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毅新
- 作品数:171 被引量:1,418H指数:24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臭鼠句种群数量动态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1985年4月至1992年12月,作者采用铗日法对萧山围垦农区臭鼠句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连续逐月定点定时的研究.结果表明:1985~1989年臭鼠句种群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1990~1992年数量下降,但室内外种群的数量年变化存在差异;不同数量状态下臭鼠句种群数量季节消长规律存在差异;种群数量年变动受种群优势度。
- 丁平鲍毅新姜仕仁诸葛阳
- 关键词:种群数量年动态
- 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09年
- 2007年秋季和2008年春季,采用夹夜法对千岛湖14个岛屿进行小型兽类群落组成调查,研究其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两季度共布置夹16800只,捕获小型兽类1037只,隶属2目2科7属11种。其中啮齿目(Rodenria)鼠科(Muridae)9种,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dae)2种。结果显示:千岛湖小型兽类群落呈非随机分布格局;嵌套分析表明,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呈现极显著嵌套格局,植物丰富度和生境专属性两项参数对其嵌套格局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从而使适应力强的物种能够在多样的环境中生存,而适应力弱的物种则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由于取样强度差异会过高地估计嵌套程度,故在研究中应尽量去除取样强度的干扰。
- 赵庆洋鲍毅新孙波张龙龙胡知渊
- 关键词:小型兽类千岛湖岛屿
- 年龄、性别及季节因素对千岛湖岛屿社鼠最大活动距离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2009年7—11月及2010年3—11月,在千岛湖2个岛屿上进行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的标志重捕,根据春、夏、秋3个季节将重捕4次以上的社鼠进行最大活动距离计算,分析年龄、性别及季节对岛屿社鼠最大活动距离的影响。结果显示,岛屿间无显著差异;将2岛数据合并后,幼年、亚成年、成年及老年4个年龄组社鼠最大活动距离之间差异极显著;雄性社鼠最大活动距离极显著地大于雌性,4个年龄组雌雄之间的最大活动距离均表现为雄性>雌性,但仅成年组雌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春、夏、秋3个季节之间的最大活动距离差异极显著,而仅亚成年组在3个季节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雌性和雄性社鼠均表现春季<夏季<秋季,但只在春季表现出雌雄个体之间差异极显著,与以往巢区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反映了岛屿环境下社鼠巢区活动的特殊性。显示岛屿隔离环境对小型哺乳动物巢区活动有影响,但这种岛屿效应仍有待深入研究。
- 叶彬沈良良鲍毅新张旭
- 关键词:社鼠岛屿年龄性别
- 光照对白腹巨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 <正>白腹巨鼠(Rattus edwandi)是典型的山区鼠类,对其能学特征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本文通过食物平衡法对其能量摄入、消化能、同化能、消化率和同化率进行测定,以探讨光照与消化率、同化率之间的关系.白腹巨鼠于20...
- 鲍毅新许丹丹王佳晨丁华娟周伟香
- 文献传递
- 微卫星位点获取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09年
- 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是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并以其多态性高、信息含量大、保守性等特点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分子标记之一。但微卫星标记具有种族特异性,必须采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因而存在引物开发的问题。本文就筛选基因组文库法、微卫星富集法、数据库查找法、近缘物种筛选法、TOMMI法和FI-ASCO法等具有代表性的微卫星标记开发策略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分子生态学研究过程中微卫星位点筛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 孙波鲍毅新赵庆洋张龙龙胡知渊
- 关键词:微卫星位点近缘物种基因组DNA
-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猪肉质性状基因及其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DNA分子标记已被普遍应用于猪肉质性状基因的定位上。文章概述了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微卫星、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基于测序分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这几个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定位中的应用原理及现状,比较了这几种分子标记技术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归纳了其在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定位方面的主要成就,并阐述了DNA分子标记对于控制肉质数量性状研究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提出如果要将研究得到的定位结果应用到育种实践,还需要有效的整合方法。
- 施渭渭陈小南鲍毅新江旷
- 关键词:DNA分子标记基因定位肉质性状
- 慈溪市海岸变迁与滩涂围垦被引量:19
- 2006年
- 根据历史和实测资料研究慈溪市海岸变化过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距今约2500a慈溪全境已形成南丘北海、中部为滨海平原的地貌格局;2)慈溪滩涂属于淤涨型滩涂,自宋代以来已修建11道海塘,新中国成立前海岸线平均每年向外推移25m,之后则达到50~100m;3)慈溪滩涂形成演变的影响因子包括地形约束、河川径流和人类活动等,近代人类活动的作用强度越来越大;4)西三闸附近涨潮潮位增高和庵东滩面淤高、扩大是西三潮沟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其诱因是大规模的人类活动。西三潮沟的整治原则应是“因势利导,围涂治沟”。鉴于目前西三潮沟东西两侧都已完成直堤工程,建议在钱塘江连续丰水年时抛石筑坝,彻底截断西三潮沟。
- 冯利华鲍毅新
- 关键词:海岸滩涂围垦
- 舟山群岛獐和黄麂的栖息地利用比较
- 鲍毅新张龙龙孙波沈良良魏德重
-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群落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2010年7月和11月应用铗日法对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101只,隶属于2目3科10种,其中社鼠38只,刺毛鼠18只,数量居前。按生境的不同将其划分为6个小型兽类群落,采用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Simpson的优势度指数和Whittaker相似性指数分析这些群落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灌木林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阔叶林生境最低;灌木林生境与针叶林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相似性最高,其次为竹林生境与农田生境;生境中的草本层盖度以及边缘效应是影响小型兽类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的主要因子。
- 陈德良吴友贵夏家天张旭鲍毅新
- 关键词:群落多样性
- 獐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及引物筛选被引量:1
- 2009年
- 利用正交试验L_(16)(4~5)对影响獐(Hydropotes inermis)ISSR-PCR反应的Taq DNA聚合酶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及模板DNA浓度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同时对退火温度进行梯度PCR反应,以建立适合于獐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最终确定獐25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为:Taq酶1.25 U·25μL^(-1)、Mg^(2+)浓度2.5 mmol·L^(-1)、引物浓度0.3μmol·L^(-1)、DNA模板量350 ng·25μL^(-1)、dNTP浓度0.15 mmol·L^(-1)。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成功筛选出10条用于獐相关研究的ISSR引物并确定了各自的最佳退火温度,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獐的物种鉴定与分类、亲缘关系、系统发育和生理病理学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开展其它大型资源动物如黑麂的保护遗传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张龙龙鲍毅新于华会许婧孙波
- 关键词:正交试验ISSR引物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