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芳

作品数:61 被引量:403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内镜
  • 14篇结肠
  • 9篇腺瘤
  • 9篇结肠炎
  • 9篇溃疡
  • 8篇直肠
  • 8篇结直肠
  • 7篇炎症
  • 7篇肠镜
  • 6篇黏膜
  • 6篇消化道
  • 6篇化道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随访
  • 5篇随访研究
  • 5篇小肠
  • 5篇镜检
  • 5篇溃疡性
  • 5篇溃疡性结肠炎

机构

  • 60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潍坊市益都中...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通辽市医院

作者

  • 60篇顾芳
  • 32篇吕愈敏
  • 21篇周丽雅
  • 18篇丁士刚
  • 17篇林三仁
  • 15篇李军
  • 11篇黄永辉
  • 9篇崔荣丽
  • 9篇李渊
  • 9篇闫秀娥
  • 9篇张静
  • 9篇张莉
  • 8篇孟灵梅
  • 7篇张耀朋
  • 7篇金珠
  • 7篇宋志强
  • 6篇李传凤
  • 6篇张冬红
  • 5篇刘揆亮
  • 5篇姚炜

传媒

  • 6篇中华内科杂志
  • 6篇中华消化杂志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胃肠病学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1
  • 1篇2000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质子系抑制剂维持治疗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年复发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兰索拉唑长期抑酸维持治疗预防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发的有效性。方法:将经4周兰索拉 唑30mgqd治疗进入瘢痕期的6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入两个治疗组:组Ⅰ:兰索拉唑15mgqd,维持 3个月;组Ⅱ:兰索拉唑15 mg qd,维持6个月。在维持治疗开始后第3、6、9、12个月末和出现溃疡复发症状时复查胃 镜,并在维持治疗结束后胃镜检查时取胃液及胃粘膜测定胃液pH、总酸度、胃蛋白酶及胃粘膜氨基己糖含量。结 果:经1年追踪随访,组 Ⅰ和组Ⅱ患者的溃疡一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0.6%(7/34)和21.2%(7/33),两组间差异无 显著性。溃疡复发患者的胃液总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高于未复发者,pH值和胃粘膜氨基己糖含量低于未复发者, 差异均有显著性。红色瘢痕期(S1期)溃疡患者的复发率高于白色瘢痕期(S2期)患者,吸烟者的复发率高于不吸烟者。 4例幽门螺杆菌阴性溃疡患者无1例复发。结论:3个月或6个月低剂量兰索拉唑维持治疗可有效预防十二指肠球 部溃疡复发,其作用是通过抑制胃酸实现的。
周丽雅董秀云成红艳黄雪彪褚雅贤吕愈敏丁士刚夏志伟顾芳杨雪松金珠林三仁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质子泵抑制剂复发随访研究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8
2006年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期结肠炎模型,观察甘草酸二铵(DG)对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模型组大鼠用冰乙酸灌肠建立急性期结肠炎模型,实验组给予40 mg.kg-1.d-1DG干预治疗。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学变化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结果实验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DAI评分分别为3.5±0.6,7.1±0.8和0.5±0.4;组织学评分为3.5±0.9,6.1±1.0和1.0±0.5;MPO活性为0.72±0.08,2.02±0.10和0.22±0.04;TNF-α阳性率分别为(35.2±8.2)%,(62.5±10.1)%和(7.9±5.7)%;ICAM-1阳性率为(34.3±8.2)%,(60.2±8.3)%和(9.1±3.4)%;NF-κB阳性率为(23.3±9.2)%,(44.5±8.9)%和(9.6±4.4)%。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的DAI、组织学及MPO活性显著改善,实验组的TNF-αI、CAM-1和NF-κB的表达显著降低,经one-way ANOVA及SNK-q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DG可显著改善大鼠结肠炎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NF-κB活化及ICAM-1、TNF-α的产生和表达来抑制炎症反应。
原皓林三仁吴克香顾芳张红梅高志星焦建新
关键词:结肠炎甘草酸二铵核因子-ΚB细胞间粘附分子-1
74例小肠出血患者的病因分析及诊断方法评价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分析小肠出血的病因 ,并对其检查方法进行评价 ,以提高对小肠出血这一少见病的认识。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 10年来确诊的 74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病因以小肠肿瘤最为多见 (4 4 .6% ) ,其他依次为憩室 (2 3 .0 % )、血管疾病 (16.2 % )及炎症 (16.2 % )。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开展较普遍 ,检查阳性率为 76.3 % (2 9/3 8)。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小肠镜、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开展尚不普遍。各种检查均有其缺陷。结论 小肠出血病例中 ,小肠肿瘤为常见病因 ,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于小肠出血的诊断是应用较广的主要检查方法。
李晓光顾芳吕愈敏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POEMS综合征
2010年
POEMS综合征是一组以多发性外周神经病为主要特征的多系统损害综合征,主要指多发性周围神经病(polyneuropathy,P)、器官肿大(organomegaly,O)、内分泌病变(endocrinopathy,E)、M蛋白(Mprotein,M)、皮肤改变(skinchanges,S)。由于本病表现涉及全身多系统,加之临床医生对本病缺乏必要的认识,因而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易被误诊、漏诊。本文报道一例。
薛艳顾芳周丽雅林三仁
关键词:POEMS综合征消化系统症状首发表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外周神经病内分泌病变
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早期应答的相关预测指标评价
田雪丽周丽雅顾芳宋志强李军吕愈敏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黏膜病变的长期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长期疗效,并探究术后局部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ESD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的1095例患者(1186个病变)的临床及内镜随访资料。评价ESD长期疗效,包括5年总体生存率、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局部复发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ESD术后1067例患者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期为44.4(20.3,62.1)个月。734例(798个病变)完成内镜随访,内镜随访率为67.0%。随访期间死亡26例,5年总体生存率、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6.0%、100.0%。随访期间17个病变出现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2.1%(17/798),ESD术后中位复发时间为11.8(4.9,21.4)个月。5年累积复发率为3.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4.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病变位于直肠(HR=2.64,95%置信区间1.00~6.94,P=0.049)、组织学不完全切除(HR=4.40,95%置信区间1.62~11.94,P=0.004)和垂直切缘阳性(HR=10.27,95%置信区间2.95~35.77,P<0.001)是ESD治疗结直肠黏膜病变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SD治疗结直肠黏膜病变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病变位于直肠、组织学不完全切除、垂直切缘阳性是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渝昕刘珣顾芳丁士刚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结直肠肿瘤复发
第398例——腹胀3个月
2010年
病历摘要 患者女,72岁.主因"腹胀3个月"入院.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持续性全腹胀,伴腹部膨隆,进行性加重,严重时明显影响日常起居,出现胸闷和憋气,有时伴有恶心、反酸和双足背轻度水肿,否认其他不适表现.外院给予利尿剂治疗,疗效一般.发病以来,精神和睡眠尚可,食欲减退,尿量偏少,大便干硬,间断服用芦荟胶囊,体重较前增加.既往曾出现2次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多年.
宋志强顾芳周丽雅邓正照陈明邓小莉
关键词:腹胀进行性加重腹部膨隆食欲减退芦荟胶囊高脂血症
中国老年病人生活方式及由此引发的并发症和结直肠腺瘤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Adake Saiken顾芳
益生菌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0年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益生菌是近10余年用于IBD治疗的新兴药物.一些动物实验证实益生菌可减轻实验性结肠炎;临床研究提示益生菌用于维持缓解可能有效,但结果均不一致.益生菌用于IBD治疗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就益生菌在IBD中应用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刘揆亮吕愈敏顾芳
关键词:益生菌炎症性肠病实验性结肠炎
老年与中青年发病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特点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老年和中青年发病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在临床表现、内镜、病理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方法 对1994-2010年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178例U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老年组(≥60岁发病)27例及中青年组(<60岁发病)151例,比较两组在临床表现、内镜、病理以及主要实验室检查、病情严重程度分型、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异同. 结果 老年组男性21例,女性6例;中青年组男性83例,女性68例,老年组中男性比率(77.8%)高于中青年组(55.0%)(P<0.05);两组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腹痛比率(44.4%)低于中青年组(78.8%)(P<0.05).肠镜下病变分级:老年组Ⅰ、Ⅱ级比率(70.4%)明显高于中青年组(39.9%),Ⅲ~Ⅳ级比率(29.6%)明显低于中青年组(60.1%)(P<0.05);两组间病变范围、特征性病理表现、诱导缓解的常用药物及治疗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中青年发病的UC患者比较,老年发病的UC患者中男性比率明显升高,腹痛相对少见,内镜下病变相对较轻.
赵萍李传凤吕愈敏顾芳白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