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艳
-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人工辅助呼吸通气道的护理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使用人工辅助呼吸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40例,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护理。结果本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给予人工辅助呼吸通气,33例顺利配合,安全撤机,恢复正常呼吸。平均ICU住院(24±2)d;肺部感染4例,治愈4例;死亡3例。患者治疗3、7d后血气分析指标和肺部感染评分差异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采用人工辅助呼吸,伴随正确的护理手法,可以大大减轻肺部感染,有助于患者延长生命,为治疗争取时间。
- 张巍逯晓珊秦玉玲邓艳张菁穆世静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昏迷人工辅助呼吸
- 胃镜下金属钛夹等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观察胃镜下金属钛夹等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上消化道出血80例为观察组,另择同期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7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胃镜下确定出血部位后,采用金属钛夹或注射药物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9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P<0.05)。观察组消化道溃疡和胃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静脉曲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下金属钛夹等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与治疗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效果相当;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引起,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静脉曲张等引起。
- 孙李建林芳邓艳张文辉荣义辉马朋林
- 关键词:胃镜上消化道出血
- 47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20
- 2008年
-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肝衰竭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47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损肝药物、临床特点、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引起肝衰竭的前三类药物依次是中药(共17例,36.17%)、抗结核药(9例,19.15%)、抗菌药物(6例,12.77%);肝衰竭类型以急性(17.02%)、亚急性(80.85%)为主;并发症以肝性脑病、腹水为主;总治愈好转率为26.19%,无效死亡组的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发生率均高于治愈好转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药物有中药(包括成药及汤剂)、抗结核药、抗菌药等,其治愈好转率低下,预后不良,用药过程中应予以监测。
- 刘晓燕王慧芬胡瑾华林方王海青刘娜梁金仙岳小敬崔志飞邓艳刘丽红
- 关键词:药物性肝病肝衰竭
- 抗病毒护肝治疗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抗病毒及护肝治疗在肺结核(Tuberculosis,TB)合并乙肝病毒感染(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HBV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TB合并HBVI患者96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抗病毒、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基于此方案另予以药物甘利欣。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及炎症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在治疗第15天和第30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IV型胶原(IV Collagen,IV-C)及III型前胶原(Procollagen III,PCII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HA显著降低,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及护肝方案对TB合并HBVI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缓解肝损害,值得临床推荐。
- 张利秦玉玲周越塑孟玉华邓艳米来
- 关键词:抗病毒护肝肺结核乙肝病毒疗效
- 多元化管理模式对急诊肝病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近年来,急诊收治的不同病症的肝病患者越来越多,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以致工作频频出错,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针对急诊肝病患者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探讨该模式的特点及作用,为肝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60例肝病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管理组。常规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人性化管理、分层级管理、情绪管理及环境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患者的依从性。结果:管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7%,护理工作落实率为97.62%,患者依从性为90.46%;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7.5%,护理工作落实率为94.58%,患者依从性为87.82%;管理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及患者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推进急诊工作顺利进行,更有利于提高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该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 秦玉玲郭晓东宋兵张巍周越塑邓艳米来
- 关键词: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