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衡山
- 作品数:24 被引量:781H指数:13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何在中国难寻?——一个框架性解释与经验事实被引量:108
- 2016年
- 自《合作社法》出台以来,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突飞猛进。但是,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大样本调查发现,现实中的合作社本质上多为其他生产经营模式的"组织",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凤毛麟角。本文尝试系统性地解释中国罕见真正意义合作社的原因。在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厘清了合作社发展适宜条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约束条件阐释了合作社在中国当前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并得出结论:在中国现阶段,由于农产品质量监管不完善、农户经营规模小且农户间异质性强和制度建构外部支持缺失,合作社降低交易成本、获取规模经济的优势难以发挥,而组织成本高昂的劣势却更加突出,这是真正意义的合作社在中国难寻的根本原因。
- 邓衡山徐志刚应瑞瑶廖小静
- 关键词:合作社适应性
-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基于全国7省760个村的大样本调查被引量:22
- 2010年
-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产生并呈加速发展的势头,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对它们在现实中究竟发展如何尚缺乏在全国层面上比较全面的研究。该文运用全国代表性的大样本调查数据,从组织服务功能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其制约因素。总体上,我国农民合作组织已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但还存在着很大的改善空间,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农户认知程度低、农户经营规模太小、农民文化程度低下,能人缺乏、政策环境不完善、资金短缺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邓衡山徐志刚柳海燕
-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
- 农民合作社的益贫性与现实检视
- 2024年
- 合作社的益贫性是其获得政策优惠的根本理由之一。然而,理论分析表明,合作社为了追求效率,倾向于排斥小农,因而并不必然益贫,要实现益贫性,必须实行“门户开放”。基于中国合作社实践的实证研究显示,中国的合作社大多只惠及核心社员,大户之间更容易联合,政策扶持落到了理事长更加富裕、政治性社会资本更为丰富的少数合作社的头上,也即中国的合作社大多没有实现益贫性。进一步考察发现,中国的合作社之所以未能实现益贫性,根本原因在于现实中绝大多数“合作社”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这使得合作社实现益贫性的前提不复存在,而现有的物资支持政策则未能引导合作社发挥益贫作用。合作社要实现益贫性,支持政策必须由物资支持转向制度建构。
- 邓衡山乔旺廖小静孔丽萍赵子欧
- 关键词:合作社小农
-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被引量:106
- 2012年
- 本文利用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样本数据,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主要劳动力的年龄对土地利用效率不存在显著影响;影响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变量是直接投入、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等;增加劳动投入和主要农资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提高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程度均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降低。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担心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农业危机的必要性不大,而关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对农业的威胁更有现实意义。
- 林本喜邓衡山
- 关键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面板数据模型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参与:自选择还是被参与被引量:11
- 2017年
-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国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和激励农户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但是,在我国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农户"被参与"合作社的现象屡见不鲜。基于构建农户参与行为"自选择"和"被参与"的理论框架,利用在江苏、吉林和四川3省18个乡镇获得的合作社相关数据,运用GLM模型,在合作社层面分析合作社官方发起和功能对农户参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功能较弱的合作社中具有官方背景的合作社参与率达53.5%,明显高于民间背景合作社(18.6%),而在功能较强的合作社中两者参与率没有明显差异;在民间背景合作社中,功能强的合作社参与率比功能弱的合作社高出15.8%,参与率与组织自身功能完善程度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但官方背景合作社的参与率与其功能几乎没有关系,功能较弱的合作社参与率反而略高。研究表明,在目前的政策导向下,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着严重的虚假参与问题,并且主要集中在具有官方背景且功能较差的那类"空壳"合作社之中。因此,我国合作社数量高速增长过程中的虚假参与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有关部门应开始着手提高合作社准入门槛、加强补助资金监管力度,并适时调整合作社扶持思路。
- 罗玉峰邓衡山陈菲菲徐志刚
-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本-收益
- 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被引量:29
- 2021年
- 本文在结合合作社原则、政策和立法深刻理解合作社的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合作社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力对合作社服务功能和规范化的影响,探寻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机制。利用江苏、四川和吉林3省262个村的两期微观调研数据,运用有序多元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特性、经营规模和政府的信息、技术、培训等支持对合作社服务功能和规范化水平均有正向影响,而市场环境对服务功能有负向影响,对规范化水平提升无显著影响;产品特性、经营规模和政府的信息、技术、培训等支持对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有正向影响,市场环境、政府的财政补贴对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有负向影响。本文认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是引导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对于产品附加值高的种植类家庭农场,可鼓励其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实现规模经济;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可鼓励特色农产品生产者合作,而在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则可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或综合性合作组织为种植类小农户提供服务。此外,政府对合作社的支持应以金融和信息、技术培训为主,可减少财政补贴等直接资金支持方式。
- 廖小静邓衡山沈贵银
- 关键词:合作社政府支持
- 合作社的本质规定与政策反思被引量:27
- 2022年
- 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真假之争,本文审慎地讨论了合作社的本质规定,并基于此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实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梳理了学界关于合作社本质规定的主流看法,指出了既有观点在论证方式上的缺陷,继而认为如果要给一个组织冠以合作社的名称,并使该组织名副其实,就必须考虑合作社原则的历史传承性。一个名为“合作社”的组织,其实际类型可能有四种,而中国现实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都不属于经典意义上的合作社,要判断它们是否是新型合作社,需要探讨合作社演化的边界。基于企业产权理论,本文分别讨论了“盈余按惠顾额返还”“成员民主控制”两大原则是否可以突破,以及突破的底线。本文还分析了“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是什么”与“判定现实中的合作社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合作社”这两个问题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本文用“只要盈余按惠顾额返还的比例超过50%就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这一标准,重新检视了中国现实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得出“中国现实中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社元素都较弱甚至缺失”的结论。本文认为,现有政策扶持以物资支持为主是合作社名不副实的根本成因;解决合作社名不副实问题的有效途径,既不是加强对合作社的监管,也不是放宽合作社的定义域以迎合现实,而是要从根本上调整对合作社的支持政策,即由物资支持转向制度建构。
- 邓衡山孔丽萍廖小静
- 关键词:合作社合作社原则所有权
- 社会信任:组织产生、存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来自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验被引量:58
- 2011年
-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吉林等7省758个村庄及村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的实地调研资料,实证研究了社会信任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存续和发展的影响。通过计量经济分析,研究验证了社会信任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存续和发展必要条件这样一个假说。同样面临组织化的需求,那些村民之间信任程度比较高的村庄更容易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且这些组织也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并发挥更好的功能。
- 徐志刚张森邓衡山黄季焜
-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信任存续
- 组织化潜在利润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发展的影响被引量:43
- 2011年
-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现有文献多强调外部支持,对内在动力,特别是组织化潜在利润普遍关注不够。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提出追求组织化潜在利润是农民进行制度创新的动力,是组织形成和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的假说,并基于一套于2003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对全国5省380村跟踪调查形成的面板数据,对假说进行了检验。
- 邓衡山徐志刚黄季焜宋一青
-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组织化潜在收益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5省380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 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小农户与现代大市场对接矛盾日益凸显,农民组织化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发展的动因,现有文献多强调外部支持的重要性,对组织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特别是组织化潜在收益普...
- 邓衡山徐志刚黄季焜宋一青
-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