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和清
-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景德镇陶瓷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化学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意义与记忆—谈西方后现代陶艺之转换
- 2004年
- 从西方现代艺术及其后现代艺术的视角,分析西方自1960年—1980年近20年里,陶艺的发展与后现代艺术的关系,尤其后现代陶艺的转换和现代主义艺术进程中的陶艺创作发展;比较“慌刻”陶艺与“波普”艺术之间的异同关系;就后现代陶艺的多元发展,从“超客体”(The super-object)、后极简主义(Post-minimalism)、最佳纲领主义(Maximalism)、挪用/盗用(appropriation)、后工业主义(post-industrialism)、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等几方面来做阐述。
- 余勇邓和清
- 关键词:后现代陶艺后现代艺术
- 非洲艺术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发展述论——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被引量:2
- 2008年
- 受进化论的影响,西方在面对非洲艺术时,研究者往往以"他者的眼光"来作为其研究的进路,他们以人类学家的身份视其研究的艺术为人类的物质文化总体进步的反映。在非洲雕塑的研究上,因为人类学家越来越多地专注于审美和艺术史,艺术批评家也越来越多地专注非洲艺术的文化背景,所以,民族学的方法和美学的方法逐渐相互结合了。
- 邓和清曾明玉
- 关键词:非洲艺术人类学田野考察
- 陶艺本体特征论
- 2014年
- 陶艺的与其它艺术的区别在于其独有的艺术特征。泥性、空间特征、火之精神是陶艺本体特征的重要内容。
- 余勇邓和清
- 关键词:陶艺泥性
- 突破与构建——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
- 2014年
- 从文化与艺术理论批评的角度分析,如果将上世纪80年代看作是"突破"的十年,那么,上世纪90年代则为"构建"的时期。综观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作为原创性和表现性的现代陶艺创作形式,仍是占主导地位的叙事方式。70后、80后的一些新生代陶艺创作群体不断壮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陶艺双年展和群体性的陶艺邀请展,对于现代陶艺的推动和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 余勇邓和清
- 关键词:现代陶艺原创性
- 模仿说与灵感说——谈西方艺术学院派与反学院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 2011年
- 本文主要从学院派与反学院派的历史视角和综合的观念来考察西方18晚期和19世纪的艺术发展与变迁,贡布里希称这一时期为"传统的中断";以灵感、个性、独创、天才所构筑的新观念来对抗学院的准则,阐明"天才"艺术家对法兰西学院的"罗马奖"所作出了批驳;19世纪上半叶反学院派(使命体制)逐渐壮大并与学院派(职业体制)互相碰撞,艺术运动或流派不断更新,打破意大利文艺复兴所代表的传统价值体系,促使英、法的艺术趣味在整个19世纪发生了巨变。
- 邓和清
- 关键词:天才
- 中国现代陶艺的意义何在?被引量:3
- 2015年
- 中国现代陶艺有其独特的发展概貌,如何认清其学理的发展逻辑,必须要从整个现代艺术史的发展背景来思考。中国现代陶艺既不与西方现代陶艺简单的并行,也不是表象上的混同。通过比较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它们之间的"错位"中混合。
- 余勇邓和清
- 关键词:现代艺术陶艺现代陶艺
- 明代景德镇官、民窑青花瓷审美趣味差异
- 2003年
- 邓和清杨冰
- 关键词:青花瓷审美趣味明代民窑
- 试论陶艺的现代意识被引量:2
- 2003年
- 中国现代的陶艺在当今社会化发展进程中,在全球化背景下,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并未确立陶艺的现代性特征。本文试图从现代性和意识两方面去阐析陶艺的现代意识。强调陶艺的现代意识,其实质就是创新意识;强调陶艺的现代意识,实际关注的就是现代性的意识。
- 邓和清
- 关键词:陶艺
- 蒋祈《陶记》新探——与熊寥先生商榷被引量:2
- 2010年
- 本文从阅读文本的角度研习蒋祈的《陶记》,目的是通过一些文本与相关文献的对比考证,进而与熊寥先生就《陶记》中的官职与赋税、"州"与"州家"、以及"复古"等相关议题的阐释进行商榷,作者认为弄清《陶记》真实面目非常重要,尤其是还相关议题的真实意义更应准确和完整,这更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 邓和清
- 关键词:复古
- 从圖腾美看仰韶文化彩陶装饰
- 2004年
- 仰韶文化是中国陶瓷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源流。它分为三支,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它们所显现的艺术风貌各不相同。本文充分利用考古材料,从图腾美的视角论述了仰韶文化的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因素。
- 陈丽萍邓和清
- 关键词:仰韶文化彩陶图腾源流文化特征中国陶瓷