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国荣

作品数:21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衰竭
  • 6篇慢性
  • 5篇疗效
  • 4篇心力衰竭
  • 3篇通气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肺炎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社区获得性
  • 2篇社区获得性肺...
  • 2篇气管
  • 2篇气管镜
  • 2篇重症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纤维支气管

机构

  • 20篇湛江中心人民...
  • 1篇广东省农垦中...

作者

  • 20篇钟国荣
  • 10篇莫俊德
  • 6篇李元塔
  • 5篇林萍
  • 4篇陈莲芳
  • 4篇张日霖
  • 4篇王磊
  • 4篇陈丽萍
  • 2篇林妙春
  • 2篇符娇珠
  • 1篇赖妙娟
  • 1篇黄妙儿
  • 1篇吴少琼
  • 1篇观美华
  • 1篇刘鹏
  • 1篇简春燕
  • 1篇郭观华
  • 1篇陈录清
  • 1篇黄自明
  • 1篇钟灼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大医生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北方药学
  • 1篇系统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CMT治疗重型再障8例分析
目的:观察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ATG)环孢菌素A(C-CSA),甲基强的松龙(M)、安雄(T),即ACMT四种药物联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的疗效。材料与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02年6月~2004年6月住院患者,...
钟灼刘鹏黄妙儿观美华钟国荣
关键词:重型再障CSA
文献传递
重症超高CRP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激素治疗经验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症超高C-反应蛋白(CRP)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激素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7年9月到2019年7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超高CRPS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施以对症治疗,试验组施以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肺损伤评分、机械通气时间、28 d死亡率、ICU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的损伤评分与28 d死亡率较低,机械通气与ICU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治疗CRPSCAP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莫俊德林萍张日霖钟国荣陈莲芳
关键词:激素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40例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2009年9月~2012年9月)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即传统治疗组)和试验组(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组),每组均为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数据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方面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广泛开展。
莫俊德钟国荣李元塔王磊
关键词: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行常规休克纠正治疗;对照组选用多巴胺治疗;研究组选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效果优于多巴胺,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促进肾功能快速恢复。
钟国荣黄承照陈小卓邵月玲梁丽丽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肾功能降钙素原
BD“Q-Syte”安全型输液留置针的临床使用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BD"Q-Syte"安全型输液留置针对提高安全输液的影响。方法 220例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观察组使用BD"Q-Syte"安全型输液留置针,对照组使用BD普通密闭式留置针。观察两组发生针刺伤、血源性污染及输液器意外松脱的情况和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针刺伤、血源性污染和意外松脱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0% vs 5.5%、0% vs 7.3%、0.9% vs 7.3%,均P<0.05);护士对使用BD"Q-Syte"安全型输液留置针的满意度为79.2%(38/48)。结论在静脉输液治疗中使用BD"Q-Syte"安全型输液留置针具有保证护士和患者安全的优点,可减少血源性污染和意外松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丽萍钟国荣赖妙娟林妙春符娇珠
关键词:输液安全性
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40例行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6.7%(P〈0.05)实验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可改善超声心动图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钟国荣
关键词:依那普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检测在脑复苏评估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检测在脑复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2例,对所有患者实施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检测,评估患者脑复苏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6例出现死亡,在伤后的4~5 d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75%),16例患者存活,在伤后的5 d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呈现升高趋势,但<75%。结论颈静脉血氧饱和度检测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脑复苏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元塔莫俊德钟国荣
关键词:脑复苏
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处理方法与并发症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老年组52例,均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对照组52例,为同期住院非老年患者。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并存病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患者急性心梗临床疗效。结果老年组有效率、无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3.1%、17.3%和9.6%,有效率低于对照组的86.5%,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14.1%,(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和伴发病的构成比及患病率亦具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积极谨慎防治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钟国荣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老年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痛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消炎、吸氧、利尿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2服贝那普利,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且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pH和PaO2上升程度和PaCO2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均可耐受。
莫俊德钟国荣李元塔王磊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贝那普利
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和其菌群分布以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了解其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本院内科ICU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218例,对明确新发血流感染患者的致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结果:218例患者发生新发血流感染者35例,占比16.06%,第二观察年限内发生率较第一观察年限有明显下降(P<0.05)。第一年观察年限分离出的致病菌构成以真菌及G-杆菌为主,第二观察年限分离出的致病菌构成以G+球菌及真菌为主。第一观察年限耐药率为38.10%(8/21),第二观察年限耐药率为57.14%(8/14)。结论: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情病原菌中真菌属、G-杆菌、G+球菌分别为34.3%、31.4%、34.3%,G-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有增多趋势,抗菌药物选择应同时兼顾G-菌和G+菌。
莫俊德林萍张日霖陈莲芳钟国荣
关键词:血流感染血液净化治疗菌群分布耐药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