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嵘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蛇毒
  • 2篇蝮蛇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素
  • 1篇血吸虫
  • 1篇血吸虫卵
  • 1篇血小板
  • 1篇英文
  • 1篇荧光
  • 1篇脂酶
  • 1篇蛇类
  • 1篇神经毒
  • 1篇神经毒素
  • 1篇生化特性
  • 1篇突触
  • 1篇突触前
  • 1篇谱学
  • 1篇谱学研究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钱嵘
  • 4篇周元聪
  • 1篇庄庆祺
  • 1篇林政炯
  • 1篇宋时英
  • 1篇陈军松
  • 1篇郑乐
  • 1篇钱宗立
  • 1篇王佐仁
  • 1篇冯波
  • 1篇桂璐璐
  • 1篇陆萍
  • 1篇阮康成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报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赤子爱胜蚓血小板聚集因子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英文)被引量:3
1994年
赤子爱胜蚓血小板聚集剂(EPAF,25.9μmol·L^(-1))能诱导人血小板聚集。EPAF为74.1μmol·L^(-1)时引起5-羟色胺最大释放(89%)。ADP受体拮抗剂(CP/CPK)和阿司匹林均不能抑制EPAF引起的人血小板聚集反应;EPAF(55.6μmol·L^(-1))能诱导凝血酶处理后脱颗粒人血小板产生聚集,表明E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不依赖于ADP和TXA_2,是一种强血小板激动剂。
钱嵘庄庆祺周元聪
关键词:血小板蛇毒血清素
江浙蝮蛇毒中性磷脂酶A_2的荧光光谱学研究被引量:4
1993年
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江浙蝮蛇毒中性磷脂酶A_2(NPLA_2).研究结果表明NPLA_2分子中确实含有一个色氨酸残基.且位于NPLA_2分子表面;我们还发现荧光探针bis-ANS在NPLA_2分子上有一结合区,其解离平衡常数为11.6μmol/L ;利用结合了的bis-ANS与NPLA_2分子中色氨酸残基之间的能量传递计算出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7.7(?).
郑乐阮康成林南琴钱嵘周元聪
关键词:荧光蝮蛇蛇毒
蝗蛇蛇毒突触前神经毒素的结晶与分子聚集被引量:3
1995年
磷脂酶A_2(EC3,1.1.4)催化3-Sn-磷酸甘油脂C_2位脂键的水解反应,在蛋白质与磷脂及生物膜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来源于蛇毒的各种磷脂酶A_2除具有以上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多种复杂生理活性和毒性.其中具有神经毒性的一类磷脂酶A_2引人注目.现已发现不少磷脂酶A_2具有复杂的分子聚合性质,有些磷脂酶A_2神经毒素与“分子伴侣”
李东宁桂璐璐宋时英林政炯钱嵘周元聪
关键词:蝮蛇蛇毒突触前神经毒素磷脂酶
竹叶青蛇毒血小板聚集剂的分离纯化及生化特性被引量:13
1996年
经SephadexG-75凝胶过滤和FPLCMonoQ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及Superose-12凝胶过滤,从竹叶青蛇的蛇毒中纯化到一个能诱导人血小板聚集的均一组分.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为68000左右.等电点为4.3.测定了它的氨基酸组成,对它活化血小板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它是一种强的血小板激动剂.
王佐仁陈军松吴卫甲钱嵘冯波周元聪
关键词:蛇类生化特性
两株识别血吸虫卵相关组分的单克隆抗体靶表位分析
1994年
免疫学鉴定两株主要识别卵相关抗原组分的单克隆抗体(2H10,2H1)均属IgM同型,能与日本及曼氏血吸虫可溶性卵抗原(SEA)及其三氯醋酸可溶组分(SEA-TCA)形成趋弱阳极或趋中性沉淀带;与虫卵温育均可形成典型环卵沉淀物;两者IFA反应谱有明显差异,但均能与肝、肠中的虫卵外围构成明显荧染;经纯化并标记长链生物素后均可建立灵敏度达毫微克水平的同相夹心酶联试验检出相应抗原组分,但2H10仅能检出日本血吸虫SEA(SEAj),而2H1则以检出曼氏种SEAm占优。两株单抗的交替异相组合检测,均为阴性,表明两者识别的表位不同。分别经过碘酸钠及三氟醋酸处理SEAj后进行酶联活性测定,显示2H10与2H1所识别的表位均属糖基依赖型,而前者有显著较强的耐氧化性能,进一步佐证了两株单抗识别表位的异源属性。根据理化特性试探了靶组分的液相层析分离,证明2H10与2H1识别的活性基团不为ConA所有效吸附,应用Mono-QFPLC离子交换层析,活性表位相对集中被0.2—0.4mol/L离子强度的NaCl洗脱峰内。SDS-PAGE及免疫印迹试验分析提示了活性组分分子量的不均一性及糖基属性的不可转印特点。
钱宗立陆萍钱嵘
关键词:血吸虫单克隆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