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MR扩散成像的肝泡球蚴边缘带影像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
- 目的:应用MR扩散成像技术(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观察肝泡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的影像特征,对照分析病灶内不同区域MR-D...
- 任波王静刘文亚温浩张巍肖虎
- 文献传递
- 基于CT影像组学鉴别骨肌系统良恶性病变的辅助诊断系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一套基于CT影像组学鉴别骨肌系统良恶性病变的辅助诊断系统。方法运用影像组学和医学结合的新兴智能医疗方法研究更精准的智能辅助诊断模型,利用云技术开发更便捷的智能医疗系统,服务于骨肌系统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预测。结果在骨肌系统良恶性病变的标准数据库上运用影像组学的方法实现了对影像的自动鉴别,良性和恶性的AUC值分别可达到0.97和0.92的高精度,并充分利用云技术的可扩展性、可移动性和实时性,以模块化的方式开发了一套可辅助临床诊断的智能系统。结论该系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可靠的分析模型和智能诊断结果,为临床诊断带来便利的同时,为建立新型的智能分析方法解决骨肌系统良恶性病变的临床鉴别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
- 周平程丰飞任波王健张冉柴象飞
- 关键词:云计算
- 基于影像组学评价肝泡型包虫病组织特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
- 目的:分析肝脏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能谱CT、MRI成像特点与分型,并与组织病理学指标及18氟脱氧葡萄糖标记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18FDG-PET/CT)...
- 任波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病理学生物活性
- 文献传递
- 肝泡状棘球蚴病磁共振特点和临床分期的关系
- 依巴努·阿不都热合曼任波王健刘文亚
- MR扩散加权成像的肝泡状棘球蚴边缘带影像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探讨DWI及ADC值在评价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病变性质中的价值。方法26例HAE患者行肝脏常规MRI和DWI,b值分别为500、800s/mm2,获得病灶中心实性区(ADC中心)、边缘带(ADC边缘)、外周区(ADC外周)ADC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区域ADC值。观察病灶标本的特点,取病灶边缘区域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边缘带ADC值与MVD的相关性。结果选取26例HAE患者中独立病灶32个进行ADC值测量,b值分别为500、800s/mm2时,ADC中心、ADC边缘和ADC外周值分别为(1.3±0.3)×10^-3、(1.1±0.4)×10^-3、(1.8±0.5)×10^-3mm2/s,(1.2±0.4)×10^-3、(1.1±0.3)×10^-3、(1.9±0.4)×10^-3mm2/s,不同b值下各区域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两比较结果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6例32个病灶边缘区域MVD值为(12.9±3.7)个/视野,与不同b值下ADC值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42和-0.077,P值均〉0.05)。结论DWI可以反映HAE病灶不同区域特征,而病灶边缘区域的ADC值与该区域MVD无相关性。
- 任波王静刘文亚温浩张巍肖虎
- 关键词:棘球蚴病磁共振成像
- 肝泡状棘球蚴病边缘区域MR弥散加权成像与组织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应用DWI及ADC值观察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MR特征。方法 35例患者经MR常规扫描及DWI扫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测量中心病变区域、边缘带和周边区域ADC值;对比分析病变在不同区域的ADC值和相应区域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探讨ADC值评价HAE病灶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可行性;病灶标本行HE染色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分析病灶边缘带ADC值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35例HAE病灶中心、边缘及外周区域的ADC值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95、29.23,P均<0.05);ADC值与MVD无相关性(P=0.747、0.659);结论 DWI图像可以反映HAE病灶的组织异型性特征;病灶边缘区域的ADC值与同一区域的微血管密度(MVD)值无相关性。
- 任波王静刘文亚张魏肖虎
- 关键词:泡球蚴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基于MR扩散成像的肝泡球蚴边缘带影像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
- 目的:应用MR扩散成像技术(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观察肝泡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的影像特征,对照分析病灶内不同区域MR-D...
- 任波
- 关键词:泡球蚴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病理学
- 肝脏泡球蚴病灶生物学边界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 刘文亚温浩王静曾红春张巍王健任波姚冰谢卫东王海涛
- 肝泡球蚴病(Hepaticalveolarechinoccosis,H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引起的一种严重损害健康并危及生命的人畜共患病,手术切除是该病唯一的根治手段。而在临床治疗随访中发现手术切除后的HAE患者中不乏复...
- 关键词:
-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
- 肝泡状棘球蚴病灶边缘移行带ADC值与纤维化面积相关性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评价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echinococcosis,HAE)病灶增殖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HAE患者均行肝脏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获得弥散加权成像图像,对应病理取材部位测得病灶实质、边缘区域及周围肝脏组织ADC值,并进行比较;取其中14例患者的术后组织标本,对病灶边缘区域取材,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析边缘移行带ADC值与镜下纤维化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21例患者的病灶实质、病灶边缘区域和周围肝脏组织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术后组织标本病灶边缘区域的ADC值与纤维化面积呈明显负相关(r=-0.767,P=0.001)。结论 HAE病灶边缘存在低ADC值的移行带;边缘带ADC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灶新近的空间结构和组织成分变化,可用于评价病灶浸润增殖活性。
- 谢卫东王静刘文亚任波肖虎
- 关键词:MRI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纤维化
- 肝脏泡球蚴病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7
- 2011年
- 目的分析肝脏泡球蚴病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评价CT灌注技术在显示肝泡球蚴血管生成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肝脏泡球蚴病患者的螺旋CT灌注检查资料,绘制病灶边缘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测定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通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病灶边缘区域MVD计数和VEGF的表达,对不同类型TDC的灌注参数、MVD和VEGF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不同类型TDC各CT灌注参数与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21例为Ⅰ型TDC,6例为Ⅱ型TDC,两型TDC的BF分别为(111.7±27.6)和(158.9±39.5)ml·100g^-1·min^-1,BV分别为(15.1±6.2)和(26.8±8.4)ml/100g,MTT分别为(7.0±4.4)和(7.7±3.1)s,PS分别为(51.7±17.3)和(51.0±20.5)ml·100g^-1·min^-1,两型TDC之间BF、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97和-18.783,P值均〈0.05),MTT及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11和0.182,P值均〉0.05);两型之间MVD计数分别为(20.5±5.4)和(37.2±7.5)个/高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223,P〈0.05),而VEGF计分分别为(2.1±1.0)和(3.2±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7,P〉0.05)。MVD与Ⅱ型TDC的BF、BV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789和0.878,P值均〈0.05),与MTr、PS间无相关性(P值均〉0.05);MVD与I型TDC各参数之间,以及VEGF与两型TDC各灌注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CT灌注成像不同TD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灶边缘不同的血管生成状态,有望为泡球蚴病灶边缘的血管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王静任波刘文亚温浩卿松谢卫东孙亚菁王海涛
- 关键词:棘球蚴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