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青志 作品数:9 被引量:89 H指数:5 供职机构: 百色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4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收治时间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72h内即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2例,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3天后的营养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B、TP、Hb、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的ALB、TP、Hb、PA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2、IL-6、IL-8、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的IL-2、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补体C3、补体C4、TLC、IgA、IgG、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组的补体C3、补体C4、TLC、IgA、IgG、IgM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邓青志关键词:肠内营养 重症 脑卒中 炎症因子 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65例临床分析 余阶洋 王三亨 黎辉 邓青志 黄正壮高频超声评估重症尿毒症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IMT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重症尿毒症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内-中膜厚度(IMT)的评估对临床血管变化的提示意义,以及高频超声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尿毒症患者68例,其中透析时间<12个月的患者32例(观察A组),透析时间≥12个月并多次在ICU中行持续血液滤过(CRRT)治疗的患者36例(观察B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检测各组患者肱动脉情况。结果观察A组和B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百分率(EDD)、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EID)和动脉扩张系数(DC)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僵硬度(SD)和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B组EDD、EID和DC分别为(6. 51±3. 06)%、(13. 04±4. 57)%和(3. 03±1. 41),明显低于观察A组(P<0.05),而SD和IMT为(490.41±78.46)和(0.45±0.11)mm,明显高于观察A组(P<0.05);观察A组、B组和对照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A组、B组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B组RI明显高于观察A组(P <0. 05)。结论重症尿毒症血液净化患者肱动脉EDD、EID、DC明显降低、SD明显增高,提示血管内皮功能减退,IMT增厚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更严重,血液净化时间> 12个月的重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高。高频超声评估内皮功能、IMT变化具有无创性、良好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邓青志 邓祖群关键词:尿毒症 肱动脉 肾透析 ICU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30例严重多发损伤患者,按救治原则分为实验组(损伤控制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比较两组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手术时间以及病死率、救治成功率的差异。结果严重多发伤患者在ICU经过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后,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和手术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救治后患者的病死率降低,救治成功率提高(P<0.05)。结论由ICU主导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能明显缩短确定性治疗时间、手术时间,显著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ICU主导多科协作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救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余阶洋 王三亨 黎辉 邓青志 黄正壮关键词:多发伤 病死率 救治成功率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8年 脓毒症是临床上较为危重的疾病之一,与脓毒症相关的感染性休克以及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但ICU脓毒症患者感染性休克和MODS死亡率仍然较高,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血液透析是既往治疗脓毒症的主要方式,但长期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干扰治疗效果。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方式,它可以通过各种滤过、灌流和吸附技术等,在调节体液平衡同时,清除各种代谢产物以及身体产生的各种致病生物分子。本文从CRRT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CRRT治疗脓毒症的机制,进一步探究CRRT在治疗脓毒症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 邓青志 余阶洋 彭佳华关键词:连续性 肾脏替代治疗 乌司他丁分别联合CRRT和HP治疗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内环境影响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分别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CRRT组和HP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乌司他丁治疗,CRRT同时给予CRRT治疗,HP组给予H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D-乳酸、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chronic heath score,APACHEⅡ)、患者治疗结局。结果治疗前,CRRT组和HP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TNF-α.IL-6.IL-8.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72h,CRRT组的hs-CRP、TNF-α、JIL-8水平低于同期HP组(P<0.05);治疗48h后,CRRT组的PCTJIL-6低于同期HP组(P<0.05);治疗前,CRRT组和HP组患者的血清IFABP、D-乳酸、DAO、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CRRT组的血清IFABP、D-乳酸、APACHEⅡ评分低于同期HP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8d观察,CRRT组的生存率73.33%与HP组患者的6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分别联合CRRT、HP治疗脓毒症患者的效果差异不大,但是前者能尽早的清除炎症因子、改善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 黄辉权 余阶洋 彭佳华 黎辉 邓青志关键词:乌司他丁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灌流 脓毒症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形态分析对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与诊断价值 被引量:35 2020年 目的通过有限元(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方法对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rebral hemorrhage,SICH)患者颅内血肿形态进行重建与分析,获取形态相关参数,考查形态相关参数与常规临床评估相比对血肿扩大(hematoma expansion,HE)的预测与诊断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纳入百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符合研究标准的SICH患者。收集患者入院临床参数,对同一患者的常规头颅CT影像采用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常规评估:临床调查员根据血肿断层影像判别血肿边缘是否规则,出血量计算采用简化多田公式(ABC/2)。FEA分析:FEA调查员进行血肿腔FEA分析,得到血肿空间形态和血肿体积、表面积、血肿腔每平方毫米表面积三角片数量(the quantity of triangles per square millimeter surface,TQOT/mm2)等参数。出血量或血肿体积较基线水平增加>33%认为发生血肿扩大,根据两种出血量评估方法(ABC/2,FEA)将患者分为各自的HE组与非HE组,单因素比较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别筛选FEA法、ABC/2法HE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各自危险因素对HE的诊断能力。结果共有127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发病至首次CT时间为3.08±1.34 h,ABC/2法判别HE34(26.77%)例,FEA法31(24.41%)例,虽然两种方法判别血肿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53.66,P=0.000),但仍有中度一致性(Kappa=0.65)。FEA实现所有患者血肿的三维重建,大体观察提示TQOT/mm2与形态相关。Logistic分析显示,ABC/2法仅有ICH评分为HE的危险因素(OR=1.79,95%CI:1.19~2.68);FEA法HE危险因素为TQOT/mm2≥1.95个/mm2(OR=16.99,95%CI:5.98~48.33)和血肿生长速度(Ultraearly Hematoma Growth,uHG),(OR=1.05,95%CI:1.01~1.09)。ROC曲线结果:ICH评分对HE(ABC/2法)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4。uHG(FEA法)为0.67,诊断能力低。而TQOT/mm2诊断HE(FEA法)的AUC为0.9,取值1.95(个/mm2)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和83%� 彭佳华 龙少好 黄兰青 邓青志 黄允省 李廷阳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血肿形态 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33例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入住ICU的时机,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本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5例严重多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传统处理组(一期手术后进入ICU)和改进处理组(进入ICU后再进行一期手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并分析病死率与不同受伤部位数、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改进处理组的乳酸清除、体温恢复及PT、APTT恢复时间均短于传统处理组(P<0.05),同时住院天数、ICU天数、并发症以及死亡人数均低于传统处理组;改进处理组在ISS值"30~40"、"40~50"、"50~"及"4~5个"损伤部位的病死率均低于传统处理组(P<0.01)。结论:严重多发损伤患者在进入ICU后再进行一期手术的治疗效果较好,同时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可在此类患者(尤其是严重多发损伤患者)临床救治中进行推广。 余阶洋 王三亨 黎辉 邓青志 黄正壮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重症监护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余阶洋 王三亨 黎辉 邓青志 黄正壮 任务来源:2010年百色市科技计划课题(百科计1005015)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应用研究主要是总结该院重症医学科运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探讨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重症监护中应用策略和疗效,进一步在百...关键词:关键词:重症监护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