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
-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在皮肤肿瘤中的表达
- 2017年
- 目的:探索正常皮肤、日光性角化(AK)、鲍温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芳香烃受体通路相关蛋白AHR及CYP1A1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例正常皮肤,10例AK,10例鲍温病以及20例皮肤SCC中AHR及CYP1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HR在正常皮肤、AK、鲍温病和皮肤SCC中表达于细胞浆和细胞核,阳性率分别为33%,100%,80%,65%;AHR在细胞核表达中阳性率分别为20%,70%,60%,50%;CYP1A1在正常皮肤、AK、鲍温病和皮肤SCC中表达于细胞浆,阳性率分别为20%,20%,20%,15%。结论:AHR的高表达和激活与皮肤SCC的发生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其在皮肤肿瘤中的作用。
- 潘展砚陈佳胡婷婷吴伊旋王辰樑鞠强
- 关键词:芳香烃受体AK鲍温病鳞状细胞癌
- TAMs在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浸润及与STAT3、VEGF蛋白表达的关系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素瘤组织中TAMs浸润与STAT3、VEGF蛋白表达及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CMM组织及15例色素痣组织中CD68(标记TAMs)及VEGF、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MM组织TAMs计数为(29.6±9.1)个/HP,STAT3及VEGF蛋白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0.0%(28/40)、62.5%(25/40);而色素痣组织分别为(10.5±3.8)个/HP、13.3%(2/15)、0%(0/15);两两比较,P值均<0.001。CMM组织中TAMs计数、STAT3及VEGF蛋白表达与Clark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01,P<0.001;P=0.007,P=0.004;P=0.008,P=0.004)。TAMs在STAT3蛋白及VEGF蛋白阳性组织中的计数分别显著高于在STAT3蛋白及VEGF蛋白阴性组织中的计数(P值均<0.001),STAT3蛋白表达与VEGF蛋白之间也具有显著相关性(P值<0.001)。结论 CMM组织中TAMs浸润与STAT3、VEGF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且三者均与Clark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TAMs可能通过调节STAT3、VEGF蛋白的表达,对CMM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有望成为CMM的靶向性治疗提供新思路。
- 殷芳吴飞陈佳章楚光王萍宋宁静
- 关键词:TAMSSTAT3VEGF皮肤恶性黑素瘤
- TLR-4和NF-κB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 LPS-TLR4-NF-κB这一炎症信号通路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变中的作用...
- 陈佳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内胆管结石
- 文献传递
- 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9
- 2020年
-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门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若没有及时正确的干预,可进展为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RCP)。RCP患者病情反复难愈,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有关RCP的研究及报道较少,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且较难治愈。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对RCP的治疗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 陈佳陈佳张力张力陈先国
- 关键词: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
- 褪黑素和双氢睾酮的双重缺乏促进睡眠剥夺小鼠前列腺间质细胞损伤并通过cGAS-STING通路介导前列腺炎发生的研究
- 陈佳
- 数字化曲面体层片与锥形束CT对口腔种植区骨量测量的临床评价
- 研究目的: 比较数字化曲面体层片(digital panoramic radiograph,OPG)和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tomography,CBCT)对口腔种植区骨量测量结果之间、两种测...
- 陈佳
- 关键词:口腔种植锥形束CT临床诊疗
- 文献传递
- 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在膀胱癌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生存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考察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在膀胱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30 mg吡柔比星+50 mL 5%葡萄糖溶液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组患者采用1000 mg吉西他滨+50 mL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均为每周1次,连续治疗8次,此后每个月治疗1次,连续治疗1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和常规检查。随访2年,详细记录患者的复发时间、复发进展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取两组患者的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核基质蛋白22(NMP-22)、膀胱特异性核蛋白4(BLCA-4)、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1年复发率和2年累积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尿液肿瘤标志物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尿液NMP-22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液BLCA-4、IL-8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等膀胱刺激症状,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36%,观察组为26.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夏浩然梁朝朝杨诚杨诚
- 关键词:吉西他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观察
- IL-17通过CXCL1/CXCL2途径介导中性粒细胞局部浸润加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疼痛症状的研究
- 研究目的: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prostatitis/Chronicpelvicpainsyndromes,CP/CPPS)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与CP/CPPS的发展有关...
- 陈佳
- 关键词:前列腺炎疼痛症状IL-17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