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永振

作品数:24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白血
  • 16篇白血病
  • 14篇急性
  • 12篇细胞
  • 10篇急性白血
  • 10篇急性白血病
  • 5篇血清
  • 5篇骨髓
  • 4篇白血病患者
  • 4篇病患
  • 3篇化疗
  • 3篇化疗后
  • 3篇急性白血病患...
  • 3篇非淋
  • 3篇白细胞
  • 3篇HL-60
  • 2篇蛋白
  • 2篇再生障碍性贫...
  • 2篇增殖
  • 2篇障碍性贫血

机构

  • 24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广东医学院
  • 1篇福建医学院

作者

  • 24篇陈永振
  • 9篇林斌
  • 8篇张宇明
  • 6篇杨勤
  • 4篇朱绮文
  • 4篇刘国勋
  • 4篇吴东红
  • 3篇汤斌
  • 3篇江黎明
  • 3篇程爽
  • 3篇杨志刚
  • 2篇张淑兰
  • 2篇袁宇宁
  • 2篇安峻峰
  • 2篇陈群
  • 1篇王永胜
  • 1篇蔡康荣
  • 1篇吴国才
  • 1篇王翠莲
  • 1篇李庆华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河北医学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河南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福建医学院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CAM-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该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CAM-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CAM-1高组与ICAM-1低组比较,前者疗效较差。结论ICAM-1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疗效。
张宇明江黎明陈永振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ICAM-1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38例AA患者血清sFas受体质量浓度 ,并与 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AA组患者血清sFas受体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清sFas受体质量浓度与AA合并感染、临床分型和治疗效果有关 (P <0 0 1)。结论 AA患者存在血清sFas受体质量浓度的降低 ,调节AA患者血清sFas受体质量浓度 ,可能成为治疗AA的一条新途径 ;检测AA患者血清sFas受体具有快速、方便、可靠等优点 ,可作为反映AA病情和观察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袁宇宁杨勤陈永振朱绮文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临床分型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常规分离3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体外培养7d,然后通过瑞氏染色、非特异性酯酶及氯醋酸萘酚酯酶染色及NBT还原试验分别观察了细胞形态学,细胞内酶化学和细胞功能变化,同时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观察了细胞膜分化抗原反应。结果:31例白血病细胞显示不同程度形态学成熟(P<0.01),除1例向粒-单方向分化,3例向单核方向分化外均向粒系方向分化,形态学成熟的细胞膜分化抗原CD11b和CD15表达率显著增加(P<0.01),同时代表细胞早期阶段膜分化抗原CD13和CD33表达率下降或阴转(P<0.01),细胞分化后代表细胞功能的NBT还原率亦明显增加(P<0.001)。结论:G-CSF能够诱导AML细胞分化成熟。
安峻峰王治萍张淑兰刘国勋刘国勋朱绮文陈永振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AMLG-CSF细胞诱导分化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6的测定及意义
2002年
陈永振林斌汤斌陈群
关键词:ELISA急性白血病血清IL-6
小剂量HA方案治疗急非淋白血病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报告了应用小剂量三尖杉酯碱-阿糖胞甘(LD-HA方案)治疗急非淋白血病(AN-LL)21例,完全缓解(CR)14例(66.7%),部分缓解(PR)3例(14.5%),总有效率81.2%。认为LD-HA方案对ANLL效果满意,尤其是骨髓增生程度较低和血液中白细胞不增多的白血病效果较好。建议病人缓解后加强巩固治疗,以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陈永振
关键词:白血病阿糖胞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红细胞酵母菌花环试验测定38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和35例初次确诊为MDS患者(患者组)缓解前后红细胞膜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及红细胞膜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 对照组RBC-C3bRR及RBC-ICR分别为(18.65±2.58)%和(7.45±2.16)%;患者组缓解前后RBC-C3bRR分别为(9.87±2.43)%和(14.65±3.22)%,而缓解前后RBC-ICR分别为(15.48±3.25)%和(9.36±2.56)%。患者组缓解前后RBC-C3hRR及RBC-I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患者组缓解前后RBC-C,bRR及RBC-I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后RBC-C3bRR明显升高,但仍较对照组低,缓解后RBC-ICR明显降低,但仍较对照组高。结论 MDS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下降,测定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RBC-C3bRR、RBC-ICR)可作为判定MDS患者疗效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林斌陈永振汤斌王永胜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复合物
监测血浆D二聚体对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DIC的意义被引量:9
1998年
杨志刚刘国勋程爽陈永振杨勤
关键词:D二聚体DIC白血病急性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测定及其临床价值
2002年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 40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 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 90 .0± 2 56.0 ) mg/ L vs(61 .0± 7.3) mg/ L,t=5.65 P<0 .0 0 1 ] ;1 2例完全缓解者缓解后血清 IL- 6水平较缓解前明显降低 [(80 .2±1 0 .0 ) mg/ L vs(31 0 .6± 45.0 ) mg/ L ,t=1 7.2 7P<0 .0 0 1 ]。结论 :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 IL- 6水平的变化 。
陈永振林斌汤斌陈群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清白细胞介素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胎肝细胞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30例临床分析
1993年
急性白血病在化疗间歇期应用胎肝细胞输注在国内外均有报道,而且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现将我院1989~1992年应用胎肝细胞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30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胎肝细胞悬液的制备和应用按文献方法制备胎肝细胞悬液即选择健康、HBsAg(一)。
陈永振程爽林超华李香珠张志平
关键词:胎儿肝脏细胞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β-微球蛋白(β-M)、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β-M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CRP测定采用免疫反射比浊法。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β-M、CRP水平分别为2.25±...
林斌陈永振李庆华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