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晨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心脏
  • 3篇甲基化
  • 2篇胸腺
  • 2篇胸腺上皮肿瘤
  • 2篇上皮
  • 2篇上皮肿瘤
  • 2篇腺癌
  • 2篇腺上皮
  • 2篇腺上皮肿瘤
  • 2篇甲基化检测
  • 1篇胆道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动力疗法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搭桥术
  • 1篇心脏瓣膜

机构

  • 10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0篇陈晨
  • 4篇尹邦良
  • 2篇陆璨
  • 2篇赵元
  • 1篇喻风雷
  • 1篇李建明
  • 1篇潘世伟
  • 1篇魏启幼
  • 1篇袁运长
  • 1篇何彬
  • 1篇戴爱萍
  • 1篇郭宏伟
  • 1篇王群伟
  • 1篇袁睆
  • 1篇王保祥
  • 1篇胡建国
  • 1篇陆前进
  • 1篇张鹏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动力疗法在某些皮肤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使用光敏剂并照射特定光源,产生一系列光化学毒性效应,造成相应组织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坏死,从而达到清除病灶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法具有特异性强、无创、愈合不遗留瘢痕等特点,对某些皮肤肿瘤具有很好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是治疗某些皮肤肿瘤的一种新选择。
陈晨张鹏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皮肤肿瘤
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
2008年
回顾性总结了2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的心理护理,术前治疗,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的生命体征的监测,呼吸道护理,引流液观察,术后用药护理,双下肢护理以及术后康复指导等。认为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袁睆戴爱萍赵元陈晨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双孔三尖瓣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2011年
目的分析双孔三尖瓣畸形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8年8~12月收治的3例双孔三尖瓣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20~67岁。1例术前临床诊断为法洛四联症,行法洛四联症矫治术,缝闭三尖瓣副孔;1例术前临床诊断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行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未处理三尖瓣副孔;1例术前临床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心房颤动,行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缝闭三尖瓣副孔。结果 3例患者手术时间170~192 min,体外循环时间120~143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7~95 min;术后3~5 d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结果均正常,术后7~8 d均康复出院;出院后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行常规检查,恢复良好;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无三尖瓣反流,三尖瓣副孔处无异常血流。结论双孔三尖瓣畸形副孔有独立的瓣叶、腱索和乳头肌,能启闭自如。尸检是其主要诊断手段,其次为手术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仅三尖瓣副孔伴有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的患者有血流动力学异常时才需手术处理。
王保祥尹邦良潘世伟郭宏伟陈晨何彬
关键词:三尖瓣心脏外科
早期贲门腺癌中SOX17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早期贲门腺癌(GCA)中SOX1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索其与GCA肿瘤发生进展之间的关系,及SOX17基因甲基化作为早期GCA预后诊断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早期GCA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以及癌旁正常淋巴结,采用基于磁珠的DNA提取和亚硫酸氢钠修饰技术,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OX1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早期GCA肿瘤组织中SOX1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为73.8%,正常组织中为4.9%,GCA肿瘤组织中SOX17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1),但与疾病预后无关(P=0.14)。有18例同时在肿瘤组织和淋巴结中检测到SOX17启动子区甲基化。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中SOX17甲基化与GCA疾病预后有关(P<0.05)。结论:早期GCA肿瘤组织和淋巴结中均可检测到SOX17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状态。淋巴结中检测SOX17启动子甲基化作为早期GCA肿瘤预后判断的分子标记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陈晨陆璨陆前进
关键词:胃肿瘤腺癌淋巴结甲基化
肺腺癌组织与血清中半胱氨酸双加氧酶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半胱氨酸双加氧酶1(CDO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索其与肺腺癌发生进展的关联,及CDO1基因甲基化作为肺腺癌血清学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早期肺腺癌患者和肺部良性肿瘤组织及血清样本,采用基于磁珠的DNA提取和亚硫酸氢钠修饰技术,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D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肺腺癌组织中CDO1基因甲基化检测率为71.4%(25/35),对应的血清检出率为51.4%(18/35)。对照组中CDO1基因甲基化率为10.0%(2/20),对应的血清检出率为5.0%(1/20),肿瘤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肺腺癌患者血清检测CDO1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从肿瘤组织中直接检测其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r=0.732,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和血清DNA中存在CDO1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状态,且具有极高的特异性。血清游离DNA的甲基化检测可能为肺腺癌的早期诊断、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全新的临床思路。
陈晨陆璨陆前进
关键词:甲基化血清
机器人辅助内镜下心脏手术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近十年来,心脏微创外科手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机器人系统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借助机器人系统,心脏外科医生可以更好地通过胸部小切口完成各种心脏手术。而随着配套手术器械的改进,三维视觉系统的建立以及反馈系统的使用,国外已有多位医生在机器人辅助下完全完成了内镜下的心脏手术。
陈晨李建明尹邦良
关键词:机器人胸腔镜
急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预防
2010年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急症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120例急症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无一例发生胆道损伤,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建立严格的腹腔镜准入制度,术中遵循"辨-切-辨"原则,细致准确的操作,有条件者使用术中胆道造影或超声刀常可有效预防胆道损伤的发生.
陈晨王群伟
关键词:急症
胸腺上皮肿瘤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观察胸腺上皮肿瘤(TETs)组织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探索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TETs肿瘤发生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胸腺上皮肿瘤组织,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技术检测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 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总检出率为37.8%;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无关(P>0.05);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学分型,分化越差的TETs组织中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越高,大多数甲基化阳性结果均来自于B2/B3/C组,A/AB/B1组仅有少量甲基化阳性结果(P=0.002);按照Masaoka病理分期,Ⅰ+Ⅱ期肿瘤中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低于Ⅲ+Ⅳ期(P=0.001)。结论 CDH13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与TETs肿瘤的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型密切相关。
陈晨陆璨陆前进
关键词:胸腺上皮肿瘤甲基化DNA
137例胸腺上皮肿瘤的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对胸腺上皮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寻与疾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心胸外科1997年6月至2007年9月胸腺上皮肿瘤病例137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于术后进行随访,按照Masaoka病理分期将所有病例分为MasaokaI/Ⅱ期和Ⅲ/Ⅳ期两组,按照WHO组织学分型将所有病例分为WHOA/AB/B1组和B2/B3/C组,应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等寻找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中124例(90.5%)行全切手术,9例(6.6%)行姑息性切除,4例(2.9%)行活检术。MasaokaⅠ/Ⅱ期病例中手术全切率(100%)明显高于Ⅲ/Ⅳ期病例的全切率(分别为67.9%和63.6%,P<0.001)。137例病例中总的5年、10年总生存率为71.4%和50.1%。MasaokaI/Ⅱ期病例生存率明显高于Ⅲ期、Ⅳ期病例(P<0.001);按照WHO分型,A/AB/B1型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2/B3/C型病例(P<0.001);完全切除病例术后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不完全切除和活检病例(P<0.001)。COX回归分析发现,Masaoka病理分期、WHO组织学分型、肿瘤完全切除及手术时年龄与预后相关。结论:Masaoka病理分期、WHO组织学分型、肿瘤完全切除及手术时患者年龄是胸腺上皮肿瘤患者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
陈晨尹邦良魏启幼胡建国喻风雷袁运长赵元
关键词:胸腺上皮肿瘤WHO组织学分型预后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患者30例,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乌司他丁组于体外循环开始前、术中静脉应用乌司他丁(2万U/Kg),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转流前、停机后2h、6h用支气管纤维镜行肺泡灌洗,抽取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并计算氧合指数。检测BALF中IL-8,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E)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后BALF中IL-8和PMNE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组IL-8,PMNE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肺功能损伤程度小(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可以引起血浆和肺内炎性介质明显增多,乌司他丁可以减轻CPB术后急性肺性损伤的程度,具有肺保护作用。
陈晨尹邦良
关键词:糖蛋白类体外循环副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