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道凌
- 作品数:21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27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P27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肺组织和56例非小细胞肺癌中P27基因的表达。结果:非小细胞肺癌P27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9%,而正常组织为80%。P27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相关(tau_b=0.264,P<0.05)。P27阴性者预后较差(χ2=4.13,P<0.05)。结论:从蛋白水平揭示P27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27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指数、原发灶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并有望成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 刘文健张本华江新泉曹洪林王哲海任道凌恭立鹏袁恒兰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 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因子A1u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检测被引量:1
- 2003年
- 研究山东地区汉族人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因子(TPA)-Alu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特点。提取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PA基因h(8th)内含子的Alu重复序列,记录Alu插入/缺失(I/D)结果。166例山东人中TPA-Alu-I/I纯合子基因型50个;TPA-Alu-D/D型46个;TPA-Alu-I/D杂合型70个。Alu序列的插入纯合(I/I)频率为30.12%,缺失纯合(D/D)频率为27.71%:(I/D)杂合型频率为42.17;经x^2检验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者等位基因的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原则,结果有代表性。
- 魏然叶文静徐涛韩继举任道凌陈彬夏作理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 肾移植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动态检测
- 2004年
- 目的 检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单个核细胞凋亡情况 ,结合临床诊断及临床表现 ,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及免疫抑制治疗的关系。方法 收集 2例移植患者术前2天 ,术后 2天 ,8天 ,16天外周血 ,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淋巴亚群及PBMC凋亡检测。结果 与正常参考值相比 ,两例肾移植患者CD3+细胞百分率 (6 1.5 4~ 73.14 ) %在正常范围 ,CD3- CD19+ 细胞百分率较高 (11.14~ 2 9.0 6 ) % ,CD3- CD16 +5 6 + 细胞百分率 (3.5 4~ 2 5 .5 0 ) %较低 ;CD4 + 细胞百分率逐渐增加 (30 .4 8~ 4 1.0 6 ) % ;CD8+ 细胞百分率 (2 6 .5 5~ 34.0 8) %则逐渐降低 (31.74~ 2 7.0 2 ) % ;CD4 CD8比值 (0 .96~ 1.5 2 )逐渐升高 ;PBMC凋亡率术前 2天分别为 10 .2 6 %、8.2 8% ,术后 2天分别为 14 .32 %、11.75 %、术后 8天分别为 12 .93%、8.4 2 % ,术后 16天分别为 9.13%、5 .76 %。结论 :在免疫抑制剂与患者免疫系统的综合作用下 ,肾移植患者术后 2天和术后 8天PB MC细胞凋亡率较高 ;CD4
- 陈彬徐涛任道凌韩纪举杨明峰魏然
- 关键词:肾移植凋亡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百分率MC
- 乳腺癌分子标志物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07年
- 任道凌臧健易成
- 关键词:分子标志物预后关系乳腺癌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血管生成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CD69检测
- 2003年
-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CD69表达率和荧光强度,结合已发表相关资料,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活化情况及其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正常对照人群(11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14例)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CT969表达率和荧光强度。结果HB组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中CD69^+细胞率(P<0.05)和荧光强度(P<0.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1周静脉血淋巴细胞CD69^+细胞增高、荧光表达强度增强,呈高度活化状态,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69细胞率、荧光强度的检测是反应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活化的有效方法。
- 陈彬任道凌韩纪举杨明峰叶文静魏然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活化CD69荧光强度
- 慢性肝炎患者血浆vWF及其前肽与纤溶系统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肝炎患者血浆vWFpp,vWF,tPA,PAI1及DDimer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SA法对肝炎组及对照组血浆vWFpp,vWF,tPA,PAI1及DDimer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肝炎组血浆vWFpp(1.54±1.83)mg/L与对照组(0.43±0.09)mg/L有显著差异,P<0.01;vWF(60.30±99.81)mg/L与对照组(11.27±5.34)mg/L有显著差异(P<0.01);tPA(27.87±14.05)μg/L与对照组(16.70±7.13)μg/L有显著差异(P<0.01);PAI1(43.22±13.53)μg/L与对照组(63.37±6.63)μg/L有显著差异(P<0.01);DDimer(1.02±1.36)mg/L含量与对照组(0.60±0.67)mg/L有显著差异(P<0.01).vWFpp含量与vWF,DDime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tPA含量与PAI1含量间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他测定项间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液vWFpp,vWF,D二聚体、tPA及PAI1水平能通过不同途径反映肝病时机体的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状态,且对于病情的判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韩纪举魏然李震任道凌吴亚平王增贤陈彬
- 关键词:WILLEBRAND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 山东某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 HBs Ag的携带情况 ,供制定预防对策参考。 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乙肝标志物 (HB-VM) ,酶动力学法测定 AL T。 结果 32 6 5名大学新生 HBs Ag阳性率为 5 .70 % ;HBs Ag阳性组的 HBVM模式以“小三阳”和“大三阳”为主 ;AL T在 HBs Ag阴、阳性组之间 ,性别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HBs Ag携带在性别间无差异。 结论 某校大学新生的 HBs
- 韩纪举魏然任道凌杨明峰陈彬叶文静
- 关键词:HBSAGHBVMALT大学生
- t-PA、PAI-1浓度、活性与血脂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003年
-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血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浓度和活性与血糖、血脂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0例年龄40~60岁无心、脑血管意外病史的健康体检者。进行t-PA、PAI-1浓度和活性、血糖、血脂检测及甲襞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形态、流态、襻周状态、总积分)的检测分析。结果t-PA浓度与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P<0.05,P<0.05),而t-PA活性与三者水平无相关性 (P>0.05) ;t-PA浓度与甲襞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无相关性 (P>0.05) ,然而t-PA活性与管襻数呈负相关 ;PAI-1浓度与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甲襞微循环的各项积分值无相关性(P>0.05),在上述各项检测指标中PAI-1活性与流态积分呈负相关性 (P<0.05) ;血液t-PA和PAI-1水平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两者水平与各自活性间无相关性。结论多种检测因素影响t-PA和PAI-1浓度和活性 ;血液t-PA和PAI-1浓度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血浆t-PA和PAI-1浓度与各自活性无关。
- 魏然韩纪举丁继莲杨明峰任道凌陈彬夏作理
- 关键词:PAI-1甘油三脂胆固醇甲襞微循环
- 脑栓塞患者的组织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因子(t-PA)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研究t PA基因h( 8th)内含子的Alu重复序列插入 缺失 (I D)多态性在脑栓塞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提取 16例患者口腔黏膜脱落细胞DNA ,应用PCR方法扩增t PA基因h( 8th)内含子的Alu重复序列 ,记录Alu插入 缺失 (I D)结果。结果 16例患者中插入纯和 6例 ,缺失纯和 6例 ,插入 缺失 4例 ;插入纯和 (I I)率是缺失纯和 (D D)的 1 0倍 ;(I I)和 (I D)的几率之和约是 (D D)的 1 6 7倍。结论 脑栓塞患者t PA基因h( 8th)内含子的Alu重复序列插入 缺失 (I D)与大样本山东人t PA Alu插入 缺失率不同。
- 叶文静魏然任道凌杨明峰夏作理
- 关键词:T-PA基因多态性脑栓塞患者
-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作为"种子细胞"的肿瘤干细胞对研究肿瘤发生及其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总结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对肿瘤干细胞的概念、特性及应用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ancer stem cell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临床价值。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6篇相关文献,3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76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0篇文献中,分别涉及肿瘤干细胞的定义及来源、研究进展、临床治疗价值等内容。资料综合:肿瘤干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自我更新以及分化成其他细胞的能力,目前已证实其存在于白血病、乳腺癌、脑癌、前列腺肿瘤等肿瘤组织中。目前的抗肿瘤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大多数已经分化的肿瘤细胞,而不能影响到肿瘤干细胞,即治标不治本。肿瘤的复发、转移以及耐药等特征都很可能与肿瘤干细胞有关,因此肿瘤治疗的关键应是针对肿瘤干细胞进行灭杀,又要保护正常干细胞,但此两种细胞表型极为相似,故应找到更为特异的靶点。结论:肿瘤干细胞不仅已经从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中成功分离出来,在大量实体瘤中也证实了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其耐药机制之一是表达一种或多种药物运载蛋白,对于肿瘤的发生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 任道凌臧健易成
- 关键词:干细胞肿瘤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