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佩衡
-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 以往的语言学仅在乎语言内部(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律的研究,似乎无意中已将文化因素排除在外;处在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定性中的语言教学便无形中疏远了外部环境的重要性。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往后,在社会语言学的视野确立之后,语言学...
- 阎佩衡王谋清
- 关键词:语境
- 译事的语言学外层结构问题——走在由“得法”经“得体”而“得宜”的路上被引量:3
- 2015年
- 文章经结构与语义三维关系演绎关注了译作结局的问题,并试图通过一个外层结构的建立来兑现这个结局。先出入于I-语言与E-语言之间,认定乔姆斯基的I-语言属于既不涉及语言使用也不涉及言语所指的逻辑句法范畴,不能同本质上属于语用范畴的E-语言—SL和TL直接相关;再斟酌于内擫说与外拓说之外,敲定译事是一个"由‘言内’经‘言外’而‘言后’"的动态行为,而意义的翻译则是一个"由‘指事’经‘行事’而‘成事’"的行为曲线;终演绎于意义与结构的关系之后,断定在言语活动中,乃是意义决定结构而不是结构决定意义。结论是:正如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需要在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关照下兑现其理解之得法及其表达之得体一样,言后意义需要在外层结构的监察中实现译作结局之得宜,否则译作的高下就会徘徊于仁者与智者之间而莫衷一是。
- 阎佩衡
- 走在得法、得体兼得宜的路上——尼采《天才,舍我其谁》译后
- 2015年
- 今,若夫译事可谓跨文化之举,则译文可指跨文化之行,而译入尼采之所言者,则实可谓跨文化之一例耳;本文,拟以'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的言语行为之规约,先指其所言,中行其所事,终图其所效,以资同步于译事之发展,以便合拍于时代之脉络,以企合乎于稿约之企望——其解读,法乎?其行文,得体乎?其结局,得宜乎?有待评议了。
- 阎佩衡
- 关键词:尼采以言行事
- 建立一个逻辑语法范畴——试论语言形式的内部转换问题被引量:1
- 2001年
- 文章通过 (美 )奈达 (EugeneA .Nida)交际理论中四个“语义范畴”和七个“核心句”的概念推导 ,从翻译教学的实践出发 ,分析了语法与非语法的问题 ,对常式和变式进行了比较 ,从而构建出一个区别于常规语法概念的逻辑语法范畴 。
- 阎佩衡孙迎春马小文
- 关键词:常式变式核心句逻辑语法
- 在乎天才与地才之间——尼采《天才,舍我其谁》译后
- 2013年
- 一远在清末民初那个悲壮的年代里,梁启超先生(1902)在涉及尼氏其人时,曾有言在先,说"德国有最占势力之两大思想,一日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一日尼至埃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伏,尼至埃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少数之优者为多数之劣者所牵制"~③,而无论是麦喀士,还是尼至埃,都是那个时代引入华夏本土的西人。需要留意的是:恰同旧日之谓麦喀士。
- 阎佩衡
- 关键词:权力意志西方哲学史翻译方式
- 英语会话门径之管见——话语结构及其习得格式的理论分析
- 1998年
- 从对问题的审度入手,经由能力结构、话语结构、母语启示乃至认知模式解剖多版块的理论处理,得出:只要必须认知的内容在“习得”过程中得以“固定”,我们就可以从直觉水平上操持英语会话.
- 阎佩衡
- 关键词:话语结构习得同化
- 在乎句子与非句子之间——英汉句式泾渭及其转换策略刍议
- 译学研究,即使不必向语言研究带来的有利之处回归,也得描写、诠释言语方式的特殊性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个句子与非句子范畴,试图就此梳理英汉句式构成的基本路数,并在言语比较、语法分析和逻辑演绎的基础上演绎出一套英汉言语方...
- 阎佩衡
- 关键词:短语从句句子
- 文献传递
- 翻译需要一个三维语境——兼议译者的主体修养被引量:3
- 2011年
- 在将上下文的范畴由短语扩大到句子、话语、篇章乃至一整本书后,依然不足以理想地解决翻译及其教学中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理解及其表达,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层面的水平问题,而常常是一个非语言层面的修养问题。于是,文章就需要走出文本、走进文化、走进社会、走近作者、走近读者去做,以便找到语境规约的关系法则,从而求得问题的深入解决。
- 阎佩衡王谋清
- 关键词:语境
- 两度对话翻译教学模式的产生与阐释
- 2001年
- 笔者先将翻译流程设计在一个由原语形式到原型 ,再由原型到译语形式的折线之内 ,然后又将这一折线囊括在一个语境体系之中。其操作方式是 :“对话”。其对话结果是通过语内和语际两度转换在语境体系的制约中实现的。
- 阎佩衡朱莉马小文
- 关键词:核心句教学模式翻译试题设计语际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