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准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三种核酸提取方法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的比较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比较三种核酸提取方法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的效果,为优化2019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020年2~3月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咽拭子共50份,作为研究对象。并选阳性标本一例,进行1:2、1:4、1:8、1:16、1:32、1:64、1:128、1:256比例稀释,获得不同浓度的新冠病毒标本。分别以柱提法、磁珠法和浓缩法三种方法提取病毒核酸(包括ORF1ab基因和N基因),并进行荧光RT-PCR扩增,根据扩增结果对三种方法的核酸提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用三种核酸提取方法对新冠病毒核酸ORF1ab基因的提取检出率和对实验室确认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磁珠法最佳(P<0.05),对新冠病毒核酸N基因的提取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稀释倍数为1:64的阳性标本,三种提取方法提取到的ORF1ab基因Ct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提取到的N基因Ct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稀释倍数为1:128时,浓缩法提取不到ORF1ab基因和N基因,而柱提法和磁珠法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稀释倍数为1:256时,磁珠法仍可以提取到N基因。结论:磁珠法是快捷有效的核酸提取方法,即使在高倍稀释的情况下也能够达到较高的核酸提取率,并能实现自动化,避免了手工提取的误差,能为临床诊治提供一个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能适应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的筛查需求。
- 陈雄毅周怡兴陈世准陈平李成德岑丽莲
- 关键词:磁珠法RT-PCR
- 肺康复治疗方案对急性期中重度COPD患者BODE指数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评估肺康复治疗方案对急性期中重度COPD患者BODE指数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急性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1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氧呼吸的训练,1次/d,20min/次;观察2组在观察1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下肢训练,1次/d,20min/次。5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测定3组患者在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6MWD)、FEVl%pred、体质量指数(BMI)、呼吸困难指数(MMRC),计算BODE指数。结果3组中度患者中观察1组、观察2组的6MWD差值分别为(30.1±5.0)m、(63.9±11.1)m,与对照组(10.1±1.1)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1组、观察2组的FEVl%pred差值分别为7.9±3.0,11.6±1.5,与对照组2.4±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BMI差值为4.3±0.5,与对照组0.6±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BODE指数差值依次为0.8±0.2,1.2±0.4,与对照组0.3±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组重度患者中观察1组、观察2组的6MWD差值分别为(55.1±30.1)m,(87.0±22.6)m,与对照组(8.6±3.6)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1组、观察2组的FEV,%pred差值分别为7.6±1.2,10.9±1.0,与对照组1.9±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1组、观察2组BMI差值为2.9±1.2,5.3±1.4,与对照组1.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MMRC差值为1.5±0.3,与对照组0.3±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BODE指数差值依次为0.9±0.1,1.4±0.6,与对照组0.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极重度患者中观察1组6MWD差值为(42.2±4.4)m,与对照
- 林颖邹天士陈世准陈小波
- 关键词:肺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ODE指数
- 新冠病毒感染患者23例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对本院收治的23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2020年5月6日在本院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及药物治疗方案。结果:23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5岁;无症状感染者4例,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9例,其中普通型17例,重症2例。有5例合并其他病菌感染;临床表现方面出现咳嗽39.13%,发热69.57%,乏力30.43%,咽痛/咽干/咽痒21.74%,流涕4.35%,气促26.87%,其中肺部有炎症病灶的占82.61%;23例病人均使用中药方剂治疗,23例患者均获得治愈,治愈率100%;第一次转阴时间最短4 d,最长33 d,第一次阴转后复查结果阳性共11例(其中口咽拭子复阳4例,鼻咽拭子复阳4例,肛拭子复阳3例)复阳后患者均无明显不适,第一次复阳后到再次转阴时间最短5 d,最长28 d,对第一次阴转时间及第一次复阳后阴转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者无统计学意义(Z=-0.306,P>0.5)。结论:本院收治经积极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预后良好,但该病毒在体内残留时间长,核酸复阳率高,提示该病毒存在较长的感染期,提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都需要继续做好新冠预防措施,防止疫情反复。
- 林晓敏刘杼升陈世准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 广东省肇庆地区1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肇庆地区1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3月6日19例来源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封开县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例COVID-19确诊病例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感染年龄介于3岁到65岁之间,重型患者及死亡患者年龄在56-64岁之间,无地区特异性分布。临床分型轻型(10.5%)、普通型(73.7%)、重型(10.5%)、死亡(5.3%)。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94.7%)、乏力(68.4%)、咳嗽(57.9%)为主,还有气促、流涕、鼻塞、咽痛、咽痒、腹泻等症状。住院天数为8-33d,出院后复阳率为21.1%。83.3%患者CT表现为单肺或双肺不同程度的肺炎病灶,重型CT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病变。A型血型患者(52.6%)比B型(26.3%)、O型(21.1%)患者多,重型和死亡病例血型均为B型。入院血常规,WBC和LY#大多病例正常,极少数偏低或偏高,血清CRP(57.9%)、ESR(89.5%)升高,部分患者FIB(42.1%)、ALT(21.1%)、LDH-L(42.1%)和HBDH(37.5%)轻度升高,普通组和重症组的HBD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项目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9.5%合并嗜肺军团菌感染,4.8%合并肺炎衣原体或肺炎支原体感染。鼻咽拭子RNA阳性检出率(63.1%)最高,其次是肛拭子(24.3%),口咽拭子(7.7%),痰(4.9%)。鼻咽拭子和肛拭子Ct值比较,N基因Ct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ORF1ab基因Ct值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型COVID-19患者大多是老年人,部分具有基础疾病,出现了肺部、心肌损伤等炎症反应,临床医师可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胸部影像学CT表现及时做出诊断并合理治疗。
- 梁丽霞陈世准程慧张燕霞刘健陈平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 血浆降钙素原检测在恙虫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恙虫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为恙虫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99例恙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3例恙虫病患者作为恙虫病组,另选取同期该院63例非感染发热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所有恙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恙虫病组和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PCT水平;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99例恙虫病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级,分析比较各级恙虫病患者PCT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99例恙虫病患者入院时PCT阳性率为98.0%,高于WBC的33.3%、CRP的88.6%、ESR的73.6%、外斐氏试验的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恙虫病组入院时血浆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239,P<0.001;Z=-4.511,P<0.001);恙虫病组和对照组WBC和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级恙虫病患者血浆PCT水平逐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恙虫病患者PC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57,P<0.001)。结论血浆PCT检测在恙虫病诊疗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临床病情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梁凤嫦陈世准余世英吴小文
- 关键词:恙虫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
- 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稳定期伴高碳酸血症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伴高碳酸血症患者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COPD并伴有高碳酸血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高压通气治疗组(n=31)和常规通气治疗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p H、Pa O2、Pa CO2值,同时在治疗1月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以及血氧饱和度(Sp O2)下降分数分析。结果 高压通气治疗组和常规通气治疗组呼吸支持前后p H无差别(P〉0.05),通气后1 h、1周、1月Pa O2、Pa CO2均明显改善(P〈0.05),高通气治疗组与常规通气组相比Pa O2升高更明显(P〈0.05),Pa CO2降低更明显(P〈0.05),6 min运动距离未见明显差别(P〉0.05),6 min运动后Sp O2下降分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采用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较常规通气更为有效和长期的改善通气,使Pa O2、Pa CO2、肺功能趋于正常水平。
- 林颖何涛陈世准
-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高碳酸血症血气分析
- 心肌酶谱联合超敏肌钙蛋白Ⅰ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研究价值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超敏心肌肌钙蛋白Ⅰ(hs-cTnI)联合心肌酶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某院78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均行心肌酶谱检测、心肌酶谱联合hs-cTnI检测,观察两种方法的检测准确率;同期抽取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酶谱检测情况对比。结果:心肌酶谱联合hs-cTnI检查的准确率是56.41%(44/78),心肌酶谱检查准确率是19.23%(15/78),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心肌酶检测结果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hs-cTnI联合心肌酶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 梁凤嫦陈世准余世英
- 关键词:心肌酶谱冠心病
-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体会
- 2013年
- 目的探讨和研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体会。方法将64例中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术,观察组则采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引流,对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出现胸膜反应及胸痛现象的概率为3.13%(1/32);对照组出现胸膜反应及胸痛现象的概率为12.50%(4/3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穿刺抽液,患者的胸膜反应及胸痛现象的发生率要明显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林颖陈世准杨志明
- 关键词: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