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腺癌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癌
  • 2篇抑制剂
  • 2篇症状
  • 2篇止痛
  • 2篇中医
  • 2篇中医防治
  • 2篇转移瘤
  • 2篇相关症状
  • 2篇疗效分析
  • 2篇耐药
  • 2篇吉西他滨
  • 2篇骨转移
  • 2篇骨转移瘤
  • 2篇芳香化酶
  • 2篇芳香化酶抑制...
  • 2篇白花
  • 2篇

机构

  • 9篇黑龙江中医药...
  • 3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9篇高磊
  • 5篇孙素芹
  • 5篇徐涛
  • 3篇李义君
  • 3篇樊蓉
  • 2篇魏一强
  • 2篇叶婷
  • 1篇金昌凤
  • 1篇闫珺
  • 1篇高磊
  • 1篇刘晓芳
  • 1篇赵静
  • 1篇刘晓芳

传媒

  • 2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肿瘤药学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铜星丹治疗骨转移瘤临床生化改变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铜星丹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以中药铜星丹联合唑来膦酸及铜星丹单药、唑来膦酸单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各20例,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生化改变等情况。结果:各组治疗前后ALP、LDH、tCa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治疗后ALP、LDH、tCa水平比较,唑来膦酸组与铜星丹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唑来膦酸组、铜星丹组与唑来膦酸联合铜星丹组(联合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铜星丹组、唑来膦酸组治疗后骨骼钙化分别为75%、52%、5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铜星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可以促进骨转移瘤钙化,预防骨相关事件,降低骨转移瘤患者ALP、LDH、tCa的指标,是一种疗效确切的联合治疗方法。
徐涛高磊李义君
关键词:骨转移瘤
初探中医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引起骨相关症状的思路及方法被引量:2
2016年
芳香化酶抑制剂(AI)是目前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用药后患者经常出现骨关节症状(如关节痛、骨痛、晨僵、脉管综合征等),病人难以忍受,导致放弃治疗。笔者采取中医药方法,以内服中药补肾调肝为本,通络化瘀止痛为标,同时配合外治疗法,改善病人骨相关症状,使其能坚持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完成整个疗程。
徐涛高磊
关键词:芳香化酶抑制剂补肾调肝
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调控miR-124-3p表达逆转胰腺癌耐药的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GEM)调控miR-124-3p表达逆转胰腺癌耐药的机制。方法qRT-PCR检测miR-124-3p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对GEM敏感性(IC_(50));Western blot检测Bcl-2、MDR1、MRP1、Caspase-3、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数。结果与PANC-1-GEM+吉西他滨组相比,PANC-1-GEM+联合组上调了miR-124-3p表达[(0.75±0.06)vs.(1.20±0.11)],降低了PANC-1-GEM细胞IC_(50)[(26.34±3.42)μM vs.(19.52±2.86)μM]、耐药蛋白MDR1[(3.08±0.11)vs.(1.75±0.10)]及MRP1[(3.14±0.10)vs.(1.46±0.10)]的表达,上调凋亡蛋白Bcl-2[(1.75±0.12)vs.(3.18±0.14)]表达并下调Caspase-3的表达[(0.87±0.08)vs.(0.41±0.06)],抑制了细胞增殖率[(65.45±5.44)%vs.(42.69±4.18)%]及细胞迁移数[(66.59±7.81)个vs.(47.20±5.36)个],同时抑制了β-catenin[(0.78±0.10)vs.(0.52±0.07)]、c-Myc[(0.85±0.09)vs.(0.62±0.08)]、Cyclin D1[(0.60±0.08)vs.(0.33±0.07)]蛋白的表达。与PANC-1-GEM+联合+NC inhibitor组相比,PANC-1-GEM+联合+miR-124-3p inhibitor组抑制了miR-124-3p表达[(1.19±0.10)vs.(0.35±0.06)],上调了PANC-1-GEM细胞IC_(50)[(20.68±3.07)μM vs.(31.08±3.45)μM]、耐药蛋白MDR1[(1.73±0.12)vs.(4.02±1.13)]及MRP1[(1.47±0.11)vs.(3.68±0.14)]的表达,抑制凋亡蛋白Bcl-2[(3.07±0.12)vs.(1.71±0.10)]表达并促进Caspase-3的表达[(0.42±0.08)vs.(0.94±0.10)],促进细胞增殖率[(43.10±4.05)%vs.(74.38±5.20)%]及细胞迁移数[(48.35±5.28)个vs.(86.79±6.27)个],同时上调β-catenin[(0.53±0.09)vs.(1.05±0.11)]、c-Myc[(0.63±0.10)vs.(1.20±0.13)]、Cyclin D1[(0.32±0.08)vs.(0.96±0.12)]蛋白的表达。结论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通过上调miR-124-3p发挥抗胰腺癌耐药作用,该机制可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
孙素芹高磊叶婷樊蓉刘春婷刘冬影常丽
关键词:吉西他滨胰腺癌WNT/Β-CATENIN通路
TS方案与单药S-1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替吉奥(TS方案)与单用替吉奥(S-1)治疗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VEGF-D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和哈尔滨市胸科医院诊治的8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40例(TS方案)、对照组40例(S-1),所有患者至少完成3个周期的治疗,对比化疗前、化疗结束后2周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C、VEGF-D水平、1年、3年无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n Survival,OS)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C、VEGF-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C、VEGF-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骨髓抑制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周围神经炎、心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1年PFS生存率、3年PFS生存率、1年OS生存率、3年OS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3年PFS生存期28.0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9.0个月(P<0.05);联合组的3年OS生存期33.0个月长于对照组的26.0个月(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S-1有利于延长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远期生存时间,进一步降低血清VEGF-C、VEGF-D水平。
孙素芹常丽魏一强樊蓉高磊
关键词:紫杉醇脂质体胃癌
解毒活血法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体会
2011年
血小板增多症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是。种骨髓增生性疾病,病凶不明,发病较隐匿,多在血常规检查时发现。其特征为外周血中血小板明显增多且功能异常,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多增殖,临床上有白发Ⅲ血倾向或伴血栓形成,或可见脾肿大。后者主要继发于脾切术后、脾功能障碍及某些血液肿痛疾病。
徐涛高磊孙素芹
关键词:血小板增多症解毒活血法骨髓增生性疾病血常规检查脾肿大巨核细胞
中药逐水饮对小鼠Lewis肺癌胸腔积液模型积液生成及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中药逐水饮对小鼠Lewis肺癌胸腔积液模型积液生成及Th17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逐水饮组、顺铂组、逐水饮+顺铂组。采用胸腔注射Lewis肺癌单细胞悬液的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胸腔积液模型。给药结束处死小鼠,记录模型小鼠恶性胸腔积液(MPE)体积、胸壁转移瘤计数、转移瘤质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MPE和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MPE和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逐水饮组、顺铂组和逐水饮+顺铂组小鼠MPE体积、胸壁转移瘤数目减少(P<0.05),转移瘤质量减轻(P<0.05),生存期延长(P<0.05),其中逐水饮+顺铂组变化更加明显(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比及IL-17、IL-23水平降低(P<0.05),Treg细胞百分比及TGF-β1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逐水饮组、顺铂组和逐水饮+顺铂组小鼠MPE和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比及IL-17、IL-23水平升高(P<0.05),MPE中Treg细胞百分比及TGF-β1水平降低(P<0.05);逐水饮+顺铂组小鼠MPE和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比及IL-17/IL-23水平高于逐水饮组,Treg细胞百分比及TGF-β1水平低于逐水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小鼠MPE中Th17、Treg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其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百分比(P<0.05)。结论中药逐水饮能够抑制小鼠MPE生成,纠正Th17细胞失衡,减轻MPE微环境免疫抑制状态,增强小鼠对肿瘤的免疫作用。
刘晓芳刘晓芳金昌凤魏一强赵静高磊孙素芹
关键词:逐水饮小鼠
初探中医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引起骨相关症状的思路及方法
芳香化酶抑制剂(A1)是目前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用药后患者经常出现骨关节症状(如关节痛、骨痛、晨僵、脉管综合征等),病人难以忍受,导致放弃治疗.笔者采取中医药方法,以内服中药补肾调肝为本,通...
徐涛高磊
关键词: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中医药方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抗胰腺癌耐药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抗胰腺癌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组,构建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分别使用山甲白花汤、吉西他滨及联合处理小鼠,观察肿瘤的体积、重量变化和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分化抑制蛋白1(Src/Id1)信号通路蛋白。将人胰腺癌细胞系1(PANC-1)细胞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处理组、联合处理组、联合+微小核糖核酸-124-3p抑制剂(miR-124-3p inhibitor)组和联合+过表达信号转导蛋白2样1(oe-SDF2L1)组,比较各组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微核糖核酸-124-3p(miR-124-3p)、信号转导蛋白2样1(SDF2L1)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结果:与吉西他滨组比较,联合组中肿瘤体积与重量降低、Id1和磷酸化非受体酪氨酸激酶/非受体酪氨酸激酶(p-Src/Src)、SDF2L1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吉西他滨处理组细胞增殖与迁移率明显降低,微小核糖核酸-124-3p(miR-124-3p)水平升高且SDF2L1水平明显降低,与吉西他滨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细胞增殖与迁移率明显降低,miR-124-3p水平升高且SDF2L1水平明显降低,与联合处理组比较,联合+miR-124-3p inhibitor组和联合+oe-SDF2L1组细胞增殖与迁移率均明显升高,SDF2L1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通过上调miR-124-3p抑制SDF2L1发挥抗胰腺癌耐药作用。
孙素芹樊蓉叶婷高磊刘春婷刘冬影常丽闫珺
关键词:吉西他滨胰腺癌
铜星丹改善骨转移瘤骨痛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铜星丹治疗骨转移瘤骨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以中药铜星丹联合唑来膦酸及铜星丹单药、唑来膦酸单药治疗骨转移瘤患者各20例,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唑来膦酸组、铜星丹组及唑来膦酸联合铜星丹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60%及90%;唑来膦酸组与铜星丹组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唑来膦酸组、铜星丹组与唑来膦酸联合铜星丹组比较,经χ2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唑来膦酸组联合铜星丹组、铜星丹组、唑来膦酸单药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提高稳定率分别为94.0%、82.4%、为70.1%,经χ2检验,t<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徐涛高磊李义君
关键词:骨转移瘤止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