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地
- 作品数:17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海分枝杆菌引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流感染一例被引量:2
- 2018年
- 海分枝杆菌属于光产色缓慢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该文报告1例由海分枝杆菌引起血流感染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其因面色苍白乏力20余年、意识模糊1 d入院。患者于20年前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前半年被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入院后通过全自动血培养仪对其静脉血标本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分离阳性培养物,经革兰染色及抗酸染色后,再进一步使用质谱分析技术进行鉴定,最后明确为海分枝杆菌感染。积极给予患者抗感染、调节免疫以及其它对症治疗后仍无效,其因呼吸、心力衰竭而死亡。海分枝杆菌为革兰阳性杆菌,抗酸染色阳性,常规方法无法鉴定,因此对于血培养分离到的细菌,除了采用革兰染色及常规方法鉴定外,还需结合抗酸染色以及质谱分析技术,以便为不常见细菌的鉴定提供可靠依据。
- 田瑞卿陈爱地王卫红
- 关键词:血流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
- 2014-2020年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分析河北保定市第一医院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流感染(BSI)患者的BSI类型、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20年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BSI的2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对BSI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采用BACT/AC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判读折点标准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执行标准(M100S)。结果 205例BSI患者中,原发性BSI 80例(39.0%),继发性BSI 125例(61.0%)。205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2株(34.9%),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50株(63.8%),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3株(1.3%),主要为热带假丝酵母菌。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头孢唑林耐药率达88.2%,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达90.0%;二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较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性很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较敏感,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无耐药性。革兰阳性菌中,人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100.0%,对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达82.9%、25.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感染性休克、白蛋白和血小板为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BSI病原菌分布广泛,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菌种耐药率差异较大,出现多重耐药菌,应根据BSI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控制预后影响因素,进而改善预后。
- 孟庆彩王卫红陈爱地王哲田瑞卿杨胜春刘晨
- 关键词:血液病血流感染病原菌
- 血液科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021年
- 探究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并对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54例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结果、一般资料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9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大,菌株为43株,达到了72.88%,革兰阳性菌比例在23.73%;其中真菌数量最少,所占比例为3.39%;(2)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药物的耐药率为91.67%;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相对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药物的耐药率为77.78%,铜绿假单胞菌对对头孢唑林药物的耐药率为53.33%;(3)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5.56%、83.33%;其中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药物的耐药率达到了66.67%;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1.11%、33.33%;(4)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形式中性粒细胞缺乏、D-二聚体、白蛋白指标可作为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5)多因素分析结提示显示,D-二聚体、白蛋白指标是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导致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根据患者D-二聚体、白蛋白等指标,能够对患者预后效果进行评估,为降低血液病患者病死率提供临床参考,为治疗血液病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 孟庆彩陈爱地王哲田瑞卿
- 关键词:血液科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
- 急性CO中毒与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肌红蛋白及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分析研究
- 王卫红苏春萍陈爱地范丽芳宋惠茹夏竹梅张昕李向农李庆胜杨晓红李丽芳
- 科学技术成果名称为《急性CO中毒与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肌红蛋白及心肌肌钙蛋白I的分析研究》,编号为07ZF024。该课题目的是分析心肌酶、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与急性心...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CO中毒心肌酶肌红蛋白
- 保定地区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研究
- 陈爱地贾建茹王卫红夏竹梅范丽芳宋慧茹等
- 随着抗菌药物大量使用和新型药物的不断应用,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峻,细菌的耐药性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临床分离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尤为突出。该课题在通过对保定地区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性检测,了解区域性的细菌耐药情...
- 关键词:
- 关键词: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合理用药
- 急性CO中毒与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肌红蛋白及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比较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分析心肌酶、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变化的差异,探讨上述指标在诊断ACOP合并心肌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不同程度ACOP和AMI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清心肌酶、Mb和cTnI,计算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肌酸激酶(CK)中的百分比(MB/CK)和种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乳酸脱氢酶(LDH)的比值(H/L)。结果重度ACOP患者血清CK、Mb明显高于AMI患者,但MB/CK和H/L明显低于AMI患者,各指标在不同程度ACO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酶及Mb在诊断ACOP合并心肌损伤中特异性不高,cTnI可作为判断ACOP合并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为正确判断ACOP合并心肌损伤提供可靠依据。
- 王卫红苏春萍陈爱地范丽芳宋惠茹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肌红蛋白心肌酶
- 医院内各类细菌培养结果超标原因分析
- 2007年
- 预防医院内感染,是医院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空气及各类物品消毒,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但消毒效果并不能在使用过程中始终检测,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对微生物污染进行目标检测,已成为控制医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内容。
- 白京霞陈爱地
-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超标微生物污染物品消毒
- 1996~2005年保定地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 了解保定地区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本地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将10年间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的1 032株革兰阴性杆菌,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双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收集10年间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及其药敏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年以前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居分离前5位,2002~2005年主要致病菌变化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2002~2005年耐药率比前6年显著增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喹诺酮类对革兰阴性杆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耐药性增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的抗菌作用较好.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活性已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 10年来革兰阴性杆菌中非发酵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出现多重耐药菌株.监测结果与全国大城市的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相比较,发现本地区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监测结果与其他地区有明显差异.
- 陈爱地胡晨王卫红夏竹梅宋惠茹
-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抗药性
- 自制快速手消毒液在连续护理操作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选择一种简便、省时、有效、刺激性小、经济实用的手消毒液,用于连续操作时手部的皮肤消毒。方法:选择我院自制75%乙醇98 ml加纯甘油2 ml的免洗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为实验1组)和采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为实验2组)进行对比,抽取96例(分成两组)临床护士在连续静脉输液操作时,手部清洁消毒前后取样,进行实验室细菌培养。结果:实验1组消毒后手指采样培养合格率96%,且手感干爽不油腻;实验2组洗手后手指采样培养合格率为94%,手部皮肤不同程度出现粗糟、干裂,且实施不方便。结论: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手带菌情况严重,自制甘油酒精快速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效果好,合格率为96%,且具有护肤成分,消毒后手感干爽,使用方便、节省时间、经济实用。
- 白京霞陈爱地张兰芳
- 三种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 2008年
- 目的监测临床分离的三种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从我院临床标本分离的243株革兰氏阴性菌,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十余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双纸片扩散法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2006~2007年耐药率比前四年显著增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对革兰阴性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增强。头孢他啶、丁胺卡那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较好。头孢哌酮/舒巴坦抗药活性已呈明显的抗药趋势。结论近五年来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有明显增强,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达到25%。
- 胡晨孙雪珊夏竹梅陈爱地
- 关键词: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菌耐药监测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