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伟玲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口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灌流
  • 2篇血液透析
  • 2篇中毒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癌
  • 2篇急性百草枯
  • 2篇急性百草枯中...
  • 2篇灌流
  • 2篇肺癌
  • 2篇百草枯
  • 2篇百草枯中毒
  • 1篇蛋白
  • 1篇蛋白-1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诱导

机构

  • 7篇海口市人民医...
  • 4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海南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方市人民医...
  • 1篇科技公司

作者

  • 7篇于伟玲
  • 3篇谢宗宙
  • 2篇何平
  • 2篇黎敏
  • 2篇黄琰菁
  • 2篇姚津剑
  • 2篇许和平
  • 2篇肖莎
  • 1篇王美清
  • 1篇程小珍
  • 1篇孙定卫
  • 1篇林道志
  • 1篇周宇
  • 1篇宋维
  • 1篇何立香
  • 1篇叶莉华
  • 1篇刘英平
  • 1篇欧阳艳红
  • 1篇陈庆东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术前和术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变化预测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术前和术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变化(ΔNLR)对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选定ΔNLR最佳分界值,将病人分为ΔNLR≤0.038组(n=36)和ΔNLR>0.038组(n=84)。ΔNLR与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影响结直肠癌病人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的单因素、多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曲线绘制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采用Log-Rank法。结果ΔNLR≤0.038组病人中性别、年龄、吸烟史、嗜酒史、卡氏评分、原发肿瘤位置与ΔNLR>0.038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ΔNLR≤0.038组病人中腹腔镜手术41.67%、辅助治疗36.11%、癌胚抗原>5μg/L 30.56%、TNM分期Ⅲ~Ⅳ期16.67%、中高分化22.22%低于ΔNLR>0.038组腹腔镜手术71.43%、辅助治疗59.52%、癌胚抗原>5μg/L占64.29%、TNM分期Ⅲ~Ⅳ期57.14%、中高分化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TNM分期、分化程度、ΔNLR是影响结直肠癌病人OS、DFS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ΔNLR是影响结直肠癌病人OS的危险因素(P<0.05),癌胚抗原、ΔNLR是影响结直肠癌病人DFS的危险因素(均P<0.05)。ΔNLR≤0.038组病人5年OS、DFS分别为88.89%和81.26%,高于ΔNLR>0.038组病人的58.33%、5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ΔNLR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ΔNLR高者预后差。
何立香周宇王美清于伟玲张玮芳孙乐妹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预后
缺氧诱导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及临床特征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2A(HIF2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是缺氧诱导途径中的重要基因。HIF2A多态性位点rs13419896和VEGFA多态性位点rs833061与肺癌相关性是研究的热点。该研究旨为揭示rs13419896和rs833061与中国人群中肺癌患者的遗传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肺癌患者438例和健康对照456例,应用Taqman Genotyping方法对收集的样本进行靶位点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位于HIF2A基因rs13419896 A等位基因对比G等位基因具有降低肺癌发病风险[OR=0.72,95%CI(0.58~0.88),P=0.0011],加性遗传模型分析该位点结果rs13419896 AA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OR=0.74,95%CI(0.61~0.90),P=0.002]。通过调整吸烟、饮酒、年龄影响,rs13419896 AA仍显示显著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OR=0.75,95%CI(0.60~0.93),P=0.009]。而未发现rs13419896基因型与肺癌中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相关,且VEGFA基因多态位点rs833061未发现与肺癌的相关性。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海南人群中HIF2A基因多态性位点rs13419896与肺癌发生显著相关。rs13419896基因型与肺癌相关性,经过多中心及大样本的验证,可作为潜在的遗传易感性分子标记。
于伟玲肖莎谢宗宙黄琰菁陈元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肺癌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家系的PTCH1基因突变检测
2021年
目的:检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家系中先证者和12个家系成员的PTCH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先证者和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TCH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和侧翼序列,测序明确突变位点。结果:Sanger测序发现先证者和家系中2个患病成员均携带PTCH1基因9号外显子的第1 341位碱基A发生重复的移码突变(c.1341dupA),导致其编码的448位氨基酸发生移码突变(p.L448fs)。结论:PTCH1基因的检测为该家系提供分子诊断和预测。
叶莉华王丽田振陈庆东于伟玲林道志陈佳方欧李才华张正华
关键词: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急性百草枯中毒血液灌流治疗荟萃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荟萃分析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riP)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以“百草枯”及“血液灌流”为关键词搜索PubMed、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要求纳入的文献是以常规内科治疗为对照组并以HP联合常规内科治疗为治疗组的对比研究,对检索文献进行评价及对符合拟定条件的数据进行录入。结果共检索到807篇文献,按提前拟定的条件对文献进行遴选,最终10篇文献纳入研究,总病例数为690例,治疗组330例中145例死亡,死亡率为43.9%,对照组例360中242例死亡,死亡率为67.2%,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一项研究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剔除后9项研究无明显异质I^2=0.00%(P=0.976,x^2=4.96),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HP+常规内科治疗较单纯常规内科治疗明显可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死亡率(P=0.000,RR=2.314,CI95%1.81-2.9)。结论通过对同质性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HP联合常规内科治疗较单纯常规内科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百草枯中毒的生存率。
姚津剑于伟玲何平黎敏孙定卫许和平
关键词:百草枯血液灌流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荟萃分析被引量:34
2013年
目的 分析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及其对预后的改善.方法 以"百草枯"及"HP"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文献以常规内科治疗为对照组,并以HD+HP+常规内科治疗为治疗组,对检索文献进行评价并对符合拟定条件的数据进行独立录入.结果 共检索到807篇相关文献,其中14篇文献纳入研究,14项研究中无明显异质性I2=0.00(P=0.976,χ2=4.96),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纳入14项研究总病例数为648例,其中HD+HP+常规内科治疗死亡率为36.5%(375例中137例死亡),而单纯常规内科治疗死亡率为75.3%(264例中199例死亡)(P=0.000,OR=5.4,95%CI 3.698~7.885).结论 HD+HP+常规内科治疗较单纯常规内科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早期轻度中毒患者预后,提高百草枯中毒的生存率.
姚津剑于伟玲黎敏许和平何平欧阳艳红宋维
关键词:百草枯血液灌流血液透析
肝细胞癌肺转移患者口服索拉非尼致4级手足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0年
患者女,59岁,在肝细胞性肝癌介入术后出现复发以及肺转移。口服索拉非尼后,出现掌跖部的红斑、水疱。患者感觉肢端麻木、肿胀伴疼痛停药后缓解,再次用药后加重,服药期间肺部检查显示病灶缩小。诊断:索拉非尼所致手足综合征。索拉菲尼片减量至200 mg,1次/d,配合维生素B6口服及凡士林软膏外用,连续用药3个月,直至肺部CT复查转移灶消失后停药。停药至今6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新增转移灶。
林飞燕谢宗宙刘英平于伟玲程小珍
关键词:手足综合征索拉非尼随访
PD-1基因多态位点rs2227982和rs10204525与肺癌关联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PD-1基因是肿瘤免疫调节的关键靶点,本研究探讨PD-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2227982和rs10204525)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肺癌患者302例和健康对照320例,采用Taqman Genotyping方法对收集的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关系。结果:发现携带rs2227982 C等位基因,增加肺癌发病风险[OR=1.31,95%CI(1.03~1.64)](P=0.019),基因型分析发现在相加性模型(additive model)[OR=1.30,95%CI(1.04~1.62)]和隐性模型(recessive model)[OR=0.62,95%CI(0.42~0.97)]中与肺癌发生具有相关性。进一步通过调整吸烟、年龄和饮酒的影响后,rs2227982基因型仍与肺癌发生显著相关[OR=1.38,95%CI(1.08~1.77)],P<0.001。但rs2227982基因型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联,研究结果未发现rs10204525基因型与肺癌发生相关。结论:PD-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生相关,rs2227982-CC基因型人群的肺癌发病率高于rs2227982-CT和rs2227982-TT基因型,通过多中心及大样本的验证,可作为潜在的遗传易感性分子标记。
于伟玲肖莎谢宗宙黄琰菁陈元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