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在小儿腹腔镜疝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手术的术前镇静及预防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小儿斜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0例,在术前准备室,两组患儿在家属陪伴下分别经双侧鼻孔滴入右美托咪定1μg/kg(A组)和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B组),均配制成0.5 m L。滴鼻后轻捏双鼻促进药物经鼻黏膜吸收。30 min后入手术室进行常规静脉麻醉诱导,术中予盐酸瑞芬太尼及2%~5%的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儿入室时的镇静评分和父母分离时的情绪评分、苏醒时间、不良反应、术后躁动评分及家长满意度。结果:用药后30 min,A组患儿镇静评分和父母分离时的情绪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在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1μg/kg术前滴鼻用于腹腔镜疝手术患儿,可有效改善术前焦虑情绪,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且不延长苏醒时间,并提高家长满意度。
- 钱丽萍陈俊杰曹苏
-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疝术前用药小儿
- 尼可地尔对单肺通气中塌陷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尼可地尔对单肺通气中塌陷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HT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sham组(S组,双肺通气+开胸)、阴性对照组(C组,单肺通气+开胸+生理盐水)、尼可地尔组(N组,单肺通气+开胸+尼可地尔)、拮抗剂组(J组,单肺通气+开胸+尼可地尔+格列苯脲),每组6只。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切开置入自制双腔气管导管实施机械通气。S组仅麻醉手术,不单肺通气,其他三组均有单双肺通气,并在手术开始前输注干预药物。N组在单肺通气前由静脉输入尼可地尔100μg·kg^(-1)·h^(-1),输注1h。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J组在实施单肺通气前由静脉输入格列苯脲75μg·kg^(-1)·h^(-1)及尼可地尔100μg·kg^(-1)·h^(-1),输注1h。取非通气肺保存处理,测湿/干重比(W/D)和SOD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非通气肺组织HIF-1α蛋白含量,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非通气肺组织HIF-1αmRNA表达量。结果 C组和J组非通气侧肺W/D明显高于,SOD活性明显低于S组和N组(P<0.05)。C组、N组和J组HIF-1α蛋白和HIF-1α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S组,且N组明显高于C组和J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在家兔单肺通气时对非通气侧肺有保护作用,减少氧化应激,并且作用于mito KATP,通过上调HIF-1α发挥作用。
- 王春光曹苏柏文陈俊杰卞小翠嵇富海
- 关键词:尼可地尔单肺通气肺保护缺氧诱导因子-1Α
- 全外显子组测序筛查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抵抗相关基因研究
- 2023年
- 目的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术后放疗后不同预后患者的基因谱差异, 筛选与放疗抵抗相关的遗传变异。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及术后辅助放疗的32例ESCC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1年内是否出现照射野内复发分为复发组(放疗抵抗组, n=16)和稳定组(放疗敏感组, n=16)。分别提取患者的基因组DNA, 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应用Trimmomatic、BWA、Picard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处理数据, 通过GATK对比获得比对文件, 然后利用Vardict软件从测序数据中筛选出两组的各类遗传变异。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无瘤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ESCC患者D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样本数据质量控制, 本研究最终纳入26例患者进行后续分析, 复发组和稳定组各13例。全组非沉默肿瘤突变负荷中位数为0.95个/Mb, 突变碱基替换类型均以C>T的转换为主, 其次为C>G的颠换;发生频率最高的遗传变异依次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75.1%)、缺失突变(13.7%)、插入突变(10.5%);复发组中肿瘤特有突变数目较稳定组稍高(中位突变数分别为36、34), 且两组突变频率前十的基因谱明显不同。复发组中检测到392个特有突变基因, 前5个分别为:MUC19、NPIPA5、EPPK1、FLG和FOXG1。稳定组检测到192个特有突变基因, 前5个分别为TCHH、WNK1、AIM1L、COL6A5和DPCR1。复发组中位DFS和中位OS分别为15.0个月(95%CI为10.1个月~未达到)和26.2个月(95%CI为19.8个月~未达到), 稳定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单因素分析发现, GRIK2(χ^(2)=6.81, P=0.009)、MUC4(χ^(2)=4.25, P=0.039)、MUC5B(χ^(2)=4.03, P=0.045)、PRRG1(χ^(2)=5.15, P=0.023)基因突变、3p缺失(χ^(2)=4.16, P=0.041)和14q缺失(χ^(2)=7.09, P=0.008)与DFS相关;FLG(χ^(2)=6.41, P=0.011)、NPIPA5(χ^(2)=4.57, P=0.033)、PKD1L2(χ^(2)=6.41, P=0.011)、FOXG
- 陈志明陈俊杰李李丁倩韩钰楠赵洪瑜
- 关键词:食道鳞癌
- 肠二醇在制备治疗放射性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肠二醇在制备治疗放射性肠炎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本申请中建立了小鼠和肠上皮细胞的X射线辐射模型,检测肠二醇对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C57BL/6J小鼠在12gy的X线照射下,小肠的长度缩...
- 薛万江赵子豪胡懿淋陈俊杰易剑锋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患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下患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患儿斜疝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静脉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每侧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0.5ml/kg,B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中盐酸瑞芬太尼及以2%-5%的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时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术后镇痛评分、家长满意度及术后追加镇痛药的发生率。结果 A组在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评分、术后2、4、8h的FLACC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2h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后曲马多使用例数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安全有效,可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减轻术后疼痛,提高家长满意度。
- 钱丽萍陈俊杰曹苏
- 关键词: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腹腔镜患儿
- 丙泊酚麻醉对试管婴儿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对试管婴儿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买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共收集320例进入试管婴儿新鲜周期程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丙泊酚分为麻醉组(108例)和非麻醉组(212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两组患者基线水平资料,探讨丙泊酚麻醉对妊娠结局宫内妊娠率的影响;根据宫内妊娠的结局变量分为宫内妊娠组(155例)和非宫内妊娠组(165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宫内妊娠的变量。结果麻醉组和非麻醉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各纳人91例患者,匹配后两组患者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组宫内妊娠率为47.25%,非麻醉组宫内妊娠率为54.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宫内妊娠组及宫内妊娠组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女方年龄、男方年龄、子宫因素、扳机日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丙泊酚麻醉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对试管婴儿宫内妊娠率无明显影响。
- 刘言芳陆翠娥陈俊杰黄赛赛高永涛
- 关键词:试管婴儿
-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氢吗啡酮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36
- 2022年
-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氢吗啡酮静脉用药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19例,男43例,女76例,年龄40~64岁,BMI<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TAPB组(T组,n=29)、氢吗啡酮静脉用药组(H组,n=31)、TAPB联合氢吗啡酮静脉用药组(TH组,n=30)和对照组(C组,n=29)。记录诱导前10 min和拔管后5 min的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托品、去氧肾上腺素、艾司洛尔、乌拉地尔的使用情况。记录拔管后5 min、1、6、12 h的VAS疼痛评分和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拔管后24 h内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诱导前10 min比较,拔管后5 min四组血浆E和NE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拔管后5 min,T组、H组和TH组血浆E、NE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TH组比较,T组和H组血浆E、NE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拔管后5 min、1、6 h,T组和TH组VAS疼痛评分和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TH组比较,拔管后5 min、1、6 h,T组和H组VAS疼痛评分明显增加(P<0.05)。与C组比较,T组、H组和TH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去氧肾上腺素使用比例、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补救镇痛比例明显降低(P<0.05)。与TH组比较,T组和H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去氧肾上腺素使用比例、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增加(P<0.05)。四组拔管后24 h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腹横肌平面阻滞或氢吗啡酮静脉用药相比,两者联合使用能够减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
- 陈蔚陈俊杰孔建辉
-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氢吗啡酮腹腔镜应激反应术后镇痛
- 大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对切口周围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大鼠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术(SMIR)对切口周围组织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MIR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仅行切割皮肤和肌肉操作;SMIR组在假手术组基础上牵拉皮肤、肌肉1h制作SMIR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术后第3、7天切口周围肌肉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第3天,SMIR组NF-κB蛋白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第7天,SMIR组NF-κB蛋白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与对照组的NF-κB蛋白表达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MIR激活切口周围组织,增加NF-κB表达。
- 刘焕陈俊杰曹苏沈施仁
- 关键词:核因子KB
- 转谷氨酰胺酶3对胃癌发展和预后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转谷氨酰胺酶3(TGM3)对胃癌发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150例及2020年8月10例患者的配对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TGM3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TGM3蛋白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TGM3过表达胃癌细胞株,分为空载体组(NC)和TGM3过表达组(TGM3-1、TGM3-2)。利用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TGM3表达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将购自南通大学动物中心的12只4周龄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3组构建皮下瘤模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和IHC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TGM3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t=7.091 P<0.01;IHC:χ^(2)=7.061,P<0.01)。生存分析表明,TGM3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长于低表达患者(风险比=0.576,95%可信区间=0.367~0.904,P<0.05)。实验证明TGM3升高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NC:1226.667±12.014;TGM3-1:311.333±7.024,t=113.900,P<0.01;TGM3-2:337.667±10.599,t=96.110,P<0.01)、迁移(NC:0.477±0.031;TGM3-1:0.260±0.028,t=9.016,P<0.01;TGM3-2:0.223±0.007,t=13.720,P<0.01)和侵袭能力(NC:583.667±13.577;TGM3-1:386.000±8.185,t=21.600,P<0.01;TGM3-2:365.333±10.599,t=21.960,P<0.01),以及抑制裸鼠皮下瘤生长[NC:(0.864±0.071)cm^(3);TGM3-1:(0.353±0.027)cm^(3),t=11.630,P<0.01;TGM3-2:(0.256±0.040)cm^(3),t=12.890,P<0.01]。结论TGM3在胃癌中发挥抑癌作用,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 钱江陈俊杰毛勤生朱斌臧伟杰薛万江
- 关键词:胃癌预后
- 基于β淀粉样蛋白探讨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抗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基于β淀粉样蛋白(Aβ)探讨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抗阿尔茨海默症(AD)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天然产物库为筛选对象,运用软件Autodock以对接方法从库中筛选出与β分泌酶1(BACE1)对接较好的化合物,以对接打分作为挑选标准,挑选出候选化合物,并测试这些化合物在10μmol/L时与BACE1的亲和力,分析候选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最终挑选1~2个化合物作为靶标分子,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与Aβ相关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按照对接打分由高至低排序筛选出8个天然产物,其中3个化合物在10μmol/L时与BACE1的结合力超过了60%;结构分析发现有2个化合物的结构均属于苯乙醇苷,最终挑选大车前苷和连翘酯苷作为靶标化合物;大车前苷和连翘酯苷对BACE1的IC_(50)分别为(3.86±0.21)μmol/L和(4.52±0.29)μmol/L;大车前苷和连翘酯苷能显著下调大鼠神经元细胞中的BACE1、sAPPβ的表达水平(P<0.05,P<0.01,P<0.001),上调α-分泌酶(ADAM10)的表达(P<0.05,P<0.01)。结论: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大车前苷和连翘酯苷能通过下调BACE1、sAPPβ,上调ADAM10的表达来抑制Aβ的表达,从而减缓AD的发展进程,这为基于Aβ通路抗AD的研究提供了优质的先导化合物。
- 陈胜玮许峥王天麟陈俊杰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症连翘酯苷Β淀粉样蛋白BA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