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群
-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综合性医院急性中毒病人的临床特点被引量:42
- 1997年
- 目的:评价到综合性医院就诊的急性中毒病人群体的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利用研究者设计的急性中毒病人调查表,对在一年研究时间中到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就诊的所有急性中毒病人进行分析。结果:一年中共收集急性中毒698例,占同期急诊病人的3%。镇静催眠药中毒最为常见(28%);一氧化碳中毒居第二位(19%);食物中毒与杀虫剂中毒并列第三位(均占5.5%)。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71%)。12%病人需住院治疗,2.4%病人死亡。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了有关综合性医院常见中毒特点的基本资料。
- 刘郁李学荣周莹吴广诚黄建群
- 关键词: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 白介素8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及AMI溶栓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 8(IL 8)变化的研究 ,为AMI的早期诊断及溶栓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 :AMI患者 ,依据治疗情况分为 :(1)溶栓组 ,于溶栓即刻、溶栓后 2、 4、 6、 8、 10、 12h测定血清中IL 8浓度 ,并依据溶栓结果分为 :溶栓再通组 (A组 )、溶栓未通组 (B组 )。 (2 )未溶栓组 ,于症状出现后 2、 4、 6、 8、 10、 12、 14h测定血清中IL 8浓度。IL 8浓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同时测定血清心肌酶CK MB的浓度。结果 :(1)IL 8在AMI患者症状出现后4 47± 1 5 0h升高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时间早于CK MB升高的时间 (P <0 0 1) ,并可在 9 6 9± 3 5 4h时达到高峰 ;(2 )A组IL 8浓度在溶栓后 4、 6、 8h显著高于B组 (P <0 0 1、P<0 0 1、P <0 0 5 ) ,B组IL 8浓度与未溶栓组之间无显著区别。 (3)正常对照组IL 8浓度 <10pg/ml。结论 :(1)AMI患者血清中很早即可测得IL 8浓度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时间早于CK MB升高的时间 ,故认为IL 8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2 )溶栓再通组可于溶栓后 4、 6、 8h检测到明显升高的IL 8浓度 ,故认为IL
- 侯兴华黄建群喜俊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溶栓疗法冠心病
- 糖尿病急诊被引量:2
- 2002年
- 糖尿病急诊通常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乳酸性酸中毒和低血糖昏迷,又称为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医务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因此需要专科医生、急诊医生以及社区的全科医生都能对此有充分的认识。
- 赵晓娟黄建群
- 关键词:酸中毒中枢神经系统血气分析急性代谢紊乱静脉滴注急诊
- 肢体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溶栓疗效分析(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应用溶栓药物治疗 9例肢体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的病人共 15个肢体 ,对其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应用链激酶和栓体舒两种溶栓制剂 ,通过静脉给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除一例因肌肾代谢综合症、肾衰、心衰死亡和一个肢体部分截肢以外 ,其余肢体都得到挽救 ,其中三个肢体末端动脉恢复搏动。无一例出现出血等副作用。结论 链激酶和栓体舒静脉溶栓治疗肢体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是一种快速、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并可和介入。
- 王钢黄建群刘旭邓春发
- 关键词:肢体动脉栓塞血栓形成链激酶
- 国产尿激酶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血管再通的评价
- 本文观察了51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组及未通组心电图ST段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变化规律,并对血管再通组及未通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病...
- 黄建群未正琴刘郁吴广诚陈长熙白小涓于雅缓李庭富张喜风彭风生张素坤王永岚王贺平
- 文献传递
- 急性心梗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与心肌酶的动态观察
- 本文对2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PFN)浓度与心肌酶浓度做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急性心梗早期心肌酶明显升高,PFN明显下降,随着心梗病情的稳定和恢复,心肌酶潮下降恢复正常、PFN潮上升至正常,...
- 徐淑梅黄建群刘素英李鹏飞宁跃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