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慕芝
- 作品数:19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结果与病程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 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ACRF)期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结果与病程、预后的关系。方法 44例ACRF患者(49例次)进行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耐药分析,观察细菌培养结果、耐药性与ACRF发作住院次数的相关性及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患者气道分泌物痰菌阳性率为63.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等非传统病原体占80.7%。ACRF≥2次/年组致病菌阳性率是ACRF〈2次/年组的2倍(P〈0.01)。致病菌中耐药菌占61.3%,耐药菌阳性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较阴性者显著延长,病死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ACRF患者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等非传统病原体,致病菌阳性率、非传统病原体比率随慢性呼吸衰竭的加重而增高,耐药菌感染导致ACRF病死率增高。
- 何慕芝蔡闯李志斌池丽庄邹霞英
- 关键词:细菌气道分泌物病死率
- 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及其流行病学被引量:2
- 2012年
- 葡萄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属(CoNS),是临床上最常见、最重要的革兰阳性球菌之一。
- 何慕芝江亚文蔡闯钟南山
- 关键词:葡萄球菌属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利奈唑胺凝固酶阴性耐甲氧西林
-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07年
- 何慕芝蔡闯江亚文
- 关键词:心力衰竭尿酸老年人
- 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时前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6 8例首发AI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AIMI伴前壁导联ST段压低组 (B组 )的血清肌酸激酶峰值为 ( 2 6 1.17± 4 2 .58)U L高于AIMI不伴前壁导联ST段压低组 (A组 ) ( 183.2 6± 4 1.37)U L(P <0 .0 5) ,左室射血分数B组 ( 49± 8) %低于A组 ( 58± 7) % ,(P <0 .0 5)。两组病变血管多涉及右侧冠状动脉 (RCA)。结论AIMI伴前壁导联ST段压低提示和多支血管病变有关 ,其梗死面积较大 。
- 何慕芝江亚文
-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前导联ST段压低冠状动脉造影老年人心电图
- 成人球形肺炎三例诊治分析
- 2006年
- 蔡闯何慕芝李志斌邹霞英
- 关键词:肺炎肺内结节肺肿瘤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继发带状疱疹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住院期间继发带状疱疹(HZ)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AECOPD患者住院期间继发HZ的住院病历。结果AECOPD住院患者中Hz发病率为0.44%(22/4276患者),男19例,年龄(69.5±7.79)岁,FEV,占预计值%为(32.73±6.07)%。15例患者AECOPD年发作次数≥2次且发病前3个月内曾口服糖皮质激素,9例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HZ前,患者已住院(15.9±4.02)d,强的松累积剂量(569.3±166.7)mg。患者均以与皮疹部位一致的急性疼痛为前驱症状,仅3例因特征性皮疹与疼痛同时出现及时诊断,19例因皮疹在疼痛(2.45±1.53)d后出现而延误诊断。本组病例均以单侧、与周围神经走向一致、呈带状分布的簇集性丘疱疹经皮肤科、耳鼻喉科会诊而临床诊断HZ。皮疹出现48~72h内均给予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疗程(6.5±0.85)d,显效率100%。止疼药物主要采用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剂赛来昔布或帕瑞昔布。由于治疗及时,继发HZ的患者中仅5例再次出现AECOPD,但未出现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AECOPD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急性疼痛,鉴别诊断应考虑HZ,尤其对于AECOPD反复发作并接受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根据特征性皮疹可临床诊断HZ。多学科协作是及时诊断、合理治疗继发于AECOPD的HZ的关键,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治疗反应良好。
- 何慕芝江亚文蔡闯钟淑卿钟南山
- 关键词:带状疱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伐昔洛韦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与血清尿酸关系的临床意义
- 本文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与血清尿酸关系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临床观察8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动态改变,探讨了其与慢性心衰的关系。
- 何慕芝江亚文
- 关键词: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血清尿酸
- 文献传递
- 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tracheobronchial amyloidosis,TBA)是以淀粉样蛋白纤维在气管支气管黏膜下层异常沉积为病理基础的罕见气道疾病,1965至2010年我国临床病理资料完整、公开报道的原发性TBA病例仅75例㈦。现复习广州总医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1年内TBA住院病例1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 何慕芝蔡闯李时悦江亚文陈瑜钟南山
- 关键词:临床病理资料住院病例淀粉样蛋白气道疾病病理基础
- Lemierre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08年
- 何慕芝蔡闯池丽庄邹霞英钟南山
- 口服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加重期中重度COPD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比较口服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Lev)短程抗菌治疗在急性加重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痰致病菌清除率和医疗费用的差别。方法纳入急性加重期的中重度(Ⅱ-Ⅲ级)COPD门诊患者76例。入选患者均于此次发作前2年内通过肺功能检查确诊并分级。将患者随机分配入Lev口服组和Lev静脉滴注组(n=38),留取合格痰标本行痰致病菌培养,在泼尼松、复方异丙托溴胺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Lev片剂(商品名:可乐必妥)口服或Lev注射液(商品名:左克)静脉滴注,均为0.5g,1次/d,疗程5d。治疗结束后7~10d复查痰致病菌。观察患者症状缓解和对治疗的耐受情况,计算致病菌清除率和试验期间抗菌治疗的费用。将临床治愈和COPD相关临床症状恢复至基线值定义为治疗成功,计算治疗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作前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1%)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期间,两组各有1例患者因病情加重转住院治疗,其余74例患者均能耐受Lev并完成治疗。口服组与静脉滴注组的治疗成功率、痰致病菌阳性率、致病菌清除率分别为89.5%与86.8%,63.2%与57.9%,83.3%与90.9%,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ev口服、静脉滴注患者单日平均用于抗菌治疗的费用分别为15.3、84.39元。结论对于不存在口服药物治疗禁忌证的中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口服与静脉滴注Lev进行短程治疗在临床疗效和痰致病菌清除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口服疗法方便、经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 蔡闯叶钧强何慕芝毛荣华钟南山
- 关键词:氧氟沙星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