0%-15%,矿化度30000mg/L的条件下,KPJ-15体系的起始发泡量、析液半衰期以...
- 郭东红杨晓鹏孙建峰崔晓东辛浩川侯庆锋
- 关键词:气井积液排水采气泡沫排水剂发泡性能
- 基于探针气体吸附等温线的矿物材料表征技术:Ⅱ.多孔材料的孔隙结构被引量:18
- 2006年
- 含纳米孔的天然矿物岩石材料的吸附和催化性能对于表生地球化学过程、材料加工、应用及煤炭开发利用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各种纳米孔表征技术,重点介绍了基于吸附等温线的纳米孔研究方法。对三个典型样品等温线数据的模型计算表明,应根据材料中孔的形态(平行板状孔、球形孔和圆柱形孔)选择模型,不同类型孔所对应的计算方法和参数有很大差别。表征材料表面能量均匀的样品可首先考虑采用DFT法;HK法一般只作为定性研究方法,BJH方法受样品本身性质参数的影响较小,且计算简单,可广泛应用于介孔材料的孔径分布的表征。
- 杨侃陆现彩刘显东侯庆锋
- 关键词:孔隙结构矿物材料
- 基于探针气体吸附等温线的矿物材料表征技术:Ⅲ.表面能量非均质性被引量:2
- 2006年
- 表面能量非均质性是影响固体材料表界面行为的重要属性,基于低温气体吸附等温线的分子探针方法是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定量表征该属性的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一技术的三种常用计算方法:规则化方法、密度泛函理论及微分等温线加和(DIS)法。作为应用实例,使用规则化方法和DIS方法对合成的Schwertmanite样品进行了表征,发现其表面存在三种不同的能量区域。研究结果表明,规则化方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样品,但只能给出吸附能曲线而不能精确表征表面能量区域;函数方法虽然比较精确,但表征值不能处理复杂表面;DIS方法虽能精确表征,但计算却较为繁琐。三种方法可互相补充。
- 刘显东陆现彩杨侃侯庆锋王汝成
- 关键词:矿物
- 产水气井高效廉价排水采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8
- 2018年
- 为解决苏里格气田不断出现的井筒积液难题,根据其气藏特点,研制出一种新的高效廉价泡排剂配方体系KPJ-15。测试结果表明,在煤油质量分数为0~15%、矿化度为30 000 mg/L的条件下,KPJ-15体系的起始发泡量、析液半衰期以及携液量均高于现场用泡排剂。泡排现场试验结果表明,KPJ-15泡排剂体系具有较好的排液和增产效果。
- 郭东红杨晓鹏杨晓鹏孙建峰侯庆锋
- 关键词:气井积液泡沫排水剂发泡性能
-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研究进展
- 本文介绍了化学驱对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基本要求,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化学驱用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驱油剂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提出了驱油剂的发展方向。
- 朱友益袁红侯庆锋王哲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油剂
- 文献传递
-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研究进展
- 本文介绍了化学驱对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基本要求,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化学驱用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驱油剂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提出了驱油剂的发展方向。
- 朱友益袁红侯庆锋王哲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
- 文献传递
- 油气开采用表面活性剂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5
- 2017年
- 随着油田开发程度加深,常规油藏可采储量越来越少,深部挖潜价值越来越低。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高温高盐、低渗特低渗、超稠油等非常规、条件苛刻的油藏。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上述非常规油藏的采收率已成为当今油田开发的重点之一。为满足这些非常规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求,采油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开展。同时,在当前油价形势下,节能增效、降低无效循环已成为油田开发的另一重点。结合上述两个重点问题,讨论了油气开采用表面活性剂研究的新进展。
- 郭东红崔晓东杨晓鹏孙建峰侯庆锋
- 关键词:高温高盐超稠油驱油表面活性剂油气开采
- 吸附聚丙烯酸对纳米碳管表面特征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4年
- 利用低温氮气吸附法系统研究了吸附聚丙烯酸 (PAA)的量对纳米碳管表面特征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 :当PAA吸附量增加到 2 68 98mg·g-1时 ,纳米碳管的比表面积下降了 46 97% ;虽然吸附PAA后的纳米碳管在 1 8nm以上的孔径分布特征基本上与原样一致 ,但孔容减少 ,这部分孔对比表面的贡献明显降低 ,同时出现 1 8nm以下的孔 ;通过氮气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方法计算的纳米碳管的表面分维值 (surfacefractaldimension)dSF由原样的 2 5 4下降至吸附后的 2 48,表明吸附PAA分子能够降低纳米碳管的粗糙度 .这些说明堵孔效应和屏蔽效应是纳米碳管表面特征改变的主要因素 ,这一研究对纳米碳管在吸附、催化等方面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 崔举庆侯庆锋陆现彩何其慧刘显东沈健胡柏星
- 关键词:纳米碳管聚丙烯酸比表面积孔径分布
- 基于吸附等温线的表面分形研究及其地球科学应用被引量:18
- 2005年
- 矿物岩石的表面微形貌和孔隙结构是影响其地球化学行为的关键因素,从纳米尺度上表征这一特征对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和材料研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重点介绍了基于吸附等温线的分形研究方法,以表征纳米尺度上矿物或岩石表面的不规则性和微孔隙结构。从该方法的物理化学原理出发,对比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和样品限制。在综合当前煤岩学、土壤学、材料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分形研究方法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 刘显东陆现彩侯庆锋崔举庆陆志均孙岩徐士进
- 关键词:分形吸附等温线
- 化学复合驱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17
- 2013年
- 近年来化学复合驱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及现场试验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采用低浓度复合驱体系,通过碱、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数量级,同时采用抗盐聚合物使污水配制驱替液黏度达到要求,三元复合驱或二元复合驱具有提高驱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双重作用。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先导性试验和工业化试验提高采收率幅度达到18.6%~26.5%,复合驱进入工业化推广应用阶段,在复合驱试验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系列配套技术。复合驱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强碱引起的检泵周期较短和采出液处理难度大、成本高。国外复合驱技术早期主要采用表面活性剂胶束-聚合物驱,由于成本高未能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油价上涨,开始研究低浓度复合驱体系。国外采用化学驱的油藏大部分为高温高盐油藏,瓶颈技术为耐温抗盐驱油剂的研制。
- 朱友益侯庆锋简国庆马德胜王哲
- 关键词:化学复合驱驱油机理三次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