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玲 作品数:5 被引量:14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纤维蛋白原及TC/HDL-C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和血脂异常在冠心病(CH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性。方法:筛选稳定型心绞痛(SA)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37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脂,对所测得值进行比较分析,分析Fg和TC/HDL-C比值的差别,以及不同水平时发生ACS概率。结果:(1)CHD组的Fg水平和TC/HDL-C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MI组、UA组高于SA组;(2)高Fg水平和高TC/HDL-C同时存在发生ACS的概率远大于单一指标高水平。结论:纤维蛋白原和血脂异常均参与了冠心病发生;随着其值升高,ACS发生明显增多,说明了高水平Fg和高TC/HDL-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密切相关。 魏江涛 陈聪 万玲 李进 官亮关键词:纤维蛋白原 急性冠脉综合征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不同心功能状态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与单用胺碘酮对心功能轻度异常及心功能明显异常状态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的疗效。方法选择PAF患者147例随机分为厄贝沙坦(150mg/d)加胺碘酮联合治疗(600mg/d)治疗心功能轻度异常组(Ⅰ组,n=39);联合治疗心功能明显异常组(Ⅱ组,n=36);单用胺碘酮(600mg/d)治疗心功能轻度异常组(Ⅲ组,n=37);以及心功能明显异常组(Ⅳ组,n=35),治疗随访时间为一年。研究终点为12导联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持续30s以上症状性心房颤动复发。比较治疗后窦律维持率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月左心房内径。结果在12月的随访期中,Ⅰ、Ⅱ、Ⅲ、Ⅳ组分别有9例(23.1%),8例(22.2%),16例(43.2%),16例(45.7%)到达一级终点(P<0.01),无论心功能异常程度,联合治疗窦律维持率均高于单用胺碘酮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心功能异常的2个组间及单用胺碘酮2个组间对窦律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胺碘酮组心房内径显著大于联合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不同心功能状态下PAF窦律维持效果均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房扩大;但对心功能轻度异常及心功能明显异常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无差异。 魏江涛 陈聪 余国珍 官亮 李进 万玲 刘海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 厄贝沙坦 胺碘酮 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6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血压晨峰值≥32.6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为晨峰组(42例),血压晨峰值<32.6 mm Hg为非晨峰组(144例),并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患者同时具备胸痛、心电图动态变化或心肌酶学变化为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比较2组年龄、动态血压参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清晨动脉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晨峰组24 h平均动脉压、清晨脉压虽高于非晨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r=0.9),非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无相关性(r=0.3)。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魏江涛 陈聪 万玲 李进 刘海江 官亮 余国珍关键词:高血压 心肌梗死 昼夜节律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08年 据统计,我国中年人群中高血压病患病率为24%^[1]。服用长效降压药物能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有助于平稳降压,从而有效延缓患者靶器官损害,减少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2]。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半衰期35-50h,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李进 陈聪 魏江涛 万玲 余国珍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降压疗效 伴有左心室肥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84例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有LVH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及102例无LVH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Holter),分析并比较两组间各类心律失常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房早(PAC)、房扑(AFL)、房颤(AF)、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房室传导阻滞(AVB)、室性心律失常(VA)、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CVA)发生例数分别为:79(94.05%)、29(34.52%)、41(48.81%)、22(26.19%)、15(20.60%)、75(89.29%)、40(47.62%),对照组则分别为:65(63.73%)、11(10.78%)、19(18.63%)、6(5.88%)、5(4.90%)40(39.22%)、18(17.65%),观察组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人高血压LVH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老年高血压伴LVH患者应给予积极降压及抗心律失常治疗,并积极逆转左心室肥厚,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减少猝死的可能性。 陈聪 官亮 魏江涛 余国珍 万玲关键词:老年人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