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秋月

作品数:26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重编程
  • 6篇小鼠
  • 6篇急性
  • 5篇细胞重编程
  • 5篇急性脑梗死
  • 5篇干细胞
  • 4篇蛋白
  • 4篇神经功能
  • 4篇缺血
  • 3篇多潜能干细胞
  • 3篇血脂
  • 3篇血脂正常
  • 3篇叶酸
  • 3篇神经功能缺损
  • 3篇逆转
  • 3篇逆转录

机构

  • 14篇沧州市中心医...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闫秋月
  • 11篇张苏明
  • 7篇王妍
  • 6篇谷聚贤
  • 5篇李猛
  • 5篇胡文涛
  • 4篇邱占东
  • 4篇许杰
  • 4篇方瑜
  • 3篇湛彦强
  • 3篇赵连利
  • 3篇崔宁宁
  • 2篇刘登华
  • 2篇蔡俐琼
  • 2篇李珍
  • 2篇吴军
  • 1篇陈勤
  • 1篇张祥建
  • 1篇李文建
  • 1篇鲁慧

传媒

  • 6篇神经损伤与功...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1
  • 2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整合型质粒重编程人皮肤细胞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
背景与目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出现从根本上推动了再生医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慢病毒在重编程人类体细胞为多潜能干细胞的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但慢病毒可能会使诱导来的iPS细胞产生致瘤性和基因组插入突变...
胡文涛闫秋月方瑜邱占东张苏明
关键词:重编程皮肤细胞多潜能干细胞
小鼠microRNA302a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10年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microRNA在细胞重编程机制中的作用,构建microRNA302a(miR-302a)逆转录病毒载体。方法:从小鼠基因组DNA扩增pri-miR302a,克隆至pMx-IRES-GFP逆转录病毒载体上,测序鉴定,转染PLAT-E细胞包装逆转录病毒颗粒,并进行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成功构建表达miR-302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Mx-miR302a-IRES-GFP,阳性克隆测序结果与目标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结论:pMx-miRNA302a-IRES-GFP载体构建成功。
许杰闫秋月湛彦强张苏明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载体细胞重编程
iPS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010年
许杰闫秋月张苏明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神经系统疾病
鼠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潜能(iPS)干细胞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iPS细胞诱导技术奠定基础。方法用分别含Oct4,Sox2,Klf4和c-myc因子的4种逆转录病毒载体病毒颗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获得iPS细胞并进行鉴定。结果感染后第28天具有胚胎干细胞形态的克隆出现,诱导效率为(0.015±0.005)%,且碱性磷酸酶(AP)染色及SSEA-1和Oct4免疫荧光染色均显阳性。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重编程为iPS细胞,进一步证明了iPS细胞诱导技术的普遍适用性。
许杰闫秋月唐洲平湛彦强吴军李昌盛李珍肖连臣张苏明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
硫辛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RAGE/LRP1通路及神经血管单元重塑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硫辛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血管单元重塑的作用及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的影响。方法108只雄性Wistar大鼠,除18只作为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短暂缺血再灌注(tMCAO)模型。模型成功大鼠根据神经评分分为模型组、FPS-ZM1(RAGE抑制剂,1 mg·kg^(-1))组和硫辛酸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mg·kg^(-1)),再灌注2 h后ip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术后1、7、14 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和激光散斑成像仪监测脑血流量(CBF)。术后14 d,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伊文思蓝(EB)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微血管密度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抗原(NeuN)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紧密连接相关蛋白5(claudin5)、RAGE、LRP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百分比、EB含量、GFAP阳性细胞数、脑组织Ang-2 mRNA水平、MMP9和RAGE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CBF、NeuN阳性细胞数、VEGF和Ang-1 mRNA水平、claudin5和LR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硫辛酸高、中剂量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百分比、EB含量、GFAP阳性细胞数、脑组织Ang-2 mRNA、MMP9和RAGE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BF、脑微血管密度、NeuN阳性细胞数、VEGF和Ang-1mRNA、claudin5和LR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硫辛酸可降低BBB的通透性,促进血管新生,对神经血管单元起着修复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RAGE的表达,上调LRP1的表达有关。
李耀汝于恺张聪闫秋月王妍安泽鑫王静张祥建李猛
关键词:硫辛酸神经血管单元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4年
分析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轻型卒中患者接受治疗时,应用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轻型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接受联合治疗后,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意义(P<0.05)。结论 治疗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轻型卒中患者时,应用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的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神经生长因子等指标,降低患者的血脂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还可以减少斑块负荷和不良反应,拥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拥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刘丽鸽闫秋月艾婧怡焦如东李猛
关键词:依折麦布阿托伐他汀神经功能缺损
脑出血诊治的研究现状与新策略探索被引量:10
2013年
脑出血作为一种急性脑血管意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约每年60~80/10万,占全部新发脑卒中的10%~15%,长沙等中南地区部分城市甚至高达55%。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是成年人死亡及残疾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彻底治愈脑出血所造成的神经损害。本文将就脑出血的近期研究进展及尚需解决的问题阐述如下。
闫秋月张苏明
关键词:脑出血淀粉样脑血管病微创治疗
叶酸缺乏的鼠胚成纤维细胞诱导为iPS细胞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降低诱导多潜能干(iPS)细胞致癌性的诱导体系,为iPS细胞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含叶酸的培养液对鼠胚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3d后用分别含Oct4、Sox2和Klf4因子的3种逆转录病毒载体病毒颗粒进行感染,获得iPS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感染后第24天出现了具有胚胎干细胞形态的克隆,诱导效率为(0.010±0.005)%,且AKP染色,Oct4和SSEA-1免疫荧光染色均呈阳性。结论对靶细胞进行无叶酸培养,可以减少外源性转录因子的使用,在不降低诱导效率的前提下降低iPS细胞的致癌性。
闫秋月邱占东胡文涛方瑜李婧陈勤张苏明
关键词:叶酸胚胎成纤维细胞
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远隔缺血适应(RIC)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与RIC组5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RIC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RIC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脑梗死复发率。结果RIC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RIC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RIC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BI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RIC组治疗后14 d VEGF、SD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RIC组治疗后14 d VEGF、SDF-1α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sICAM-1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RIC组治疗后14 d 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RIC组治疗后14 d CRP、TNF-α、IL-6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C组治疗后90 d mRS评分高于对照组,脑梗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IC可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此外,RIC还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降低脑梗死复发率。
赵婷李猛闫秋月
关键词:脑梗死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参与诱导小鼠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小鼠诱导多潜能干(iPS)细胞诱导效率的影响。方法:将鼠胚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均予经典四因子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实验组在培养基里加入IGF-1,进行iPS细胞诱导,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iPS细胞诱导效率分别为(0.05±0.0002)%和(0.01±0.0005)%,所获iPS细胞为阳性。结论:IGF-1提高小鼠iPS细胞的诱导效率。
闫秋月李珍胡文涛方瑜王淑楠邱占东张苏明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细胞重编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