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飞焱

作品数:23 被引量:98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麻醉
  • 8篇手术
  • 3篇硬膜
  • 3篇硬膜外
  • 3篇手术麻醉
  • 3篇小儿
  • 3篇静脉
  • 3篇控制性降压
  • 3篇芬太尼
  • 2篇盐酸
  • 2篇盐酸戊乙奎醚
  • 2篇瑞芬太尼
  • 2篇术后
  • 2篇全麻
  • 2篇全凭静脉麻醉
  • 2篇热灌注
  • 2篇戊乙奎醚
  • 2篇联合麻醉
  • 2篇氯胺酮
  • 2篇罗哌卡因

机构

  • 16篇深圳市第二人...
  • 5篇深圳市红十字...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钟飞焱
  • 15篇黄绍农
  • 10篇卢健芳
  • 9篇王显春
  • 9篇刘友坦
  • 5篇杨新平
  • 5篇郑永辉
  • 5篇高申山
  • 4篇王祖音
  • 4篇朱彩艳
  • 3篇刘志恒
  • 3篇陈建颜
  • 2篇陈志聪
  • 2篇郑永辉
  • 2篇赵迅
  • 2篇王锐
  • 2篇赵国庆
  • 2篇杨韩
  • 1篇王祖英
  • 1篇张云

传媒

  • 4篇国际医药卫生...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08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氟、芬镇痛液行腹部手术后PCIA的疗效及对肠蠕动的影响。方法  80例全麻腹部手术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CIA组。对照组根据镇痛的需要给予肌注曲马多 ;PCIA组术后以芬太尼 1mg、氟哌利多 10mg与生理盐水配成 10 0ml,按持续剂量 1 8ml、PCA1.5ml、锁定时间为 10~ 15min给药模式行PCIA。观察术后 2 4h镇痛评分、总体满意率、肠蠕动恢复时间及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呼吸抑制、锥体外系反应等严重并发症 ,PCIA组镇痛及时完善持久 ,总体满意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腹部手术后以氟、芬镇痛液行PCIA ,镇痛效果好 ,对肠蠕动影响不明显 。
赵国庆钟飞焱王显春
关键词:PCIA腹部手术肠功能恢复时间
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2003年
目的 比较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及小剂量氟哌啶与单独应用格拉司琼对 L C术后 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86例 L C手术、女性病人 ,随机分为格拉司琼联合用药组、格拉司琼组及对照组 :观察术后 2 4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副反应。结果 格拉司琼组及联合用药组术后 2 h内 PON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和 P<0 .0 1) ,联合用药组术后 2~ 12 hPONV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术后 12~ 2 4 h PONV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及格拉司琼组 (P<0 .0 5 )。结论 格拉司琼与地塞米松、氟哌啶联合用药预防 L C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疗效优于单用格拉司琼 ,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
黄绍农刘友坦魏世珍钟飞焱郑永辉王祖音赵迅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恶心呕吐
国产艾司洛尔对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影响被引量:27
2001年
黄绍农刘友坦张云赵迅钟飞焱
关键词:艾司洛尔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
丙泊酚/瑞芬太尼不同输注模式对日间肛肠手术病人麻醉效应与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自主呼吸情况下丙泊酚 /瑞芬太尼不同输注模式对日间肛肠手术病人麻醉效应与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肛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2 0例 :A组病人丙泊酚以麻醉剂量输注并辅以少量瑞芬太尼 ;B组病人以瑞芬太尼为主 ,丙泊酚以镇静剂量输注 ;C组为对照组 :0 5 %布比卡因 10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并记录术中病人HR、MBP、SpO2 、PETCO2 、手术肌松程度、术中需补注丙泊酚的量以及手术结束后出恢复室的时间等。结果 三组病人术中的SpO2 、手术肌松程度、出恢复室的时间及A、B两组术中需补注丙泊酚的量差异无显著意义 ;A、B两组病人术中HR、MBP及RF均在正常范围内 (P <0 0 5 ) ;B组PETCO2 与A组和C组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日间肛肠手术中丙泊酚 /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同样可取得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相当的麻醉效应 ,但以丙泊酚麻醉剂量输注、瑞芬太尼为辅 (小于 4 μg·kg-1·h-1)的输注模式对病人的呼吸与循环功能影响小 ,使用更加安全。
刘友坦黄绍农高申山钟飞焱卢健芳郑永辉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肛肠手术麻醉呼吸循环功能
七氟醚对控制性降压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血清内毒素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于控制性降压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血清内毒素、IL-6及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控制性降压的青年患者(30~55岁)8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七氟醚吸入浓度分别为A组0%;B组1%;C组2%;D组3%。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1)、手术结束时(T2)、手术后24 h(T3)3个时间点抽取肘正中静脉血检测血清内毒素、IL-6及IL-10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组患者血清内毒素含量:T3时间点,A组高于其它3组(P〈0.05);血清IL-6含量:T3时间点,A、B组高于C、D组(P〈0.05)。血清IL-10含量:T2时间点,C、D组高于A、B组(P〈0.05);T3时D组高于其它3组(P〈0.05)。结论:在鼻内镜鼻窦手术控制性降压的青年患者,围手术期吸入3%的七氟醚能更好的减轻内毒素血症,抑制IL-6的释放,促进IL-10的合成,从而减轻因控制性降压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炎症反应。
项明方杨韩钟飞焱王显春
关键词: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内毒素炎性因子鼻内镜鼻窦手术
高位硬膜外应用不同药物行术后镇痛对断指再植病人内分泌及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不同药物术后镇痛对断指再植病人内分泌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10 0例断指再植病人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芬太尼组、新斯的明组和曲马多组 ,并测定麻醉前、术后 4、8、12和 2 4h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血浆浓度 ,同时记录VAS评分、呼吸频率、潮气量、血氧饱和度和PETCO2 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镇痛组间内分泌激素的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 ,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组内与麻醉前相比显著降低。呼吸功能各组无显著性差异。镇痛 4组VAS评分均较低 ,与麻醉前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M组和F组病人镇痛效果较佳 ,但M组和N组病人尿潴留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明显。结论 高位硬膜外连续术后镇痛能有效地抑制断指再植病人的应激反应 ,对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 ,芬太尼因镇痛效果确切。
王显春王锐郑永辉钟飞焱
关键词:硬膜外再植术呼吸功能试验断指再植
脊柱外伤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选择
2006年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26例脊柱外伤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病人的呼吸情况和手术要求分组,分别施行不同的麻醉,Ⅰ组脊柱骨折不伴有呼吸功能影响者48例,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Ⅱ组脊柱骨折伴有呼吸功能影响者78例,进行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结果1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脊柱外伤患者的麻醉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在保障呼吸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并发症。
朱彩艳钟飞焱陈建颜王祖音高申山
关键词:脊柱外伤麻醉
盐酸戊乙奎醚应用于小儿氯胺酮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估盐酸戊乙奎醚替代阿托品作为术前用药在小儿氯胺酮复合全凭静脉麻醉中对心血管和腺体分泌等的影响。方法40例3—10岁采用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前30min分别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P组,n=20)与阿托品(A组,n=20),观察并记录两组给药前、给药后10、20、30、60、150min时的HR、平均动脉压(MAP)、R、唾液分泌量(SS)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1)P组和A组SS在给药后20、30、60min时均显著低于给药前(P〈0.01),而在150min时P组显著低于给药前及A组(P〈0.01)。(2)P组在给药后各时点的MAP、HR及R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在给药后20、30、60min时升高(P〈0.05或〈0.01),MAP在给药后30min和60min时亦显著升高(P〈0.01),二者在同时点均高于P组(P〈0.05或〈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有效地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持续时间较长,且对心率及血压几乎无影响,比阿托品更适合用于小儿临床麻醉前用药。
杨新平卢健芳刘志恒高中山钟飞焱黄绍农
关键词:麻醉静脉小儿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
晚期肿瘤患者体外热灌注全身热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观察晚期肿瘤患者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热灌注治疗 (VV PISH)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18例晚期肿瘤患者 ,年龄 2 9~ 73岁 ,ASAⅠ~Ⅱ级 ,术前检查心肺功能基本正常 ,无脑转移和大血管内癌栓形成。麻醉诱导后行桡动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测压 ,通过右颈内静脉放置Swan Ganz导管行心功能监测。双侧股静脉经皮穿刺插入股静脉插管 ,连接体外热疗机 (TEMETSYSTEM 10 0 0 ) ,经全身肝素化后行热灌注治疗。术中监测食管温度与直肠温度 ,分别记录加温前、食管温度 39℃、4 0℃、4 1℃、4 2℃、4 2℃ 1h、4 2℃ 2h与降温期 4 0℃、39℃、38℃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对术中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 30 %或心率 >130次 /min者 ,分别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和艾司洛尔处理 ,并记录各时段的药物使用总量。结果 :随着体温的升高 ,心率 (HR)、心脏指数 (CI)、中心静脉压 (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逐渐增加 ,HR ,CI,MPAP ,PCWP在 4 1℃时与加温前比分别增加了 5 5 % ,10 0 % ,18%和 4 9%。当体温 >4 1℃ ,CVP和平均主动脉压 (MAP)也开始出现非常显著的变化 ,此时HR常 >130次 /min ,MAP降低常超过基础值的 30 % ,需间断静注艾司洛尔和去甲肾上腺素予以控制。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在 4 2℃ 1h~ 4 2℃
刘友坦黄绍农陈志聪钟飞焱卢健芳陈建颜郑永辉
关键词:肿瘤全身热疗血流动力学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小儿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前用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盐酸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在小儿静脉全麻中对心血管和腺体分泌等的影响。方法40例3~10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麻醉前30min分别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P组)或阿托品(A组),观察并记录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唾液分泌量(SS)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P组和A组SS在给药后20、30和60min时均显著低于0min时,而P组在150min时亦显著低于0min时及A组;P组在给药后各时间点的MAP、HR及R和0min时差异无显著性,A组HR在给药后20、30和60min时升高,MAP在给药后30和60min时亦显著升高,两者在同时点均高于P组。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较长时间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且对心率及血压几无影响,比阿托品更适合用于小儿术前用药。
杨新平卢健芳刘志恒高申山钟飞焱黄绍农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M受体全凭静脉麻醉小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