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公
- 作品数:25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高温对人脑胶质瘤的生物效应观察
- 1992年
- 我们在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后遗留的腔隙内置入43.5~45℃高温塑料水囊30min处理其周围残余的瘤组织。光镜下发现加热处理后的胶质瘤瘤细胞核固缩、扭曲或核溶解,白细胞附壁、渗出并浸润坏死组织,血栓形成和管壁纤维素样坏死。电镜下可见瘤细胞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胶质原纤维离散、微管消失、多聚核蛋白体解聚;内皮细胞微绒毛增加和胞浆内空泡增多。对高温杀伤胶质瘤细胞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 吴克兰吴翠环薛德麟鲍文公蒋先惠
- 关键词:胶质瘤高温诱导性形态学
- 颅脑损伤后TCD变化与伤情及CT和预后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多普勒 (TCD)的表现及变化规律与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 4 8例伤后 2 4h入院的成年患者 ,伤后行TCD检测及CT检查并记录格拉斯哥伤情评分 (GCS)。 4 4例病人颅脑损伤后 3个月~半年追踪随访 ,记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结果 :通过TCD检测 ,脑外伤后 1~3d已开始出现血管痉挛 ,6~ 8d达峰值 ,13~ 15d明显减轻 ,不同时间段CVS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不同 (P <0 . 0 1) ;GCS与TCD变化有关 ,重伤组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伤组 (P <0 . 0 1) ,不论是轻伤组还是重伤组 ,TCD表达值均 6~ 8d达高峰 ;不同CT分级发生血管痉挛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T之Ⅰ~Ⅲ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 ,而Ⅳ级有下降趋势 ,tSAH越重 ,血管痉挛发生率越高 ,程度越重 ;伤后 6~ 8d ,13~ 15dTCD的变化与GOS有关 (P <0 . 0 1) ,血管痉挛程度越重 ,时间越长 ,则预后越差。结论 :TCD无创、方便、连续且重复性好 ,有利于早期发现血管痉挛发生及严重程度 。
- 戚建军鲍文公张瑞剑云强
- 关键词:经颅超声多普勒脑血管痉挛颅脑损伤
- 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与泌乳素垂体瘤生长特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生长因子(GGF)、神经生长因子(NGF)与垂体腺瘤临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对术前、术后生长作预测。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GGF、NGF在86例泌乳素垂体瘤(PRL)中的表达,分析GGF、NGF的表达与PRL水平、垂体腺瘤微血管密度、侵袭性及卒中等的关系。用GGF、NGF分别干预不同阶段的PRL细胞,观察细胞生长、周期变化及血管生成情况。通过相关分析及卡方检验证明肿瘤生长速率与GGF、NGF有无相关性。结果GGF在卒中组、侵袭性垂体腺瘤、复发PRL中均强阳性表达(P〈0.05),微血管密度明显升高(P〈0.01)。NGF在卒中组、侵袭性垂体腺瘤、高泌乳素水平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非卒中组、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低泌乳素水平的垂体腺瘤(P〈0.05);在NGF作用下,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P〈0.05)。GGF均与生长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而NGF与PRL卒中、侵袭性呈负相关。结论GGF是促进PRL生长及侵袭性的重要因素之一,NGF能部分抑制PRL细胞的增殖。2者能间接反映PRL的增殖活性,为临床上评价PRL侵袭性、复发、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 张玉海杨允学丁伟孙国庆董军鲍文公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垂体泌乳素腺瘤微血管密度细胞增殖
-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听神经瘤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长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 1999年
-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肿瘤自然生长率、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4 例人听神经瘤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分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微血管密度及听神经瘤生长率的关系。结果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所有肿瘤组织中表达(100 % ) ,而在正常听神经组织中无表达。肿瘤明显生长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平均值显著高于缓慢或无生长组( P< 005 , P< 005 , P< 001)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且和微血管密度( P< 001) 密切相关,但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 005) 无关。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在明显生长的听神经瘤中表达增强,且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提示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参与了听神经瘤的发生过程。
- 李洛鲍文公雷霆
- 关键词:听神经瘤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免疫组化
- 面神经监测在小脑桥脑角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在小脑桥脑角肿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10d及随访后的面神经功能。结果 术后7~10d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两组分别为15例和9例,Ⅳ~Ⅴ级者分别为7例和14例;随访后两组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分别为21例和14例,Ⅳ~Ⅴ级者分别为1例和9例;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术中面神经监测对小脑桥脑角肿瘤手术中保护面神经有重要指导作用,能有效地改善术后面神经功能。
- 张智峰杨正明鲍文公雷霆薛德麟
- 关键词:小脑桥脑角肿瘤术中监测面神经
- 侧脑室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 2008年
-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方式,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手术疗效。方法65例侧脑室内肿瘤,男39例,女26例,首发症状主要是头痛、呕吐(48例);分别经皮层-脑室前入路(34例)、皮层-脑室后入路(20例)和胼胝体前部入路(11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病理诊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全切54例,大部分切除11例。术后病理诊断以室管膜瘤及星形细胞瘤最常见。术后并发症:术后发热26例;术后脑积水9例;脑室内积血或血肿形成7例,其中2例因出现意识障碍后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癫痫7例;术后出现意识障碍4例,均治疗后好转;伤口感染3例。手术死亡3例,其中2例系继发术后癫痫出现呼吸衰竭死亡。结论早期发现侧脑室内肿瘤、周密的手术方案和精细的显微操作以及正确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内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 杨正明陈坚陈劲草周游王玉平张平鲍文公雷霆
- 关键词:侧脑室肿瘤显微手术并发症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所继发脑积水是造成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本文旨在探讨其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本院神经外科自 1980~ 2 0 0 2年收治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水 2 6例 ,11例患者接受脑室外引流术 ,1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二者对脑积水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差别 ,但脑室腹腔分流术具有迅速安全 ,持续有效优点。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安全有效减轻积水 ,改善症状 。
- 闵强王玉平张平陈劲草陈坚鲍文公雷霆薛德麟
-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脑积水外科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
- 左旋精氨酸对大鼠脑外伤后内皮素和脑水肿的影响
- 1999年
- 探讨左旋精氨酸对大鼠脑外伤后血浆内皮素水平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液压性脑外伤模型,采用放射法和干湿重法分别测量脑外伤后血浆内皮素水平和脑组织含水量。
- 艾文兵鲍文公
- 关键词:左旋精氨酸脑外伤内皮素脑水肿
- 侧脑室内肿瘤的手术治疗(附43例)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侧脑室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3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侧脑室内肿瘤病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情况。结果 侧脑室内肿瘤男性多见,左侧多于右侧,临床症状以颅内压增高症状最常见,手术全切41例,手术死亡3例,术后病理诊断以室管膜瘤及星形细胞瘤最常见。结论 早期发现、精细的手术及正确的术后处理是治疗侧脑室内肿瘤的关键。
- 杨正明陈坚周游王玉平张平鲍文公雷霆
- 关键词:侧脑室内肿瘤手术治疗临床症状病理诊断术后处理
- 高温对脑胶质瘤的影响——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
- 1990年
- 本文报道在动物实验基础上高温综合治疗脑胶质瘤51例,其生存时间中数为15个月、以上,其他疗法则只有5~8个月。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有温处理瘤床及局部抗癌药物灌注三者相结合。主要理由是:(1)手术切除肿瘤虽可使绝大多数肿瘤被取出,但仍有少量肿瘤细胞残存,是引起肿瘤复发的根本原因。(2)肿瘤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正常细胞差,当温度上升至45℃时,残留的肿瘤细胞被大量杀伤。(3)高温坏境下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显著增高,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
- 薛德麟蒋先惠鲍文公陆四方王德华李春吴克兰
- 关键词:脑胶质瘤高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