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跃跃

作品数:44 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6篇骨折
  • 14篇疗效
  • 10篇腰椎
  • 9篇手术
  • 6篇融合术
  • 6篇入路
  • 6篇螺钉
  • 6篇内固定
  • 5篇椎间孔
  • 5篇椎间融合
  • 5篇椎体
  • 5篇椎体成形
  • 5篇椎体成形术
  • 5篇临床疗效
  • 4篇软组织
  • 4篇椎间融合术
  • 4篇外科
  • 4篇脊柱
  • 4篇股骨
  • 4篇关节

机构

  • 42篇揭阳市人民医...
  • 3篇中山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44篇郭跃跃
  • 16篇徐耿填
  • 16篇林勇彬
  • 16篇庄怀铭
  • 14篇何旭辉
  • 13篇黄青
  • 11篇林加阳
  • 11篇林可新
  • 4篇王德春
  • 4篇张学敏
  • 4篇胡铮
  • 3篇肖代坤
  • 3篇陈义藩
  • 3篇张隆盛
  • 3篇黄曼
  • 3篇黄武斌
  • 3篇郑宁
  • 2篇李钿
  • 2篇陈松亮
  • 1篇马元琛

传媒

  • 4篇岭南现代临床...
  • 4篇基层医学论坛
  • 4篇中国骨科临床...
  • 3篇临床医学工程
  • 3篇中外医学研究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现代医院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脑瘫痉挛性四肢畸形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评价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脑瘫痉挛性四肢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脑瘫痉挛性四肢畸形60例,松解术后均采用石膏固定6周,6周后改为夜间支具固定,白天去除固定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一直坚持3~5年,年龄较小者则坚持到12岁以上。结果随诊平均3.8年(0.5~7.0年),优39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软组织松解术是一种治疗脑瘫痉挛性四肢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肖代坤郑宁陈义藩郭跃跃陈松亮黄武斌
关键词:痉挛性脑瘫软组织手术
单侧与双侧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短期疗效对比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短期疗效。方法将揭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8例OVCF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单侧组及双侧组,单侧组43例,双侧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射量及术后骨水泥渗透率,观察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及骨水泥注射量少于双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椎体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两组术后各指标及骨水泥渗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神经损伤,术后无肺部栓塞、邻近椎体再骨折并发症发生。结论穿刺终点超过椎体中线时,单侧椎体成形术可获得与双侧手术相当的短期疗效;与双侧手术相比,单侧椎体成形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辐射和骨水泥注射量,提高临床治疗的成本-效果比。
何旭辉郑潮顺胡铮郭跃跃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骨黏合剂
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段AO A3型骨折的疗效对比
2024年
目的对比经皮与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段AO分型A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揭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74例单节段胸腰段A3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皮螺钉内固定组(38例)和经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肌间隙组,3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指标。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年。两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经皮螺钉组手术时间为121.6±19.4 min,而肌间隙组为91.7±19.3min(P<0.05)。经皮螺钉组术中放射次数(15.0±2.1)较经肌间隙组(5.1±1.1)多(P<0.05)。两组术后均能有效改善椎体角、椎体高度及VAS、ODI等临床评分。其中经肌间隙组在椎体夹角、cobb角更优(P<0.05)。经皮螺钉组发生一例切口愈合不良,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与椎弓根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均可有效治疗单节段胸腰段AO A3型骨折,经肌间隙组术中放射次数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更优,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使用。
郑潮顺陈太秋郭跃跃何旭辉林懿辉陈彬勇林楚纯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
21例颈椎前路手术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体会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我科收治的42例颈椎病患者,其中加速康复组和传统组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放置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吞咽功能。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资料方面,加速康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传统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传统组短(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术后1天、1月、6月VAS评分及术后1月、6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1天VAS评分优于传统组(P<0.05),其余时点及VAS评分、JOA评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吞咽功能评分方面,加速康复组在术后1天、术后1月轻度及以下吞咽困难比例较传统组高,中度吞咽困难患者比例较低(P<0.05),而术后6月两组吞咽困难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加速康复组出现1例皮肤浅层感染,2例尿潴留,传统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经过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再次手术患者,无其他重大并发症。结论加速康复理念运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中,可改善围手术期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手术体验。
何旭辉何旭辉郭跃跃郭跃跃张隆盛林本丹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0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KP组和PVP组,各52例.PKP组采用PKP治疗,PVP组采用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侧弯Cobb角及疼痛情况.结果 PVP组手术时间(42.17±4.06)min短于PKP组的(48.64±4.58)min,骨水泥注入量(4.32±1.21)ml少于PKP组的(7.68±1.59)ml,骨水泥渗漏发生率38.46%高于PKP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脊柱侧弯Cobb角均小于手术前,且PKP组的椎体前缘高度(29.35±2.28)cm高于PVP组的(25.86±2.18)cm,脊柱侧弯Cobb角(16.46±1.28)°小于PVP组的(18.65±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手术前,且PKP组VAS评分(1.72±0.47)分低于PVP组的(2.18±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PKP治疗,其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多于PVP,但能够更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善Cobb角,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林懿辉李洁冰郭跃跃何旭辉陈彬勇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一期、二期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GustiloⅡ型开放性胫骨骨折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一期与二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GustiloⅡ型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GustiloⅡ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一期清创、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一期内固定组),22例行一期清创、二期交锁髓内钉固定(二期内固定组)。观察两组患者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内固定组在伤口一期愈合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方面优于二期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二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GustiloⅡ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安全有效,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与二期内固定相比,一期内固定治疗更能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费用更加低廉。
徐耿填郭跃跃庄怀铭林勇彬林加阳王德春
关键词:胫骨骨折
经皮骶髂螺钉与后方张力带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的病例对照研究
2022年
目的对比经皮骶髂螺钉和后方张力带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后方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骨盆后环骨折脱位患者40例,其中经皮骶髂螺钉组和后方张力带钢板各2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ISS评分等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骶髂螺钉组待术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均优于钢板组(P<0.05),但术中放射次数较多(P<0.05)。而术后Majeed评分和Matta评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骶髂螺钉组发生两例神经损伤,钢板组发生两例术后切口感染,无其他重大手术并发症。结论骶髂螺钉应用于不稳定骨盆后方骨折脱位患者中,对软组织创伤小,更适合作为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方式。
郭跃跃郭跃跃何旭辉何旭辉陈彬勇林楚纯林本丹
关键词:骶髂螺钉不稳定骨盆骨折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椎间孔镜治疗及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采用改良后Mac Nab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判断。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32例(80.0%),有效7例(17.5%),无效1例(2.5%),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7例(67.5%),3例(7.5%),10例(25.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不同时段OD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临床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不仅创伤小,而且能效达到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徐耿填庄怀铭郭跃跃林勇彬林加阳王德春
关键词:射频消融腰椎间盘突出
低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用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麻醉效果
2024年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用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1年5月—2023年5月该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手术(PEL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阻滞组(R组)和局麻组(C组),每组30例。R组患者在手术前20min进行超声引导骶管阻滞,C组患者不实施骶管阻滞。二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接受PELD术。记录二组患者入室基础(T0)、局部麻醉时(T1)、椎间孔成形时(T2)、置入工作通道时(T3)、髓核摘除时(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二组患者T1、T2、T3、T4的疼痛VAS评分;记录二组患者利多卡因使用量、需要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记录二组患者麻醉满意度;记录二组患者麻醉后48h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二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在T1、T2、T3、T4时疼痛VAS评分较C组明显降低(P<0.05);R组患者利多卡因使用量和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较C组明显降低(P<0.05);R组患者麻醉满意度较C组明显升高(P<0.05);R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与局部麻醉比较,0.2%罗哌卡因20ml超声引导骶管阻滞联合局部麻醉用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镇痛效果更佳,降低疼痛VAS评分,减少局部麻醉利多卡因使用量,减少舒芬太尼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满意度更高。
蓝金辛李森杨铎李春然郭跃跃张隆盛
关键词:超声引导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效果
应用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体会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6钉固定术,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有2例伤椎置钉失败,其他病例伤椎置钉均顺利完成,螺钉位置及椎体复位满意,无发生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病例。术中出血量(387.4±244.8)mL,有6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800 mL。所有患者获得6~18个月的随访,平均(10.8±3.6)个月,末次随访未出现内固定的松动断裂。术后1周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内占位情况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内占位情况与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可使伤椎获得良好的复位与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但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选择合适手术时机。
林勇彬郭跃跃徐耿填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置钉后路固定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