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蜀民
- 作品数:22 被引量:40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致密低渗大型岩性气藏水平井整体开发关键技术与工业化示范
- 郝蜀民周荔青石兴春陈路原陈召佑史云清刘忠群潘怀孝周涌沂秦玉英高青松张秉铭刘俊州龚才喜李克智
- 该项目属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科学技术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天然气能源开发已远不能满足需求;同时,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雾霾天气越来越多,作为洁净能源的天然气开发利用尤为迫切。中国低渗透天然气资源很丰富,约占天然气总资源...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平井开发钻井液气藏开发
-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与深盆气藏特征对比被引量:21
- 2009年
-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泥岩压实资料、孔隙演化、压力成因、气水分布、天然气运移和成藏特征等分析研究,结合前人的成果资料,对上古生界气藏与典型深盆气藏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认为,如果仅从成藏基本条件和气藏某些表现形式看,上古生界气藏与深盆气藏有相似之处。但开发动态资料显示,气层连通性差,气层分属多个压力系统,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气水关系倒置现象,局部存在边底水,气水分布主要受构造部位和有利储层相带等因素控制。由成藏作用过程、成藏关键条件和成藏机理考察,上古生界气藏具就近运移、聚集、成藏特点,主要属岩性气藏或构造-岩性气藏。综合分析认为,储层连通性差、圈闭受岩性和构造控制是造成上古生界气藏有别于深盆气藏的根本原因。
- 李仲东郝蜀民李良惠宽洋过敏
- 关键词:深盆气藏上古生界气藏成藏特征鄂尔多斯盆地
- 低压致密气藏压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31
- 2005年
-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气藏是一个典型的低压致密气藏,气井压裂前自然产能很低或基本无产 能。水力加砂压裂是该地区进行气田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储层具有低压、低孔、低渗的特点,且存在严 重的水相圈闭损害和其它敏感性损害,采用针对常规砂岩储层的压裂改造方法在该地区不能达到满意的增产效 果。针对鄂北地区低压致密气藏的储层地质特点,通过近年来的攻关研究和现场试验,提出了改进的压裂工艺技 术方法,筛选出了低残渣、低伤害、抗水锁、易返排的压裂液体系,大大提高了压裂改造效果。压后平均单层气产量 提高2倍以上,初步形成了该地区低压致密气藏压裂工艺技术体系,为进一步探索、解决低压致密气藏的勘探开发 难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李志刚李子丰郝蜀民邢振辉尤欢增付胜利
- 关键词:低压致密气藏储集层压裂工艺压裂液体系
- 鄂尔多斯地区下古生代岩相古地理专题研究
- 黄家斌戢朝敏聂武军郝蜀民李良
- 经过扎实的野外工作,系统收集和积累了大量实际资料、样品,通过室内综合分析,最终编制出岩相柱状剖面图19张,岩相对比横剖面图11张和岩相古地理图。对该区寒武-奥陶各组的岩相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鄂尔多斯地区下古生五大旋回,为...
- 关键词:
- 关键词:下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 大牛地气田致密碎屑岩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实践
- 郝蜀民陈召佑李良尤欢增董宁陈洪德刘忠群袁志祥陈路原郑锋辉
- 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成藏模式和三维地震储层预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为大牛地气田进一步增储上产提供技术保证,并指导中国同类气田的勘探和开发。...
- 关键词:
- 低压低渗气藏低伤害压裂液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5
- 2005年
- 对于低压低渗气藏,能否减少外来液体侵入储层、加快压裂液返排、提高返排率.将直接影响压后的单井产量。针对鄂北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气藏特征.对N2增能水基压裂液进行了大量的室内研究,以尽可能降低由于压裂液侵入储气层而造成的伤害。现场实施表明,优质低伤害N2增能压裂液体系具有起泡、稳泡能力强,流变性能、携砂能力好,低滤失,破胶快。低伤害等特点;该压裂液体系能较好地满足压裂工艺要求及储层的物性条件,提高了压后压裂液返排率,取得显著单井增产效果,从压裂液的返排看,各井均提高了自喷量,缩短了排液周期,且返捧的压裂液破胶液粘度小于3mPa·s,压裂液平均返排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83%以上,达到了少进液、快返排、低伤害的设计要求。
- 李志刚乌效鸣李子丰郝蜀民丛连铸付胜利
- 关键词:水基压裂液防止地层损害增产措施低压致密气藏
- 大牛地气田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沉积体系与近源成藏模式
-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气田主体位于上古生界下部的由海向陆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相陆源碎屑含煤层序中,石炭系-下二叠统发育的多层叠和大型岩性圈闭构成气田的基本框架.鄂尔多斯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
- 郝蜀民李良尤欢增
- 关键词:石炭-二叠系成藏模式大牛地气田
- 文献传递
-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的回顾与思考被引量:37
- 2001年
-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油气资源丰富 ,勘探前景广阔 ,在“西气东输” ,工程启动的今天 ,我们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回顾了华北石油局在该盆地四十多年的勘探历程 ,在总结各历史阶段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的分析 ,阐述了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指出盆地油气勘探工作要坚持勘探思路创新 ,观念创新 ,技术方法创新 。
- 郝蜀民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
-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奥陶统上马家沟组地震相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奥陶系内部构造不发育,区域地震剖面以平行反射结构为主要特点。经对代表上马家沟组顶底界的T_9、T_(10)相位及其之间次一级相位进行分析,可在盆地北部划分出3个地震相区和11种地震相类型。不同的地震相类型代表了不同沉积相带或不同岩性组合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结构特征,通过对已钻区地震相类型的划分,就可以探讨未知区的沉积层序和沉积相的演变,并为优选勘探区块提供依据。根据盆地北部上马家沟组储集岩主要发育在白云岩中的区域特点,确定出B、D、E、F、I、J等6种地震相类型为有利的白云岩发育区,这也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 郝蜀民司建平李捷夫
- 关键词:盆地早奥陶世地震相地层划分
- 大牛地气田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沉积体系与近源成藏模式被引量:53
- 2007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下部由海向陆演化过程中由下向上形成了3套沉积体系:障壁海岸-潮坪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和冲积平原-河流沉积体系,形成相带宽阔、横向分布稳定的陆源碎屑含煤层序,这些沉积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烃源岩和储集岩,并且呈大面积同层位共生、或近距离叠置的产状,使得在盆地内部缺乏大规模运移通道的条件下天然气能够聚集成藏。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上石炭—下二叠统发育的多层叠合大型岩性圈闭构成气田的基本框架,在具有异常压力而又分布广泛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厚层泥质岩的封盖下,表现出近源箱形成藏特征,这是鄂尔多斯盆地内部上古生界的主要成藏方式。
- 郝蜀民李良尤欢增
- 关键词:大牛地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