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曦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射电
  • 2篇射电望远镜
  • 2篇望远镜
  • 1篇上海天文台
  • 1篇水脉泽
  • 1篇天马
  • 1篇天文
  • 1篇天文台
  • 1篇频率校准
  • 1篇谱线
  • 1篇谱线观测
  • 1篇脉泽
  • 1篇控制软件
  • 1篇恒星
  • 1篇恒星形成
  • 1篇OTF
  • 1篇CO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陈曦
  • 2篇吴亚军
  • 2篇刘庆会
  • 2篇沈志强
  • 2篇袁瑾
  • 2篇李娟
  • 1篇徐烨
  • 1篇董健
  • 1篇王均智
  • 1篇赵融冰
  • 1篇李晶晶

传媒

  • 1篇天文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演化阶段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CO观测
2006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 m毫米波望远镜,对处在不同环境下的9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进行了12CO(J=1-0),13CO(J=1-0)和C18O(J= 1-0)的成图观测.样本中7个源探测到了13CO云核,5个源探测到了C18O云核.只探测到2个源有明显的外流结构,且伴有C18O云核及水脉泽.首次在HII区S152/S153内探测到可能与红外源IRAS22566+5828成协的12CO分子外流.并采用典型的LTE方法给出了这些云核与外流的物理参量.观测结果表明只有恒星形成演化到一定的阶段,使得气体密度足够高时,才会形成C18O云核,而同时出现C18O云核和水脉泽时形成外流的可能性极高.
陈曦徐烨沈志强李晶晶
关键词:恒星形成水脉泽
天马望远镜谱线OTF观测系统被引量:2
2016年
OTF(On-The-Fly)观测模式是目前单天线最有效的谱线成图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单天线的谱线成图观测。主要介绍OTF观测模式在天马望远镜的实现情况。首先介绍天马望远镜OTF观测模式的观测过程和基本观测参数;接着分别对天马望远镜OTF观测系统的结构、观测控制软件、DIBAS(Digital Backend System)谱线终端、中频传输系统以及数据预处理软件进行介绍;最后给出对W3区域中的6条氢复合线的试观测结果。目前,天马望远镜的OTF观测系统已完成多次对外开放的谱线成图观测,均取得较好的观测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董健吴亚军袁瑾李尚活李娟王均智陈曦刘庆会沈志强
关键词:射电望远镜
上海天文台65米射电望远镜谱线观测及数据校准被引量:4
2017年
谱线观测是上海天文台65 m射电望远镜的主要观测手段之一,在和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联合研制脉冲星和谱线观测终端的基础上,开发了观测控制软件,设计了流量定标的硬件和软件,开发了频率校准程序。经过大量的观测测试,证明观测和数据校准系统的有效性,并于2015年下半年对国内用户开放,取得了大量的观测结果。详细介绍本终端的组成和功能,观测控制软件的流程,结合观测数据介绍流量定标和频率校准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并给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吴亚军刘庆会李娟赵融冰陈曦袁瑾
关键词:谱线观测频率校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