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宜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宜春市科技计划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浆置换与胆红素吸附两种人工肝治疗模式在重型肝炎中的短期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与胆红素吸附(PBA)两种人工肝治疗模式在重型肝炎中的短期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确诊的重型肝炎患者70例划为常规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常规组使用PE模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使用PBA模式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常规组的60.00%;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组,而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PE联合PBA模式可有效治疗肝炎患者,改善肝功能。
- 李清奇周红燕郭婷熊墨龙王伟新涂龙彭芳
- 关键词:重型肝炎血浆置换
- 替诺福韦酯补救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研究替诺福韦酯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硬化补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清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肝硬度值、肝脾超声指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及脾厚度)、治疗后HBV-DNA转阴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AST、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LB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脾厚度薄于对照组,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48周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替诺福韦酯补救治疗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能有效控制肝硬化的恶性发展,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提高HBV-DNA转阴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彭芳郭婷廖群王伟新
- 关键词:肝硬化替诺福韦酯乙型肝炎病毒肝功能
- 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对增加肝衰竭患者生存率的疗效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对增加肝衰竭患者生存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25~65岁的肝衰竭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n=34)和实验组(n=16)。对照组患者给予核苷类药物抗病毒、还原性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血浆、白蛋白、肠道菌群调节剂、激素或人工肝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康唑或者伏立康唑进行预防抗真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发生率、生存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IFI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5%(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低钾血症5例,胃肠道反应2例。结论肝衰竭患者中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可有效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改善疾病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 郭婷李清奇王伟新
- 关键词:肝衰竭真菌感染抗菌药物生存率
- 血浆置换联合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的疗效
- 2020年
-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联合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我院治疗的42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临床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短于对照组,PLT计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与对照组的14.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效果确切,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减轻临床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 郭婷王伟新张丽丽
- 关键词:血浆置换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肝衰竭
- 肝病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病原学和耐药特点及抗菌药物选用探讨
- 2020年
- 目的研究肝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感染种类和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肝病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354例,分析患者感染部位、感染细菌类别以及耐药性。结果细菌感染的主要部位包括呼吸道感染为33.9%,败血症为21.2%,腹腔感染为17.2%,尿路感染为11.9%。共培养细菌40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比较高为63.3%;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较低的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庆大霉素和利福平;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芐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等药物的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氨曲南等药物敏感度很强。结论肝病患者出现细菌感染最多的部位为呼吸道,其中导致出现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对肝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考虑患者感染细菌的部位和细菌类别、耐药性以及药物特点。
- 郭婷彭芳易蕾
- 关键词:肝病病菌感染病原学耐药特点药物选用
- 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艾米替诺福韦(TM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10月江西省宜春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经历分为初治CHB组(n=38)与复治CHB组(n=82),均行TM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情况,统计所有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正常比例,观察患者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24周后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初治CHB组治疗24周的完全病毒学应答比例高于本组治疗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CHB组在行TMF治疗前即已有40例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剩余42例患者治疗12、24周后的完全病毒学应答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12周时ALT恢复正常比例为40.00%,治疗24周时ALT恢复正常比例为78.33%。所有患者治疗24周后的Cr、TC、TG、CysC、eGF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MF治疗的CHB患者有良好的早期效果,患者肾功能及血脂指标无安全方面的不良影响,但长期效果依然有待观察。
- 周红燕郭婷李清奇易旭岚王凤赖勤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病毒应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
- 鼻咽癌组织中XIAP和caspase-3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caspase-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搜集70例NPC患者活检和25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石蜡标本,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及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芯片中XIAP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①NPC中XIAP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炎症组织(P<0.05)。NPC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炎症组织(P<0.05);②caspase-3在XIAP阳性的NPC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XIAP阴性的标本,XIAP和caspase-3表达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XIAP在NPC中高表达,caspase-3在NPC中低表达,XIAP和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XIAP和caspase-3可能在NP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参与NPC的凋亡调控过程,可能是NPC的发病机制中一个重要因素。
- 黄永平何健郭婷
- 关键词:NPC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CASPASE-3组织芯片技术
-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4例)与B组(44例)。A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方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B组的好转率为75.00%,高于A组的4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与血清白介素(IL)-17、IL-12、IL-35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肝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并缓解机体炎性反应。
- 李清奇郭婷张丽丽王伟新
-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内科综合治疗肝衰竭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