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利雄 作品数:17 被引量:48 H指数:4 供职机构: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深圳市妊娠合并梅毒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揭示本市妊娠梅毒流行特征,探索最大限度降低对围产儿危害的有效途径。方法:从1997-2002年RPR和TPPA筛查,在本院确诊的妊娠合并梅毒共41例进行回顾流行病学研究。采用苄星青霉素全程抗梅毒治疗和追踪。结果:妊... 房思宁 郑利雄 杜晓红 童秋生 李放娟关键词:妊娠合并梅毒 围产儿死亡 先天性梅毒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梅毒患者血清TP-DNA 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了解梅毒螺旋体(TP)DNA在梅毒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4例不同病程阶段梅毒患者的血清TPDNA.[结果]34例梅毒患者中仅有2例检测出血清TPDNA,阳性率为6%.[结论]血清TPDNA的检出率低,故不宜采用血清作为TPDNA的检测标本. 郑利雄 李放娟 吴育庆 张桂梅 何桂蓉 熊峰关键词:梅毒 梅毒血清诊断 梅毒螺旋体 聚合酶链反应 275例慢性荨麻疹湿疹的抗原皮试及特异性免疫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慢性荨麻疹湿疹的效果。方法 对275例慢性荨麻疹湿疹患者进行体内抗原皮试并应用相应的变应原作特异性免疫治疗。结果 经4年临床观察显示,275例慢性荨麻疹湿疹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80.0%。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治疗慢性荨麻疹湿疹最为有效的对因治疗方法。 李放娟 侯穗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变态反应室 房思宁 杜晓红 郑利雄 单衍梅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慢性湿疹 抗原皮试 特异性免疫治疗 恶性雀斑样痣 2016年 患者男,48岁。主诉:右颊部褐色斑7年余,出现红斑伴瘙痒1个月余。现病史:患者8年前右颊部米粒大“色素痣”经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数月后手术部位出现褐色斑点,逐渐缓慢扩大,无自觉症状,未做任何治疗。1个月前皮损边缘出现红斑,伴轻度瘙痒。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其余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郑利雄 孙兆军 阳芳 宋彪 房思宁关键词:恶性雀斑样痣 褐色斑点 体格检查 浅表淋巴结 手术部位 自觉症状 Hutchinson-Gilford早老综合征LMNA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报告1例Hutchinson—Gilford早老综合征,并进行分子遗传学诊断。方法提取1例Hutchinson—Gilford早老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对LMNA基因11号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以150例无关系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患者男,12月龄。出现躯干部紧张如硬皮病样改变、脱发,头皮静脉明显9个月。身高和体重低于同龄儿童平均值2个标准差。头部皮肤菲薄,头皮静脉清晰可见。躯干皮肤紧张变硬有光泽,干燥,少许细小脱屑,皮肤有斑点状色素加深和色素减退夹杂,鹅卵石样的皮肤硬化肥厚,下肢有皮下脂肪凹陷。x线片示指骨末端吸收。患儿LMNA基因11号外显子C.1824C〉T杂合点突变(dbSNP:m58596362),父母及健康人对照均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结论LMNA基因11号外显子的c.1824C〉T突变为该例Hutchinson—Gilford早老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阳芳 李乾 郑利雄 冯思航 房思宁 姚勇丰关键词:早衰 分子诊断技术 甲氨蝶呤和卡泊三醇软膏对银屑病患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中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改变,以及甲氨蝶呤系统治疗和卡泊三醇外用治疗对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40例经过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纳入研究。银屑病严重性评级指标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10分的患者,给予卡泊三醇软膏和液态凡士林外用治疗;PASI>10分或合并关节炎的患者,每周口服7.5 mg甲氨蝶呤治疗,并根据临床反应,4周后逐级递增至每周10 mg,8周后逐渐增加至每周15 mg。所有患者同时给予2.5 mg/d叶酸和凡士林外用治疗。对所有银屑病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及对照组人群的血浆脂联素和瘦素水平进行随访检测。结果:银屑病患者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周的甲氨蝶呤和卡泊三醇软膏治疗,银屑病患者的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瘦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因子与银屑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使用甲氨蝶呤和卡泊三醇软膏治疗银屑病,可能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 阳芳 粟娟 高辉 鲁巧云 郑利雄 房思宁关键词:脂联素 瘦素 银屑病 甲氨蝶呤 卡泊三醇 Costello综合征合并皮肤松弛症一例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报告1例并发皮肤松弛症的Costello综合征患者,并进行分子遗传学诊断。方法 收集1例合并有皮肤松弛症的Costello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提取该患者皮肤组织和其父母及150例无关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HRAS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测序。结果 患儿女,13月龄,生长发育迟缓,重度营养不良,面容粗糙,四肢皮肤严重松弛,皮下脂肪减少甚至消失。患儿HRAS基因第2外显子出现突变c.34G 〉 T(p.Gly12Cys),但其父母及健康对照均未检测到该位点突变。结论 HRAS基因第2外显子c. 34G 〉 T(p.Gly12Cys)突变可能为该例Costello综合征的致病原因。 阳芳 胡锦涛 郑利雄 姚勇丰 宋彪 孙兆军 石翠萍 房思宁关键词:染色体障碍 皮肤松弛症 皮肤表现 DNA突变分析 基因 HRAS 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与寻常型银屑病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氧化应激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NF-α与寻常型银屑病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4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根据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分为轻中度组(29例)、重度组(17例),另选取30例正常人群作对照研究(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TNF-α、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结果轻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T-AOC、SOD、GSH-Px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A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度组血清T-AOC、SOD、GSH-Px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组,血清CAT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P<0.05);轻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TNF-α、OPN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重度组患者血清TNF-α、OPN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P<0.05);PASI分级与T-AOC、SOD、GSH-Px成负相关(P<0.05);与CAT、TNF-α、OPN成正相关(P<0.05)。结论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炎性反应与寻常型银屑病疾病活动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T-AOC、SOD、CAT、GSH-Px、TNF-α、OPN可作为评估寻常银屑病疾病严重程度与预防的参考指标。 麦莉莉 罗晓苑 何海春 郑利雄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 氧化应激 炎性因子 疾病活动指数 基因组甲基化与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间的关系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和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初步探讨基因组甲基化与其发病机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SST方法将4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和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组。分离血清,分别检测血清中TgAb、TPOAb、ANA、SAM和SAH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ASST阳性率46.7%,对照组ASST全部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身免疫荨麻疹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最高,TGAb、TPOAb和ANA的阳性率分别是23.80%、14.29%、14.29%;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及对照组比较,自身免疫荨麻疹组TG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Ab和AN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与对照组比较,三种自身抗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组SAM较其它两组低,而SAH高于其它两组,SAM/SAH也较其它两组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组SAM、SAH和SAM/SA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科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所占比例达46.7%;TGAb在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患者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能否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临床检测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SAM、SAH及其比值在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及对照组中无统计学差异,似乎甲基化并不参与到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但有待更大的样本量证实。 宋彪 房思宁 郑利雄 梅忠喜 黄小芳关键词:荨麻疹 DNA甲基化 S-腺苷蛋氨酸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宫颈病变患者配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为宫颈病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有宫颈病变且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的患者共86例及健康妇女35例(其配偶分别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组35例),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检测其配偶阴部HPV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HPV检出阳性率为45.35%(39/8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7.14%(6/35)(P﹤0.01)。研究组HPV阳性者中有53.8%(21/39)的夫妻双方感染相同的HPV亚型,其中52型占首位。结论宫颈病变患者配偶HPV感染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部分夫妻感染相同的HPV亚型,故对配偶进行HPV检测和健康宣教有利于宫颈病变的预防。 郑利雄 熊峰 张金玲 王莉菲 杨菊芳 杨菊芳 姚勇丰 谢红 宋彪 姚勇丰关键词: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