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军丽

作品数:5 被引量:57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试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青蒿
  • 2篇生物合成
  • 2篇青蒿素
  • 1篇代谢工程
  • 1篇蛋白纯化
  • 1篇遗传转化体系
  • 1篇原核表达
  • 1篇植物
  • 1篇乳杆菌
  • 1篇瑞士乳杆菌
  • 1篇青蒿酸
  • 1篇转化体
  • 1篇萜类
  • 1篇萜类化合物
  • 1篇黏膜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因子
  • 1篇小鼠
  • 1篇酶活性
  • 1篇酶活性测定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河北大学
  • 2篇天津商业大学
  • 1篇天津市食品生...

作者

  • 5篇韩军丽
  • 3篇李国凤
  • 3篇叶和春
  • 3篇李振秋
  • 2篇王红
  • 2篇刘本叶
  • 1篇陈庆森
  • 1篇王友湘
  • 1篇阎亚丽
  • 1篇章焰生
  • 1篇曹晋宜

传媒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Acta B...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青蒿高产株系001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酶活性测定被引量:2
2008年
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S)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运用RT-PCR方法从青蒿高产株系001中克隆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构建His标签融合蛋白FPS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诱导表达、蛋白纯化及酶活性测定的研究。结果表明:克隆的FPS基因和文献已报道的2个青蒿FP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3%和99.42%;原核诱导表达的His标签融合蛋白FPS的表达量高、可溶性好,具有FPS酶活性。
韩军丽李振秋叶和春李国凤
关键词:原核表达蛋白纯化
植物萜类代谢工程被引量:32
2007年
植物萜类化合物不仅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商业价值。随着近年来萜类代谢途径和调控机理研究的深入,代谢工程已成为提高萜类产量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对萜类代谢工程领域具代表性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回顾,然后讨论了萜类代谢工程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其中重点探讨了功能基因组学方法在萜类代谢途径及调控机理研究方面的应用。
韩军丽李振秋刘本叶王红李国凤叶和春
关键词:萜类化合物代谢工程功能基因组学
青蒿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
青蒿素是从中国传统药用植物青蒿(ArtemisiaannuaL.)中提取的新型抗疟特效药。青蒿素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而青蒿植株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因此如何提高青蒿素的产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基因工程获得转基因青蒿...
韩军丽
关键词:青蒿素青蒿遗传转化体系生物合成分子调控
文献传递
瑞士乳杆菌对小鼠肠道黏膜和肠组织中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了解服用益生菌小鼠肠道黏膜和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对阐明其对小鼠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实验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日食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瑞士乳杆菌灌喂组和大肠杆菌对照组,连续灌喂15d,采集小鼠小肠利用ELISA法测得各组小鼠肠道黏膜和肠道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含量,并作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瑞士乳杆菌灌胃组小鼠肠黏膜和组织中4种细胞因子明显升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白介素-2IL-2在3d前达到最大值、白介素-4(IL-4)在5d达到最高点、白介素-6(IL-6)在5d达到顶峰、干扰素-γ(IFN-γ)在3d前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瑞士乳杆菌灌胃组小鼠Th1型和Th2型T细胞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肠道免疫功能未出现异常,而大肠杆菌灌胃组Th1型和Th2型T细胞平衡被打乱,免疫功能出现异常。
曹晋宜韩军丽王友湘陈庆森阎亚丽
关键词:瑞士乳杆菌细胞因子肠道黏膜
青蒿过氧化物酶的克隆及其在体外对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用RACE方法从青蒿(Artemisia annua L.)高产株系001中克隆了一个过氧化物酶。将此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细胞中进行原核表达得到重组蛋白(APOD1),表达的蛋白分别以抗坏血酸、愈创木酚为底物进行过氧化反应,结果显示,APOD1催化愈创木酚的活力是抗坏血酸的1.8倍左右,由此表明,克隆的APOD1类属于植物经典过氧化物酶(第三大类过氧化物酶)。经与其他植物过氧化物酶同源性比较分析,推测APOD1的氨基酸序列与白羽扇豆(Lupinus albus)、辣根菜(Armoracia rusticana)、小麦(Triticum aestivum)、烟草(Nicotiana tabacum)和蕃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的一致性分别为42.0%、36.2%、38.9%、33.6%和32.8%。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此基因在青蒿的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加入APOD1至青蒿细胞提取液有利于青蒿酸向青蒿素的生物转化,但APOD1并不能直接以青蒿酸作为氧化底物。
章焰生刘本叶李振秋叶和春王红李国凤韩军丽
关键词:青蒿青蒿酸青蒿素过氧化物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