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华
- 作品数:86 被引量:174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房水中TNF—α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通过测定并比较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房水中的TNF-α的含量,并探讨其在硅油眼继发青光眼中的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切入点。方法选取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及术后无眼压升高、行硅油取出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单纯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所有病例行手术时抽取未稀释的房水约0.1-0.2ml,-70℃深低温冰箱冻存备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房水标本中的TNF-α的含量。用SASV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1组14例,房水中TNF-α含量平均(1.0404±0.2449)ng/ml,第Ⅱ组16例,房水中TNF-α含量平均(0.6894±0.3152)ng/ml,第Ⅲ组。17例,房水中TNF-α含量平均(0.7099±0.1992)ng/ml。经统计学分析,房水标本中的TNF-α含量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P=0.0007,P〈0.05),第1组与第Ⅱ组、第Ⅲ组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房水标本中TNF-α的含量在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的患眼中明显升高,TNF-α可能是硅油眼继发青光眼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
- 李军会郝玉华叶存喜崔平杜颖华申景然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硅油青光眼
- 眼球后占位性病变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
- 2009年
- 高见张莉张晓红郝玉华
- 关键词: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影像学特征
- 痛性眼肌麻痹1例被引量:2
- 2001年
- 郝玉华诸葛培信赵丽华
- 关键词:痛性眼肌麻痹病例报告
- 眼眶内肿瘤摘除术后加压包扎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例
- 2001年
- 刘建宗秦玉玲郝玉华王淑芬刘崇哲
- 关键词:眼眶内肿瘤摘除术加压包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行PPV治疗的PDR患者137例13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5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60.1±8.8)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0.2±3.6)年。存在同侧颈动脉狭窄49例。PPV前3 d行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53只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3G PPV治疗。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手术后4~6周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观察视网膜无灌注区残留情况。对同侧颈动脉狭窄、PPV后视网膜无灌注区残留、PPV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情况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37只眼中,发生NVG者20只眼,占14.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侧颈动脉狭窄[比值比(OR)=5.048,95%可信区间(CI)=2.057~12.389,P=0.000]、PPV后视网膜无灌注区残留(OR=4.274, 95%CI= 1.426~12.809,P=0.009)与PPV后NVG发生呈显著相关;PPV前抗VEGF药物治疗与PPV后NVG发生无明显相关(OR=1.426,95%CI=0.463~4.395,P=0.536)。但PPV前抗VEGF药物应用与未应用者之间NVG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0,P=0.000)。 结论 存在同侧颈动脉狭窄、PPV后视网膜无灌注区残留是PDR患者PPV后NVG发生的危险因素;PPV前应用抗VEGF药物治疗可延迟NVG的发生。
- 张鹏尚庆丽马景学叶存喜郝玉华姚一民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 一次性硅胶球囊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目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临床常见眼底疾病,巩膜扣带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巩膜外加压物是硅海绵和硅胶块,由于此类物质不能被吸收, 术后长期存留可引起感染、异物排斥、角膜散光、巩膜坏死等并发症。...
- 郝玉华马景学
- 文献传递
- 环氧化酶-2抑制剂抑制眼部新生血管临床应用新进展
- 2009年
- 眼部新生血管一直是眼科界的难题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炎症与新生血管的关系成为了研究热点,其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COX-2与新生血管密切相关,它通过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血管生长因子或其他途径来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近年来,COX-2抑制剂对角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抑制作用的研究取得进展,本文就COX-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抑制剂在抑制眼部新生血管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 李瑾赵欣郝玉华
- 关键词:环氧化酶-2抑制剂眼部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MF)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MF患者35例35只眼纳入研究。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眼分为PPV联合ILM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内外路联合手术)组、PPV联合ILM剥除手术(内路手术)组,分别为18例18只眼、17例17只眼。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统计。采用IOL-Master或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AL)。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劈裂最高值(MxFT)。采用德国罗兰公司视诱发反应成像系统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b波振幅。两组患者年龄(t=0.460)、AL(t=1.520)、屈光度(t=0.020)、logMAR BCVA(t=-2.280)、MxFT(Z=-4.179)、b波振幅(Z=-0.1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路联合手术组行23G PPV联合ILM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内路手术组行23G PPV联合ILM剥除手术。手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患眼BCVA、AL、MxFT、b波振幅变化。结果末次随访时,内外路联合手术组18只眼劈裂腔高度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劈裂腔消失,视网膜完全复位4只眼。内外路联合手术组、内路手术组患眼logMAR BCVA(t=7.272、5.951)、MxFT(Z=-3.724、-3.622)、b波振幅(Z=-3.223、-3.243)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0、0.001、0.001)。两组患眼之间logMAR BCVA(t=-2.280)、MxFT(Z=-4.1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00);b波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8,P=0.843)。内外路联合手术组患眼AL较手术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17,P=0.000)。随访期间无眼底出血、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PV联合ILM剥除和巩膜缩短手术治疗高度近视MF�
- 肖亚伟郝玉华尚庆丽殷志博杨雅青叶存喜
-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 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移植或内界膜剥除手术后黄斑微结构改变对比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对比观察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MH)患眼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ILM)移植或ILM剥除手术后的黄斑微结构改变。方法MH最小直径大于500tim的大直径特发性MH患者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常规PPV联合ILM剥除手术20只眼(ILM剥除组),PPV联合ILM移植手术20只眼(ILM移植组)。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发病眼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发现,两组患眼logMARBCVA、椭圆体带(IS/OS)平均缺损直径及外界膜平均缺损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28、1.452、1.321,P〉0.05)。手术后1、3、6、12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眼logMARBCVA、IS/OS缺损直径、外界膜缺损直径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1个月,两组患眼logMARBCVA、IS/OS平均缺损直径、外界膜平均缺损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26、1.435、1.018,P〉0.05)。手术后3、6、12个月,与ILM剥除组比较,ILM移植组患眼logMARBCVA(t=2.059、2.871、2.415)明显提高,IS/OS平均缺损直径(t=2.070、2.110、2.121)、外界膜平均缺损直径(t=2.034、3.647、3.556)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两组患眼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3,P〈0.05);手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眼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8、0.847、0.849,P〉0.05)。结论与PPV联合ILM剥除手术相比,大直径特发性MH患眼经PPV联合ILM移植手术治疗后IS/OS缺损直径、外界膜缺损直径明显减小。
- 席瑞洁郝玉华韩悠田笑雨史俊芳魏玉华
-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 不同晶状体状态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晶状体状态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0例(30只眼)行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与38例(56只眼)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访6~21月,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不同程度地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有晶状体眼组视网膜一次复位率87.50%(14/16),无和(或)假晶状体眼组视网膜一次复位率92.30%(12/13)。术中并发症两组发生率接近,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有晶状体眼组2只眼(0.04%)而无和(或)假晶状体眼组4只眼(0.11%)发生角膜水肿。无和(或)假晶状体眼组前房渗出6只眼,虹膜后粘连2只眼,虹膜新生血管5只眼,而有晶状体眼组无一例发生。有晶状体眼组再次手术7只眼(13.72%),无和(或)假晶状体眼组再次手术3只眼(8.57%)。结论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可早期恢复患者的视力,提高视网膜复位率。但术后前房炎症反应、虹膜后粘连、虹膜新生血管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较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郝玉华马景学叶存喜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