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秋萍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药
  • 3篇电刺激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炎
  • 3篇腺炎
  • 3篇腹针
  • 3篇按摩
  • 2篇性功能障碍
  • 2篇用药规律
  • 2篇用药规律研究
  • 2篇治疗产后
  • 2篇乳房
  • 2篇乳房按摩
  • 2篇乳汁淤积
  • 2篇生物反馈
  • 2篇手法
  • 2篇手法按摩
  • 2篇中药内服
  • 2篇中药内服治疗
  • 2篇子宫

机构

  • 11篇广东省妇幼保...

作者

  • 11篇郑秋萍
  • 7篇潘碧琦
  • 6篇邱少红
  • 3篇宋曙霞
  • 3篇潘明沃
  • 2篇罗艳霞
  • 2篇谢琼
  • 2篇刘嘉芬
  • 2篇王三锋
  • 2篇胡桂英
  • 1篇邓慧升
  • 1篇夏燕琼
  • 1篇陈凤媚
  • 1篇马书鸽
  • 1篇张晓莹
  • 1篇夏学颖
  • 1篇郑小红
  • 1篇许小芬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性科学
  • 1篇新中医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内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单纯性肥胖的中药内服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2013—2016年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中药处方,采用TCMISS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提取分析处方中各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归类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对130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山楂、半夏、泽泻、防己、大黄、甘草、决明子、天麻、橘红等。药物的四气分布主要为温、平、寒。药物的五味分布主要为甘、苦、辛。药物的归经分布主要为脾、胃、肺。处方中药物的归类分布主要为菊科、豆科、多孔菌科。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甘草等均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常用中药。结论: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以健脾祛湿化痰为主要治法,常用处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关键药物组合是白术与茯苓,处方用药应以"祛湿化痰不伤脾,补泻兼施不恋邪"为原则。
潘碧琦郑秋萍刘嘉芬夏燕琼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中药处方组方规律关联规则
两种方法治疗乳汁瘀滞期乳腺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乳汁瘀滞期乳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接受治疗乳汁瘀滞期乳腺炎患者,其中120例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熏蒸热疗+手法按摩),120例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上,增加游走罐治疗。结果:传统方法加游走罐治疗组疗效优于传统方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的治疗方法加游走罐治疗乳汁瘀滞期乳腺炎效果更好,降低脓肿形成、缩短病程。
郑秋萍宋曙霞罗艳霞夏学颖
关键词:乳腺炎手法按摩游走罐
腹针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62例性功能障碍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治与疗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腹针治疗。结果两组盆底肌肌力均较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女性性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评分提高明显。结论腹针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能增强盆底肌纤维力,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改善产后性功能,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
邱少红潘碧琦郑秋萍胡桂英王三锋
关键词:腹针
腹针结合性心理疏导治疗产后性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性心理疏导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接收复查,经过女性性功能量表(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评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性心理疏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性心理疏导的基础上进行腹针治疗,腹针取穴以引气归元穴组为基础方,配合中极、天枢、归来、气穴。每周2次,2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女性性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各项性功能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针结合性心理疏导法能有效促进产后性功能改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邱少红郑秋萍王三锋胡桂英潘碧琦
关键词:腹针心理疏导
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观察腹针引气归元法在临床中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腹针引气归元穴组,配合天枢、大横、滑肉门、气旁、气穴。对2组进行缺乳观察评价,观察治疗前后乳汁分泌量、乳房充盈度及人工补授乳量的积分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泌乳量评分较前改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乳房充盈度评分较前改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人工补授乳量较前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可改善乳汁分泌、乳房充盈度。
邱少红郑秋萍潘碧琦
关键词:产后缺乳气血虚弱腹针乳汁分泌
低频电刺激结合按摩点穴对剖宫产产妇泌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2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600例和实验组6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母乳喂养支持、宣教及床边指导。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同样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12h开始进行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治疗。结果实验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泌乳量较对照组多,出现乳房胀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结合乳房按摩点穴治疗能促进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提升,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为母乳喂养提供了保障,此方法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郑秋萍潘碧琦邱少红谢琼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乳房按摩点穴剖宫产产妇泌乳
自拟中药方及乳房按摩对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纯中药及乳房推拿按摩对急性乳腺炎患者肿块期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份400例急性乳腺炎肿块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及乳房推拿按摩;对照组则给予抗生素及乳房按摩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人数198例,总有效率99.0%,对照组有效人数164例,总有效率82.0%,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纯中药及推拿按摩对急性乳腺炎肿块期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宋曙霞潘明沃郑秋萍许小芬罗艳霞
关键词:乳腺炎乳房肿块手法按摩中药乳汁淤积
自拟养阴润肠汤联合揿针治疗气阴不足型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自拟养阴润肠汤联合揿针治疗气阴不足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医儿科门诊诊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自拟养阴润肠汤内服,并联合揿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2组各项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儿大便干结、排便费力、气短乏力、口干、纳呆方面,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养阴润肠汤联合揿针治疗气阴不足型小儿功能性便秘可以有效改善各项症状,临床疗效好。
张晓莹谢琼郑秋萍
关键词:小儿功能性便秘揿针
针刺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子宫脱垂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子宫脱垂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产后子宫脱垂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支持疗法、盆底肌肉锻炼及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对照组为82%,经比较,x^2=16.85,P<0.05。结论针刺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干预产后子宫脱垂临床疗效显著。
郑秋萍邱少红邓慧升潘碧琦
关键词:子宫脱垂针刺电刺激生物反馈
2015-2021年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统计分析2015—2021年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研究其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2015—2021年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245篇文献,经筛选后剩下符合纳入标准的112篇文献,采用EXCEL 2007软件分析其中药处方,分别统计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使用频次、药物配对情况。结果用药频率较高的中药有丹参、莪术、当归、桃仁、赤芍、延胡索等。温、平、寒为主要四气分布;苦、甘、辛为主要五味分布;归经主要分布于肝、脾、心经。结论行气活血化瘀药为中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药物,行气活血化瘀法为主要治法。
宋曙霞潘明沃刘嘉芬郑秋萍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用药规律中医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