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花
-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吞咽训练辅助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吞咽训练辅助针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均接受吞咽训练(包括冰刺激、舌肌运动、软鄂上抬运动、喉活动训练、面肌训练、进食训练),治疗组在原有治疗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共计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分别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治疗组饮水试验、RSST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训练辅助针灸治疗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 李华王玉龙邹碧花龙建军
- 关键词:吞咽障碍吞咽训练脑梗死针灸治疗
- 床边卧位牵引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床边卧位牵引装置,安装于床头边的栏架上,用于卧位牵引患者颈部,该装置包括固定架、牵拉器、力度计、拉绳、角度调节杆和颈套,固定架竖直设置于栏架上,牵拉器设置于固定架上部,角度调节杆...
- 王玉龙陈文生朱晓龙王光益骆伟夏娣文龙建军邹碧花黄美玲温贤达
- 文献传递
- 语言障碍ZM2.1康复系统对失语症的疗效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性试验,比较在失语症患者中利用计算机语言训练系统训练和传统语言训练的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试验要求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利用语言障碍ZM2.1康复系统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对照组由语言治疗师进行训练。训练开始和训练4周后各评定1次,所有研究对象均利用《各种言语型式的障碍程度分级表》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理解能力、说话能力、读理解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书写能力方面,对照组优于试验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语言障碍ZM2.1康复系统能提高失语症患者听理解能力、说话能力、读理解能力,其疗效与传统的训练方法相当。
- 翟浩瀚夏娣文程薇萍邹碧花陈晓燕
- 关键词:失语症语言障碍计算机
- 脑卒中患者痉挛性构音障碍的言语评定和治疗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对脑卒中痉挛性构音障碍患者进行言语评定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38例脑卒中痉挛性构音障碍患者,给予针对性构音器官运动功能及言语训练,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中心制定的构音障碍评价法进行评定,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口角下垂、嘴唇力量、舌、下颌运动异常及流涎都有不同程度改善(80%~100%);治疗前29例患者构音处于发单音和单词水平,治疗后仅2例患者构音在单词水平,36患者达句子和文章水平。结论:构音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言语障碍,通过言语训练,可获得明显效果。
- 夏娣文佘江健邹碧花金爱琼
- 关键词:脑卒中构音障碍
- 中医综合干预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干预联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综合干预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标准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 山林林王玉龙查甫兵邹碧花
- 关键词:中医疗法吞咽治疗仪脑卒中吞咽障碍
- 计算机语言障碍诊疗系统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计算机语言障碍诊治系统(语言障碍诊疗仪)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运用语言障碍诊疗仪结合传统的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传统语言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中国康复中心制定的构音障碍评价法进行评定,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构音评定达句子水平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0例与12例,P<0.05)。但对于构音器官的检查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语言障碍诊疗仪对脑卒中构音障碍具有一定疗效,能改变语言治疗方法的单一局面,且节省人力。
- 夏娣文翟浩瀚程薇萍邹碧花陈晓燕
- 关键词:脑卒中构音障碍
- 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现代康复与传统中医的结合
- 目的:对脑卒中后引起的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卒中后摄食-吞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分为单纯性现代康复治疗的对照组(14例)和现代康复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观察组(16例),在同等条件下全部患者均治...
- 邹碧花
- 关键词: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现代康复传统中医
- 文献传递
- 一种便携式认知评估训练系统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认知评估训练系统,其包括集纳箱以及若干认知评估工具,若干该认知评估工具被收纳在该集纳箱中,该集纳箱底部设置有拖轮,该集纳箱顶部设置有拉手,该集纳箱包括下层箱体、翻盖以及推拉折叠单元,该推拉折叠单元...
- 王玉龙吕星夏娣文陈晓燕李旭辉李雅薇李华王玉珍邹碧花耿红荔
- 文献传递
- 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重建及对吸入性肺炎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综合性吞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重建及对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4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3)。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综合性吞咽训练,每日1次,每次30min,共计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并统计治疗1个月期间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吞咽障碍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个月期间,将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吞咽训练可以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重建,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李华王玉龙邹碧花龙建军
-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吸入性肺炎
- 脑卒中后言语障碍临床分析
-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言语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79例脑卒中后言语障碍患者进行分析和有关功能评定.结果:脑卒中后言语障碍发生率达58.22%,多发生在左侧半球或多发病变.结论:言语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
- 夏娣文邹碧花余江健
- 关键词: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