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真
- 作品数:44 被引量:28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新写实:意义的重构被引量:5
- 2005年
- 新写实小说是在社会从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型初期,人们价值观念随之大规模位移的背景下产生的文学思潮。它以“搁置”的方式完成对政治话语和形而上话语的解构,而在世俗生存层面上完成了意义的重构。其独特的叙述方式也正是独特价值观念的艺术展开,两者之间具有完整的同构性。
- 阎真
-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社会转型
- 论冯伟林历史散文的文体特征
- 2010年
- 冯伟林以历史为题材来创作散文,出版了《谁与历史同行》、《借问英雄何处》、《书生报国》几部散文集。他从容不迫地书写了对同乡先贤的理解和敬意,淋漓酣畅地表达出知识分子忧患意识。他焦切地呼唤着离我们渐行渐远的英雄,同时又极富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一股“铁肩挑道义”的豪情壮志。他的散文呈现出雍容、大气、波澜壮阔之美,有惊涛裂岸之势,
- 阎真唐恬
- 关键词:历史散文文体特征忧患意识散文集使命感责任感
- 理解阿Q:从新的基点出发被引量:1
- 1988年
- 关于《阿Q正传》的研究,一旦我们的思维视野不再局限于现实主义界柱之内,认识到阿Q并非一个现实主义文学形象,我们就从种种自我束缚中得到了解放。①从这个新的基点出发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就会发现。
- 阎真
- 关键词:《阿Q正传》现实主义文学精神胜利法阿Q形象阶级论
- 时代语境中的知识分子——说说《沧浪之水》被引量:49
- 2004年
- 阎真
- 关键词:《沧浪之水》时代语境知识分子人文理想人格范式精神资源
- 网络小说艺术取向反思被引量:2
- 2004年
- 阎真
- 关键词:网络小说艺术取向艺术形态当代文学超文本结构
- 作为一个“艺术至上”论者(创作谈)被引量:1
- 2013年
- 我是一个大学教授,又写过几部长篇小说,多年来给本科生研究生开“小说艺术”、“小说理论”课程。近30年的教学生涯,使我形成了成熟、稳定、执着的审美标准和批评观念。我的艺术理念,说得温和一点是“艺术本位”,说得绝对一点是“艺术至上”。对于任何作品,我首先关注的不是它是否触及了敏感而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否有精神创意性和思想深刻性,而是它是否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因为,我分析的对象是文学,既然是文学,我的第一眼光、第一标准必须是从文学本身派生出来的,即艺术性的眼光和标准。偏离了文学的眼光,直接面对作品的社会性、思想性、时代性,那不是文学批评。有些作品由于时代的社会的原因,在非文学的意义上获得成功,
- 阎真
- 关键词:小说艺术审美标准文学本大学教授小说理论教学生涯
- 丁香,绽放在灵魂的雨巷——唐象阳诗集《时光的碎片》赏析
- 2013年
- 每当捧起唐象阳诗集《时光的碎片》(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2月版),犹如练养生瑜珈,生命的沉重与释然全在这一吸一呼问尽显。季节的感伤、恋爱的忆念、婚姻的况味、仕途的艰难、独处的落寞与孤寂在诗歌里感性地流泻,
- 朱玉敏阎真
- 关键词:诗集丁香灵魂感伤孤寂
- 历史要求: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命运之逆转被引量:1
- 2015年
- 一百年来,中国最大的文化事件之一,是传统文化现代命运的历史性逆转,即从新文化运动时期被全面摧毁到今天的全面复兴。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选择同时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取决于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历史要求。历史要求决定文化选择。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基本历史要求是反思国家危亡的文化根因,而今天的基本历史要求是寻求大国崛起的文化自尊自信。对今日中国而言,传统文化是大国崛起进程中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源泉,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记,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必然历史要求。
- 阎真
-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传统文化现代命运历史转折
- 儒家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被引量:31
- 2000年
- 本文描述了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世纪初对儒家文化的全面反叛以及在世纪末对儒家文化的重新认同这一历史演变轨迹,多方面地论述了儒家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复杂而深刻的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对一些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了重新解读和阐释。
- 罗成琰阎真
- 关键词:文学影响因素儒家文化
- 曾在天涯被引量:1
- 2004年
- 亡羊补牢很多年前,编辑在翻阅自然来稿的时候,读到了这部长篇。感觉很不错,推荐给了兄弟编辑室的高贤均。读过的编辑都说不错,既真实也独到也典型也深刻,出版之后也获得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人民文学奖"。但在书店销售,却是波澜不惊。细想起来,说不错的,是在别人询问之后,还没不错到别人询问之前。按捺不住的主动推荐和被问及的不错,其实就是畅销与否的分界。那些年,拼命赚钱,拼命出国,心思都很宏大。对《曾在天涯》的细致,可能会缺少耐心。这或许就是在书店波澜不惊的原因之一。《当代》编辑也正是有类似的担心,才放弃了刊载,使得《当代》读者没能更早认识阎真。检讨起来,当然是失误。好在有了《当代·长篇小说选刊》,有了弥补过失的机会。也好在中国人民心思宏大多年以后,平和多了,也耐心多了。感谢阎真,对《曾在天涯》作了重新梳理,让编辑残存的担心,都变得多余。
- 阎真
- 关键词:小说想像奖学金厨房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