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永祥

作品数:45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1篇血管
  • 20篇微血管
  • 19篇血管减压
  • 19篇微血管减压
  • 17篇痉挛
  • 16篇手术
  • 14篇肌痉挛
  • 14篇减压术
  • 13篇面肌
  • 13篇面肌痉挛
  • 12篇血管减压术
  • 12篇微血管减压术
  • 7篇手术治疗
  • 7篇疗效
  • 6篇电生理
  • 6篇电生理监测
  • 6篇三叉神经
  • 6篇神经痛
  • 6篇经痛
  • 5篇入路

机构

  • 41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同仁医院

作者

  • 45篇韦永祥
  • 31篇倪红斌
  • 30篇梁维邦
  • 16篇徐武
  • 12篇蒋健
  • 7篇姚亮
  • 6篇庄敏杰
  • 6篇刘志坚
  • 5篇徐立
  • 4篇杨咏波
  • 4篇陈维涛
  • 4篇那世杰
  • 4篇黄玉杰
  • 3篇孙剑涛
  • 3篇王嵘
  • 2篇金伟
  • 2篇戴宇翔
  • 2篇高下
  • 2篇陆天宇
  • 2篇梁维邦

传媒

  • 4篇江苏医药
  • 4篇临床神经外科...
  • 3篇立体定向和功...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中华医学会神...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6篇2011
  • 6篇2010
  • 16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37例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06年7月37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其中胆脂瘤18例,脑膜瘤8例,听神经瘤6例,三叉神经鞘瘤5例,均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3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4例。35例疼痛症状消失(32例立即消失,3例术后2个月消失),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2例无效。发生暂时性面瘫6例,面部麻木6例,无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王斌梁维邦倪红斌韦永祥蒋健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桥小脑角肿瘤显微手术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8例面肌痉挛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面肌痉挛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48例,在行磁共振检查后,对38例MRI见血管对面神经和迷走神经压迫者同时行面神经及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观察术后...
徐武梁维邦倪红斌韦永祥
关键词:面肌痉挛原发性高血压微血管减压
文献传递
脑血运重建术治疗缺血型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临床研究(附14例分析)
目的探讨脑血运重建术治疗缺血型烟雾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4例缺血型烟雾病人共19侧半球上分别进行脑- 硬脑膜- 动脉血管融合术( EDAS ) ,颞浅动脉- 大脑中动脉吻合术(STA-MCA ), 脑-硬脑膜-肌肉...
杨咏波黄玉杰那世杰孙剑涛韦永祥
关键词:血管吻合烟雾病
文献传递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不同责任血管的疗效分析
梁维邦倪红斌徐武韦永祥
80岁以上高龄颅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2022年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80岁以上高龄颅内肿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9例80岁以上高龄颅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年龄80~87岁,平均(83.33±2.06)岁。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手术时间105~300 min,平均(199.44±75.93)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316.67±178.54)ml。出院时KPS评分70~100分,平均(90±10)分。无手术死亡病例,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癫痫等并发症。结论 高龄不是颅内肿瘤的手术禁忌,术前严格把握适应证、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处理迅速、准确,术后强化监测与护理,高龄颅内肿瘤多能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并获得良好预后。
张顶顶陈维涛韦永祥刘开东高永月杭春华李劲松
关键词:颅内肿瘤显微手术疗效
术前栓塞治疗蝶骨嵴脑膜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评价术前栓塞在蝶骨嵴脑膜瘤的外科治疗中的效果和意义。方法总结 2例经术前栓塞;扩大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的蝶骨嵴脑膜瘤,对其手术难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并复习文献。结果 1.栓塞后患者情况病例1栓...
杨咏波黄玉杰那世杰孙剑涛韦永祥
关键词:蝶骨嵴脑膜瘤术前栓塞脑血管造影
文献传递
术中电生理监测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压迫综合征106例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面肌旁路传导反应(lateral spread response,LSR)在微血管减压治疗脑神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本院2005年8月至2007年1月收治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病人计106例,全部病人在微血管减压手术全过程中行BAEP及LSR监测。结果:三叉神经痛57例病人中,2例术中出现Ⅰ、Ⅲ波消失,Ⅴ波低平,其中1例术后发生耳鸣,术后两个月康复。所有49例半侧面肌痉挛病人均引出LSR波形,在手术过程的不同阶段LSR反应消失,其中25例在垫入泰氟隆后消失,3例不消失的病人中,有1例在进一步调整泰氟隆位置后LSR消失。LSR消失与术后症状缓解存在一致性。结论: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过程中,联合应用BAEP、LSR等神经电生理技术跟踪手术过程,能够较好地控制听力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判断面神经减压的效果,从而提高手术疗效。
韦永祥梁维邦倪红斌蒋健刘志坚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半侧面肌痉挛三又神经痛
不同责任血管处理方式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不同类型的责任血管减压方法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研究我院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272例,对责任血管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的减压方法,观察术后疗效。结果典型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41例,术后治愈率为98.58%;椎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联合压迫82例,术后治愈率为95.12%;伴有旁穿支压迫28例,术后治愈率为92.86%;位于面听神经根部之间的压迫21例,术后治愈率为90.48%;总治愈率为96.32%。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对不同责任血管采取不同的减压方式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梁维邦倪红斌徐武韦永祥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责任血管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19例的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219例,观察术后2年疼痛改善情况,并结合年龄,病程,压迫血管类型,有无明显压迹等因素分析三叉神经痛的复发因素。结果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中,性别及年龄与术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病程<8年,动脉性压迫并有明显压迫切迹者,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P均<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措施,但病程,压迫血管类型及压迫程度是影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梁维邦倪红斌徐武韦永祥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远期疗效
瞬目反射对MVD术后DFP的预示意义研究及DFP发生机制的探讨
梁维邦庄敏杰倪红斌韦永祥徐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