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锦卫
- 作品数:24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贵州毕节元山村彝族更换祖灵筒仪式调查研究
- 2023年
- 祖灵筒是彝族用以盛装“祖先灵魂”及其生活用品的竹筒,而更换祖灵筒是生者为免受祖灵影响所举行的仪式。文章基于对元山村彝族更换祖灵筒仪式的田野考察,较为完整地展示了仪式活动的全部过程,认为元山村彝族的宗教观念仍然保持着原始宗教的基本特征。更换祖灵筒仪式体现出元山村彝族浓厚的祖先崇拜,在心理调适、促进族群认同和人际关系整合方面具有重要功能。
- 李兆生马锦卫
- 关键词:彝族社会祖先崇拜社会功能
-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模式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在新世纪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民族预科教育模式面临新的变革。针对民族预科教育模式的过渡性、层次性、特殊性特征,以及目前民族预科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特困生多、学习基础差、教材不统一、办学经费不足等问题,未来的民族预科教育模式应设定一年制教学模式和二年制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原则、培养特色、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等方面切实适应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要求,达到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建设人才的目的。
- 吉克跃林马锦卫邓小林唐敏李如平
-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育模式
- 凉山彝语应用与实效性研究
- 2007年
- 以现阶段凉山彝语实效性分析及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为内容,在对凉山彝语应用与实效性调查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凉山彝语应用工作仍不能全面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并提出了提高凉山彝语的实效性的一些措施和办法。
- 沙马日体马锦卫曲比阿果
- 关键词:彝语实效性
- 彝族漆器企业发展情况调查与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及其文化因其传承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实用性强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彝族漆器工艺与企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发展的难题:漆器产品成本高、销售难;漆器髹饰原料失真;产品开发创新不够;营销方式落后;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等。对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和帮扶彝族漆器工艺与企业发展,成立彝族漆器研究机构,对彝族漆器进行创新与改革,拓展营销手段和方法,建立一批高水平的现化代漆器工厂。
- 马锦卫吉伍依作
- 关键词:彝族漆器漆文化
- 四川民汉双语教育发展成效及其发展展望
- 马锦卫
- 四川省凉山州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被引量:5
- 2017年
- 凉山彝汉双语教学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以最新数据和材料总结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彝汉双语教育取得的成绩。但目前彝汉双语教育仍存在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双语教育两类模式课程计划不规范、彝汉双语教育教师量少质弱等问题。应加大行政支持力度,消灭彝汉双语教学空白点;多渠道培养提高彝汉双语师资力量;科学规范课程设置,统一教材使用;加强彝汉双语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重视理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 马锦卫秦晓莉柳雨霖
- 彝族克智文化内涵阐释被引量:1
- 2016年
- 克智是彝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在彝族母语文化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克智是彝族人比知识、比论辩的材料源泉,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文化积淀。克智文化具有丰富的伦理、道德、文化教育功能。本文以克智文化的表现形式,克智文化的价值功能,克智文化的教化功能,克智文化的语用功能,克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分析阐述。
- 马锦卫
- 关键词:文化内涵
-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双语教学实效性探析被引量:2
- 2011年
-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双语教育发展迅速,各市县均开展了两类模式的教学。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各地重视程度不一。目前还存在教师量少质弱、教材不配套、学生课外读物少、教学质量(特别是一类模式)有待提高等问题。
- 李丰娟贾巴木甲马锦卫阿力莫日扎
- 关键词:彝汉双语教学实效
- 四川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文字应用情况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四川民族地区主要使用的语言有藏语、彝语、羌语、苗语、土家语等。解放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族语言的发展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地区各级人民政府,恢复了文革期间被取消被停止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兴办了各级各类民族语言教学和双语教学,民族语言文字的应用空前高涨。为了使党和国家了解和掌握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使用情况,为党和国家提供制定民族语言文字的有关材料依据,我们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民族语言应用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以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等为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 马锦卫蔡华仁青措刘诚芳
- 关键词:民族语文
- 彝译文(二)
- 2010年
- 马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