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楣
- 作品数:25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AML诊断和预后的组合分子标志物
- 一种AML诊断和预后的组合分子标志物,所述组合分子标志物包括RTN4R、PDIA6、CYP2E1、CALCRL和AREG。采用所述组合分子标志物构建检测模型对患者进行评分,从而实现对AML患者的精准预后分层。还开发AML...
- 任思楣郭婕
- 钙调素拮抗剂O-(4-乙氧基)-丁基-小檗胺增强阿霉素杀伤MCF-7/ADR细胞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钙调素拮抗剂0-4-乙氧基-丁基-小檗胺(EBB)增强阿霉素诱导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MCF-7/ADR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阿霉素、EBB单独及联合用药对阿霉素杀伤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MCF-7/ADR)及其亲代细胞系(MCF-7)的作用的IC50值,用不同浓度EBB处理MCF-7/ADR细胞后用FACS法分析EBB对阿霉素诱导细胞凋亡及对mdr1mRNA和P-gp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BB处理前后及用EBB预处理24和48h后MCF-7/ADR和MCF-7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的改变。结果MTT结果显示EBB对MCF-7和MCF-7/ADR都具有抗肿瘤活性;EBB还能协同提高阿霉素的细胞毒作用,MCF-7组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值为0.73,MCF-7/ADR组CDI值为0.49,其对耐药细胞的协同作用更为明显。随EBB剂量增加,低剂量阿霉素诱导MCF-7/ADR细胞凋亡增加而且P-gp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细胞内阿霉素浓度逐渐提高,而且用EBB预处理MCF-7/ADR细胞24和48h后细胞内阿霉素和罗丹明浓度也逐渐提高。结论EBB是有效的肿瘤细胞化疗药物,它不但能直接抑制P-gp功能还具有下调P-gp蛋白表达的作用,从而有效逆转MCF-7/ADR细胞的耐药现象,协同增强化疗药物对耐药细胞的杀伤作用。
- 赵英新刘荣范冬梅任思楣李崴师锐赞张砚君杨铭
- 关键词:MDR1基因P-GP阿霉素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抗CD3/抗CD19微型双功能抗体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测定被引量:6
- 2010年
- 背景与目的:微型双功能抗体是基因工程抗体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可选择性募集效应细胞到靶细胞周围,介导特异性杀伤作用。本实验构建抗CD3/抗CD19微型双功能抗体(diabody)载体,表达纯化后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重叠PCR(overlap PCR)和PCR方法,构建抗CD3/抗CD19 diabody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进行原核表达。表达产物经抗His-tag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12% 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鉴定。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和竞争性免疫荧光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ACS)检测生物学活性。结果:基因重组质粒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抗CD3/抗CD19 diabody能够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可溶性表达。12% SDS-PAGE显示28×103和26×103各有一条带,Western blot在28×103显示有条带,与预期相符。表达产物经纯化定量可达5mg/L。FACS检测抗CD3/抗CD19 diabody可与CD19+ Raji细胞和CD3+ Jurkat细胞特异结合,并能竞争性抑制HIT3a和HIT19a与上述细胞的结合活性。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抗CD3/抗CD19 diabody,并且能够进行可溶性表达,可与CD19+ Raji细胞和CD3+ Jurkat细胞特异结合,为以后的抗体功能实验奠定了基础。
- 李崴范冬梅程昕师锐赞刘荣任思楣王敏杨铭
- 关键词:基因工程抗体双功能抗体CD3CD19
- 白血病耐药相关膜蛋白SFPQ的发现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
- 范冬梅任思楣杨铭张砚君熊冬生
- 白血病耐药细胞膜蛋白及其作为耐药靶蛋白的用途
- 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血病耐药细胞膜蛋白及其作为耐药靶蛋白的用途。该白血病耐药细胞膜蛋白,经消减免疫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单抗和免疫共沉淀技术钓取抗原、肽指纹图谱鉴定及测序、siRNA的干扰实验表明该抗原(细胞膜蛋白)是一种富...
- 杨纯正熊冬生任思楣佘鸣纪庆王金宏邵晓枫杨铭彭洪薇李崴颜次慧
- 文献传递
- 基于m6A修饰相关基因构建FLT3突变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模型
- 2024年
- 目的筛选m6A修饰相关基因,在FLT3突变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尤其是这一突变型的老年患者中建立预后模型,并评估模型效能。方法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数据集分析在FLT3突变型AML中异常表达的m6A修饰酶和阅读蛋白基因,通过相关性分析在表达谱中筛选m6A修饰相关基因。整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BEAT数据库,纳入83例FLT3突变型AML样本,其中年龄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32例;使用单因素Cox回归、Lasso回归分析构建预后风险模型。通过Kaplan-Meier曲线与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曲线(tROC)评估预后模型效能;并对老年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利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及准确度。结果在FLT3突变型AML中共有14个m6A修饰酶或阅读蛋白异常表达,相关性分析在表达谱中筛选出2476个m6A修饰相关基因。在TCGA和BEAT整合数据中,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获得132个预后相关基因。Lasso回归筛选出AKAP9、AVEN、DMCA1、DPYD、FAR2、GPHN、SPECC1L 7个候选基因并进一步构建预后风险模型。Kaplan-Meier曲线显示,该模型高危组较低危组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风险比(HR)为5.08(95%CI:2.54~10.14,P<0.001)。tROC结果显示,该模型评估FLT3突变AML患者1年生存期曲线下面积(AUC)为0.83,该模型C指数为0.737。在老年患者中,该风险模型评估患者1年生存期HR为3.40(95%CI:1.25~9.24,P=0.017),AUC为0.79。结论基于m6A修饰相关基因构建模型对FLT3突变型AML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尤其对于这一型老年AML患者的预后具有意义。
- 龙璐瑶郭婕任思楣
- 关键词:DNA突变分析基因预后
- RNA m6A修饰影响血液系统肿瘤发生发展
- 2023年
- N6-甲基腺苷(m6A)是哺乳动物最常见的RNA修饰之一。m6A修饰由m6A甲基化酶或去甲基化酶催化,经m6A阅读蛋白识别参与RNA代谢的各种过程。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m6A修饰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影响细胞应激和细胞稳态,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营养物质和能量代谢、免疫调控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之一。在血液肿瘤中,m6A水平异常及相关酶表达失调广泛参与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与化疗耐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m6A修饰机制复杂,在不同类型肿瘤或亚型中可能发挥不同功能。筛选合适的患者人群应用m6A靶向抑制剂可能是未来实现血液肿瘤精准治疗的新方向。
- 龙璐瑶任思楣
- 关键词:血液肿瘤
- 细胞膜富含脯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剪切因子维持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细胞膜抗原富含脯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剪切因子(SFPQ)在多柔比星(ADR)耐药的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及其ADR耐药株HL.60/ADR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荧光法比较HL。60和HL-60/ADR细胞膜SFPQ表达丰度;应用单抗5D12封闭细胞膜SFPQ,通过MTr法测定5D12对HL-60、HL-60/ADR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ADR的半数抑制浓度(Jc钔)和5D12对细胞增殖的促进率;流式细胞术检测5D12对罗丹明在细胞内蓄积的影响。结果SFPQ在HL-60细胞膜表达高于HL-60/ADR细胞。5D12封闭膜SFPQ作用后,ADR作用HL-60细胞48h的‰由(0.19±0.03)μg/ml升高至(0.95±0.13)μg/ml,HL-60/ADR细胞的IC50(4.41±2.42)μg/ml升高至(21.33±4.26)μg/m1。l、3、5、8、12μg/ml的5D12作用细胞96h后,HL-60细胞增殖促进率分别为(9.12±2.02)%、(16.63±0.92)%、(19.04±0.25)%、(24.17±0.53)%、(34.04±3.20)%,HL-60/ADR细胞分别为(7.40±2.23)%、(8.72±2.38)%、(10.47±3.78)%、(11.57±1.49)%、(13.97±0.91)%。结论核蛋白SFPQ在HL-60细胞膜表达丰度高于HL-60/ADR细胞;该蛋白在细胞膜易位表达不改变药物在细胞内的蓄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维持HL-60细胞对ADR的敏感性。
- 任思楣闫颖陆红谢波彭明婷
- 关键词:多药耐药多柔比星药物敏感性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作者医院发病24h内入院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中、重度3组,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hs-CRP和NLR水平,分析hs-CRP、NL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急性脑梗死组hs-CRP、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轻、中、重度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脑梗死组NLR较轻度组升高(P<0.05),而重度组与中度组间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hs-CRP、NLR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呈正相关(r=0.76,P<0.05;r=0.46,P<0.05),NLR与hs-CRP间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 NLR、hs-CRP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临床对疾病的早期评估和干预,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袁婷婷王萌赵昕任思楣
- 关键词:脑梗死C反应蛋白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机制研究
- 2018年
- 目的研究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MRP)引起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为猪链球菌临床救治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方法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MRP-N、MRP-C蛋白,通过血小板聚集仪、血栓弹力图仪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MRP蛋白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情况。结果猪链球菌2型野生株可以引起血小板的聚集,而突变株ΔMRP则不能;MRP-N蛋白可以引起血小板的聚集,而MRP-C蛋白则不能;β2整合素受体抑制剂(GPRP)能显著抑制MR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结论MRP是猪链球菌2型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关键因子,MRP通过β2整合素受体途径引起血小板的聚集。
- 骈亚亚任思楣高振祥聂晶晶张然胡继红
- 关键词:猪链球菌溶菌酶释放蛋白血小板聚集整合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