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无力
  • 7篇肌无力
  • 6篇重症肌无力
  • 4篇胸腺
  • 4篇胸腺瘤
  • 4篇腺瘤
  • 3篇动脉
  • 3篇缺血
  • 2篇血性
  • 2篇抑郁
  • 2篇抑郁障碍
  • 2篇战士
  • 2篇症状
  • 2篇神经内科
  • 2篇神经内科门诊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神经系统症状
  • 2篇首发
  • 2篇首发表现

机构

  • 19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黄玲
  • 19篇尹世敏
  • 11篇陈红
  • 11篇王磊
  • 10篇王佳楠
  • 7篇王磊
  • 6篇冯枫
  • 6篇李秋俐
  • 5篇张红丽
  • 3篇张雄伟
  • 2篇袁莉
  • 2篇王翠玉
  • 1篇葛爱青
  • 1篇赵玮
  • 1篇周昊
  • 1篇黄艾华
  • 1篇徐芳

传媒

  • 4篇第十四届全军...
  • 3篇第一届华北地...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药
  • 1篇2015北京...

年份

  • 1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收缩期血压变异性及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探讨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血压变异性(SBPV)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指标的临床关系.方法:收集98例高血压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变异系数(CV,即标准差/平均值)来表示血压变异性(B...
周昊尹世敏马枫黄玲徐芳王磊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病理机制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中枢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王佳楠王磊尹世敏张红丽黄玲陈红李秋俐冯枫
关键词:中枢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前列地尔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报告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的临床特点、病理结果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资料。1.临床特点:患者女性,22岁,2011年3月感冒后出现四肢近端无力,...
冯巧婵王磊冯枫尹世敏陈红黄玲
文献传递
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并发肺结核1例
随着糖皮质激素及癌症化疗药物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增加,由免疫抑制剂引发的肺结核呈上升趋势.而免疫抑制剂相关肺结核患者由于机体细胞免疫机能受抑制,其临床过程复杂、表现不典型、诊断、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本文首先描述了一重症肌无...
黄玲王磊尹世敏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免疫抑制剂肺结核
文献传递
神经内科门诊战士就诊特点分析
黄玲王磊尹世敏王佳楠陈红张红丽
关键词:焦虑抑郁障碍战士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门诊572例战士就诊特点分析
2014年
部队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工作中,战士患者是其重要的患病组成部分,了解战士群体就诊构成情况,总结战士患病特点,分析患病比例,对于指导战士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对某部队三甲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战士就诊情况进行了分析.
黄玲王磊尹世敏王佳楠陈红张红丽
关键词:焦虑抑郁障碍战士神经内科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NK/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
目的分析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我院收治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1.临床表现:患者男性,55岁,2015年...
吕林利王磊尹世敏黄玲冯枫陈红
文献传递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NK/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
目的 分析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1.临床表现:患者男性,55岁,2015年1月出现进行性加...
吕林利尹世敏黄玲冯枫陈红王磊
青年女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8年09月至2013年05月收治的22例(同一患者多次住院仅算1例)青年女性(18-45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危险因素;结果:35岁以下缺血...
葛爱青赵玮尹世敏李秋俐黄玲陈红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青年女性
文献传递
环磷酰胺治疗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治疗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95例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60例接受环磷酰胺0.20 g/次(2次/周)治疗,逐渐增加剂量至0.80 g/次(1次/周),当总剂量达6和10 g时,采用许氏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19.65±8.90)相比,总剂量达6 g(13.73±8.63)和10 g(10.58±8.11)时临床绝对评分降低(均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44/60)和81.67%(49/60),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且可耐受。结论环磷酰胺治疗伴胸腺瘤的重症肌无力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推荐在临床应用;药物安全性仍待进一步观察。
黄玲王磊尹世敏王佳楠陈红张红丽袁莉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瘤环磷酰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