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佟靓

作品数:23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精神分裂症
  • 6篇分裂症
  • 5篇疗效
  • 4篇氯氮
  • 4篇氯氮平
  • 3篇疗法
  • 3篇疗效观察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3篇痴呆
  • 2篇抑郁
  • 2篇坦度螺酮
  • 2篇帕罗西汀
  • 2篇强迫症
  • 2篇疗法治疗
  • 2篇安全性
  • 2篇奥氮平
  • 1篇代谢
  • 1篇地平
  • 1篇凋亡
  • 1篇凋亡研究

机构

  • 12篇云南省精神病...
  • 7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大理州第二人...

作者

  • 19篇佟靓
  • 9篇鲍天昊
  • 7篇邓燕
  • 4篇吴昊
  • 4篇邓燕
  • 2篇王海明
  • 2篇马莉
  • 1篇陈志祥
  • 1篇曾静
  • 1篇伍力
  • 1篇周利国
  • 1篇张瑜
  • 1篇贾荣
  • 1篇王琦珠
  • 1篇张燕
  • 1篇阮冶
  • 1篇吴昊
  • 1篇张瑜
  • 1篇韩菲
  • 1篇严梅

传媒

  • 5篇临床合理用药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健康之路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国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一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使用Y-BOCS和汉密顿焦虑(HAMA)量表评定患者的强迫症和焦虑症精神症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8周末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Y-BOCS评分及HAMA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Y-BOCS评分及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8周末2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度螺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能有效缓解强迫、焦虑症状,安全有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邓燕佟靓吴昊
关键词:坦度螺酮艾司西酞普兰强迫症
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神经元凋亡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β-微管蛋白III(Tuj-1)、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变化,为揭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8月-2018年3月在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n=35)为研究组,同期在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的体检儿童中随机选取健康儿童为对照组(n=30)。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两组儿童血液中BDNF、Caspase-3和Tuj-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BDNF和Tuj-1 mRNA表达低(P<0.05或0.01),Caspase-3 mRNA表达高(P<0.01)。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BDNF mRNA和Tuj-1 mRNA表达少,Caspase-3 mRNA表达多,BDNF mRNA、Tuj-1 mRNA和Caspase-3 mRNA可能与儿童精神分裂症相关。
杨俊佟靓周立国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精神分裂症凋亡神经元
氟伏沙明与度洛西汀治疗60岁后首发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度洛西汀治疗60岁首发重度抑郁症(MD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60岁后首发MD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伏沙明组与度洛西汀组,每组43例。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核心因子、躯体因子评估临床疗效;采用Snaith快感缺失量表(SHAPS)评估患者快乐能力;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3周及6周后两组的HAMD总评分、核心因子评分以及躯体化因子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HAPS评分整体均随治疗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3周后,SHAPS评分基本保持稳定,且与治疗6周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度洛西汀、氟伏沙明均可有效治疗老年MDD,且疗效相近、安全性均较高。
万宏颖王珊武胜佟靓
关键词:氟伏沙明度洛西汀疗效
阿立哌唑治疗伴有激越行为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伴激越行为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3例伴有激越行为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AD)患者,采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5~20 mg/d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AI),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AD患者的激越行为。结果:治疗后,AD患者的CMAI及SCAG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AD患者的MMSE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阿立哌唑能有效控制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患者的激越行为,且对智力及记忆无影响。
佟靓邓燕鲍天昊
关键词:激越行为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
精神病药物在妊娠期使用案例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在精神科临床中常有患者咨询妊娠期服药安全问题,我国医学界尚无药物对妊娠作用的分级标准,目前精神科妊娠用药是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妊娠用药分级,孕期精神药物治疗是否安全尚不确定,有关妊娠期使用精神科药后对胎儿安全性的研究较少。研究发现,妊娠自然流产率为10%-20%,先天畸形率为2%-3%。
佟靓邓燕韩菲吴昊
关键词:精神科药物妊娠期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效果观察
2018年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老年痴呆伴有精神行为障碍的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选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利培酮片进行治疗。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第2周、第6周和第8周末评定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8周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SN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一时段2组间PASSN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基本相同,观察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马莉吴昊伍力鲍天昊佟靓
关键词:帕利哌酮缓释片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损伤特点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为进一步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各子领域损伤的特点,本文对执行功能这一子领域的损伤特点进行定性系统综述,为深入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各认知领域发生机制提供参考,并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损伤提供临床诊疗指导。本综述将从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损伤的评定方法、临床表现、与其他精神症状和其他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涉及机制和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李梦蝶杨晓敏佟靓鲍天昊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
网络正念减压疗法可改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照料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其生活质量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索网络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照料者焦虑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3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封闭病房住院治疗的、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照料者93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名和MBSR干预组46名。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康复技能训练,干预组在健康宣教、康复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8周基于网络的MBSR。分别于基线及8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健康量表(Th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进行效果评价。结果:8周后,两组共脱落13名(对照组7名,干预组6名)。对照组与干预组基线SAS、SD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后,干预组SAS、SDS分值较基线值均降低(均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对照组较基线值无明显变化(均P>0.05)。对照组与干预组基线SF-36总分及各个维度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后,干预组SF-36总分及各个维度分值较基线时均升高,除生理功能维度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对照组较基线时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网络MBSR可以减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照料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段登艾王海明佟靓阮静莹王琦珠陈志祥阮冶鲍天昊
关键词:网络焦虑抑郁生活质量
microRNAs在双相情感障碍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microRNAs在表观遗传学中的作用已被明确,目前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死后的脑组织中及外周循环中均发现microRNAs的表达较正常存在差异,其有望成为一种可靠的生物学标记物进而提供一种更准确、快捷的诊断方式。部分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被认为可能是通过改变脑组织中microRNAs的表达起作用,基于此研发的新药有望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减轻社会负担。为进一步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生物学机制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及诊疗提供新思路,本文对microRNAs在双相情感障碍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王海明杨康张跃坤佟靓吴昊赵青枫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MICRORNAS表观遗传学
探究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6年
目的:探究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把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期间,对照组服用利培酮口服液,观察组则在服用利培酮口服液的基础上再服用奥氮平。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借鉴。
佟靓邓燕
关键词:利培酮口服液奥氮平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疗效安全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